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越只国不可攻伐之因缘

2010/12/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过去佛陀在王舍城的灵鹫山说法时,摩竭国阿阇世王统领着五百个小国;其中,越只国生活富乐,出产许多珍宝,但因不顺从阿阇世王的统治,所以阿阇世王想要出兵攻伐它。阿阇世王对丞相雨舍说:‘听说佛陀是智慧明达的圣人,通晓世间一切事物。你奉我的命令去求见佛陀,请示他:“如果我们出兵讨伐是否能获胜?”’于是雨舍乘着马车来到精舍,向佛陀顶礼。佛陀问:‘摩竭国的国王、百官及人民是否安好?’雨舍回答:‘国王和人民蒙受佛陀的恩德都很平安,但是越只国不顺从我们,所以国王想要攻打它。请问佛陀我们是否能战胜呢?’

佛陀说:‘越只国遵奉七条法则,所以你们不可能获胜。’雨舍请问是哪七条法则?佛陀告诉他:‘第一、越只国人民经常聚会宣讲正法,并且加以落实。第二、越只国君臣和合,并且采纳贤良大臣的劝谏。第三、越只国全国上下都能遵守法律,不敢违反。第四、越只国礼教严谨,男女分际和长幼次第都依循礼仪。第五、越只国人民孝养父母,恭敬师长,切实遵行师长的教诲。第六、越只国敬畏天地间的轨则,依照四季运行辛勤耕作。第七、越只国敬重有德行的人,对修行有成就的沙门,虔诚地供养衣服、卧具、医药等物。一个国家如果奉行这七条法则,便不容易有危难,即使召集全天下的兵力来攻打也无法获胜!’佛陀说了一段偈语:

‘利胜不足恃,虽胜犹复苦,当自求胜法,以胜无所生。’

雨舍听闻偈语后,有所体悟而成道证果,在场大众也都证得须陀洹果。雨舍回去后将佛陀的话禀告阿阇世王,国王便取消攻伐的计划,并以佛法来化导人民。不久越只国主动顺服摩竭国,两国奉行正法,国家兴盛昌隆。

典故摘自:《法句譬喻经·卷四》

省思

一个国君要使人民心悦诚服,不可倚靠武力。征战杀戮,不只造作恶业,也会结下恶缘,无法获得真正的安乐。古人言:‘以力服人,不如以德服人。’如果施行德政,勤修善法,不但人民乐意归附,同时累积无量的福报,天灾人祸无从发生,国家能够长久兴盛。种善因得善果,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不论世间法或出世间法皆是如此!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珍惜福报,得无尽因缘

雪峰禅师和同伴三人出外传道。一天黄昏里,他们走在河...

一切聚合离散都是因缘和合

我们在生活修行中会遇到种种障缘和阻挠,十件事中不如...

宇宙人生都离不开因缘果报

当初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等正觉,悟到宇宙人生的真...

没有人能独自取得成功

15世纪,在纽伦堡附近的一个小村子里住着一户人家,家...

福增长者的出家因缘

佛陀住世时,王舍城中有位长者,名为福增,已年过百岁...

缘聚则生,缘灭则散

过去,佛陀住在维耶罗国(或译堕舍罗国)一处称为乐音...

梦中仙人指路 临终正念往生

在浙江平湖有一位叫演良的居士,他是一个食品公司的工...

发菩提心的十种因缘

此菩提心,诸善中王,必有因缘,方得发起。今言因缘,...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

【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开发出自己的潜能

禅宗有许多文武双全的高僧大德,释方老和尚就是这样一...

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

在过去迦叶佛时,有两兄弟一起出家求道。兄长诵经、持...

造佛塔胜报缘起

有一次,佛告诉阿难:我现在在大众当中,简要说明造塔...

天堂与地狱

人常说做坏事下地狱,地狱有种种苦刑;做善事则能升到...

【佛教词典】闵园

位于安徽青阳县境,九华山天台峰之北。为朝拜天台峰必...

【佛教词典】智琳

又称智林。(一)(409~487)南朝刘宋时代僧。高昌(吐...

慧律法师《佛教的根本精神不是一句阿弥陀佛,一句观世音菩萨》

有一个信徒拜佛拜得非常烦恼,她念佛念观世音菩萨念了...

高登极乐,方为最上脱苦之道

原文: 然在凡夫地,未断惑业,纵生人天,终非究竟安隐...

净土法门为什么要修五念法门

问: 修净土法门为什么要修五念法门?五念法门的内容是...

【推荐】圆泽禅师的轮回故事

在唐朝时,有个居士李源,他父亲因为安史之乱,被杀了...

从心底至诚恳切念佛,才能感佛相应

我们修行要了生死、成佛道。首先我们要发长远心、精进...

流通佛法,须具内护外护

佛法者,心法也。此之心法,乃十法界之根本。不明此法...

身与触即如来藏性

这个身根,是一个内处;外在的触尘冷热涩滑,是外处。...

星云大师《善因善缘》

人可以不信佛教,但不可以不信因果;因果不是知识,是...

航行的密诀

从前,在航海寻宝风气盛行的时代,入海采宝属于十分普...

弘一大师自述出家的因缘

在清朝光绪年间天津河东有一个地藏庵,庵前有一户人家...

第十八愿--十念皆生我国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

立即采取行动才是最佳选择

中学生说,将来我毕业,离开家去读大学,那时就好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