佛弟子文库

神通不敌生死

2014/10/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神通不敌生死

昔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弘化时,有梵志兄弟四人,皆已得五种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四位梵志都知道自己七天后寿命将尽,于是便聚在一起讨论:‘五通之力不仅能令天地反转,也能轻易地手抚日月、移山止流……无所不能,难道神通无法让我们避免一死吗?’

有一梵志说:‘我可以神通潜入大海,不浮出水面,也不到达海底,处于大海的正中间,无常杀鬼必定不会知道我的所在。’

又一梵志说:‘我要以神通飞到须弥山中,再将我所在的地方封闭起来,让外表看起来毫无痕迹,无常杀鬼岂会知道我在哪里!’

第三位梵志说:‘我只要展现神通,就能随意飞隐在虚空当中,就不相信无常杀鬼找得到我!’

最后一位梵志说:‘我要藏到人口密集的大市集中,无常杀鬼一定会随便找个替死鬼,又何必一定要抓我?’

四位梵志各自作好决定,临行之际向国王辞别,说道:‘我们的寿命只剩七天了,现在我们将各自以神通脱免无常,避开死劫之后,再前来觐见国王。请大王善自珍重,进德修业,护祐人民。’向国王辞别后,四人便各自离去,前往自己预设的躲藏之处。

七日期满,这四位梵志都不免一死,就像熟透的果实终会落下。市集的监长前去报告国王:‘有一位梵志死于市集之中。’国王当即了知:‘四位梵志都想要逃避死亡,现在已有一人往生,其余三人岂能幸免?’

于是,国王立即命人驾车来到佛陀所在的精舍,恭敬顶礼佛陀后,退坐一旁,虔心请示:‘世尊!近来有梵志兄弟四人,皆获五种神通,知道自己的寿命将尽,便各自到自认为安全的地方躲避,不知他们现在是否都逃过了死难?’

世尊对国王开示:‘生为人者,有四件事无法逃避。第一,在中阴身时,不得不受生;第二,从母胎出生后,就必定会渐渐老去;第三,老了以后,就不得不生病;第四,遭病难者,最后也免不了一死。’世尊随即说了一偈:

‘非空非海中 非入山石间 无有地方所 脱之不受死 是务是吾作 当作令致是

 人为此躁扰 履践老死忧 知此能自静 如是见生尽 比丘厌魔兵 从生死得度’

国王听了佛的开示,赞叹言:‘是啊!就如同世尊的教诲,四位梵志虽然竭尽神通躲避无常,现在已知一人往生,每个人的福报与寿命,虽有多少、长短的差别,但都免不了一死啊!’随从的官臣们听闻之后,莫不信受。

典故摘自:《法句譬喻经卷第一·无常品第一》

省思:

有聚必有散,有生必有死,任谁也无法逃避。一般人面对周遭亲友的死亡,免不了感伤、痛苦,甚至逃避,这是因为无法接受生、老、病、死必然之现象。即使成就五种神通,若未能漏尽烦恼,纵然极尽神通,仍须受无常业力之逼迫。

所谓‘众生’,就是心念有众多生灭;有生灭,就有生死。因此,真正要了生死,不是从一期的生死上去了,而是必须从心念来下功夫。时时刻刻回光返照,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是善念?是恶念?依着‘四正勤──已生善念令增长,未生善念令速生;已生恶念令灭除,未生恶念令不生’的原则,以善念舍除恶念,进而连善念也不生,回归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才能真正地出离生死、解脱自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好景不长

佛陀在罗阅祇耆阇崛山说法时,国中有一淫女,名曰莲华...

生死无常,你在烦恼什么呢

在罗阅祇城有一个婆罗门,他听说舍卫国人民孝养父母,...

我们怎样为死亡做准备

龙舒居士在这里用起兴的手法,最后落实在我们平时没有...

人生短暂须自警,放逸懈怠生死径

我年青的时候接触过一些老和尚,一说到修行他们常常会...

你要检查一下,哪些带得走哪些带不走

死殁无常就是告诉你,要知道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是没...

假如生命只有三个月,该怎样珍惜和利用

一天中午,法堂里坐了二百多人听我开示,结束后,大家...

人死以后真的就能一了百了吗

问: 根据统计,目前不少国家都有自杀人数逐年攀升的...

一切诸法皆如幻梦境界

禅人真遇,生长卢陵,弃妻子出家,乐远离行,志向名山...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推荐】以诚待人就是自己最重要的「贵人」

真诚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负责。敷衍和欺骗...

道证法师预知时至,回归弥陀愿海

信愿坚固,勇猛精进。跨越忧恼,净心画佛 在病苦中,师...

作众恶业——一位保安的学佛感应

前段时间我收到一封信,是来自深圳的一位保安。他做过...

佛陀六年苦行的因缘

每个人与生俱来皆有分辨是非的智慧;但是若不用心,便...

【佛教词典】二种无量义

【二种无量义】 p0031   显扬二十卷五页云:复有二种...

【佛教词典】随眠总有二种

【随眠总有二种】 p1369 俱舍论二十卷一页云:论曰:且...

内心创造了外境,外境又牵动我们的内心

整个修学佛法的目标,就是把我们的生命提升,从杂染的...

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修学佛法

问: 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修学佛法? 传印长老答: 不论...

圣严法师《情绪从哪里来》

在混乱、紧张匆忙的时代里,人的情绪时时刻刻都在浮动...

把佛号重视到超越生命的程度

佛施设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方便,但这个法门是方便当中的...

摄心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世间上,皈依人多,吃素人少;受戒人多,持戒人少;杂...

学佛人既要修福也要修慧

佛陀住世时,经常开示弟子修行要福慧双修,才可有成就...

右手交给左手

从前在印度,有一个生性非常悭吝的人,不要说叫他布施...

苦的定义就是逼迫,它来自三个方向

我们先看第一个示相。什么是苦呢?我们先知道,这个苦...

猎人改业

罗阅只国有一座高山,山上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很多,风...

找到成佛的因地

马祖道一禅师,出家以后很喜欢打坐。他刚出家,什么事...

念佛共修的重要意义

大家在同一个道场,熏修、共修,非常好。为什么?如果...

慧律法师《佛教与人生》

【我(们)拥有什么?】 今天,来到新加坡这个地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