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我没有时间去管别人的闲事

圣玄法师  2018/04/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我没有时间去管别人的闲事

从前,有一个小和尚急冲冲地跑去找老和尚,告诉老和尚,有很多人在背后说您的坏话!他正想细细道来,老和尚只是淡然一笑:“我没有时间去管别人的闲事!”

听到这个小故事时,深深被老和尚的智慧与幽默所折服,自己的因果自己负责,别人做的事说的话,其实与我并没有关系啊,倒是说这些话的人,心中满是曲折是非,岂不是正是坐上了生死烦恼的过山车吗?正如慈航菩萨说的“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耳朵皮硬,就少了许多烦恼!

从前广钦和尚在山中闭关十三年之久,回到寺院以后,大家早就听说过他在山中感化猛虎、猿猴献果的事迹,对他恭敬有加,可他只是一心念佛,并不在意。更令人惊叹的是,每天夜里都在大殿禅坐,从不躺下睡觉,修行十分精进。

可是有一天,监院师和香灯师告诉大家,大殿的功德箱失窃了,大家议论纷纷,因为每天夜里,都是广钦和尚一个人在大殿里,如果不是他偷了,还会是谁呢?大家对他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他却一句辩解都没有,任由大家的诋毁和轻蔑。

过了几天,终于真相大白,原来监院师想看看这个闭关十三年的广钦和尚修为到底如何,便编了这个事故来考验他,这几天来,广钦和尚不为所动,可见是真的有定力、有功夫。大家听了监院师父的话,又对广钦和尚赞叹有加。

可真要放下别人的目光,实非易事。《东坡志林》里有一则小公案,昔日苏东坡居士以偈赞佛——“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所谓“八风”——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其中有毁、誉、称、讥四者都是与“名”有关,我们总是希求称誉,而陶醉、骄傲,却抗拒讥毁,而愤恨、逃避。

苏东坡自夸“八风吹不动”,派童子把这首诗从江北乘船送到江南的金山寺,金山寺的佛印禅师只是批了两个字“放屁”!东坡不服,过江与佛印禅师理论,哪知佛印禅师闭门谢客,留了一张纸条与东坡——“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佛家常说“放下名利”,这“一屁过江来”,岂不正是为“毁、誉、称、讥”的“名”所缚吗!若是活在别人的目光之中,便过度敏感,心中则脑补种种根本就不存在的情节,因为自己的幻想,则容易无端地自负或自卑。这时候,无非是假装修行,难以面对内心的声音。

《续传灯录卷第十三》记载了宋代的白云守端禅师在杨岐方会禅师座下参学的一则趣事。一天,杨岐方会禅师问:“您的剃度师父是谁呢?”白云守端答说:“茶陵郁和尚!”

杨岐禅师便说起了禅林的公案,相传有一次茶陵郁和尚骑着小毛驴出门,从一座木板桥上经过的时候,小毛驴一脚踏翻了桥板,连人带驴一起跌落桥下,就在这时,茶陵郁和尚竟然豁然开悟,并作了一首偈子。说到此处,杨岐禅师便问白云守端:“这一段因缘甚是奇特,您还记得郁和尚的偈子吗?”白云守端笑了笑,便背诵起来: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哪晓得杨岐禅师听了,居然神秘地笑一笑,站起身来便离开了。白云守端十分惊愕,不知道有什么好笑的,他想了一个晚上都没有睡觉,天刚刚亮就到杨岐禅师那里去问他到底为何发笑。杨岐禅师去说,你看到乡村里最近有许多演傩戏的艺人吗?他们每年岁末都戴着面具演戏,乡亲们都围着看他们。

白云守端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便回答说见过。

杨岐禅师说:“汝一筹不及渠。”——你肯定还比不上那些傩戏艺人!

白云守端更惊骇了,为何杨岐禅师会这么说?

这时候,只听杨岐禅师说:“渠爱人笑,汝怕人笑!”——他们还欢喜别人笑自己,你却怕人笑话!白云守端禅师听了,大彻大悟!

对变幻无常的外境如此在意,又怎能挣脱“我执”的束缚呢,而真正放下这些梦幻泡影般的心理负担,或许,我们也能取得白云守端禅师这样“千圣莫能当”的成就!从另一个角度看,对别人的言谈耿耿于怀,难免自取烦恼,而随意谈论是非,品头论足,岂不更是无聊地浪费生命!

《景德传灯录卷第三》记载,二祖慧可禅师晚年之时,韬光混迹,变易仪相,有时出入酒肆,有时过于屠门,有时在街头闲谈,有时随厮役往来。

有人不解,便问:“大师是道人,怎可混迹于这些地方呢?”

慧可禅师便道:“我自调心,何关汝事!”

在生活的旅途中,建立对真理的笃定与对因果的责任感,炼出一颗自信心、平常心,坦然面对长处和局限,自然能够突破情感的难堪而更进一步,更不挂碍种种称赞与批评,直须任运而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没能力断烦恼,要持佛号求往生

这里得生,就是往生,能够往生四土,从四个土来判,因...

生老病死时如何放下心身

问: 生老病死有很多痛苦,我们应如何放下心身。 答:...

是枯的好,还是荣的好

药山禅师在庭院中打坐,身边有云岩和道吾两名弟子相伴...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唯依名号,安住自心

我们会在这个世间上投胎,这件事情是有它的业力,背后...

没有烦恼才是真正有福报的人

我们的功课是什么?我们的功课是放下。做了就放下。不...

烦恼这么重应该怎么修

天台宗把菩萨道的修行分成二个次第:第一个叫做缘修(...

度化长者

佛陀想度化一位长者。有一天,佛陀到长者的家门口乞化...

人生中需要放下的八样东西

1、放下压力 (累与不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 心灵的...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舍利弗侍者的宿世因果

我们相信了佛法的人,也就是相信善恶果报,相信了善恶...

不要有不舍之心

世间的欲念有善恶两种,心志清明、存有善念,就能看开...

慈航普渡救水灾,慈航普渡救风灾

怒海余生(救水灾) 古今记录观世音菩萨显灵事迹多不胜...

一念的差迟,变成失明的乞丐

简单地说,智慧有加行智、根本智、后得智三种。前面的...

【佛教词典】五分法身

(术语)以五种功德法成佛身,故曰五分法身。小乘以之...

【佛教词典】二十随烦恼三断分别

【二十随烦恼三断分别】 p0044   成唯识论六卷二十二...

信为道源功德母

过去有一户豪门望族的长者,突发异想:寺院中有许多年...

恒真净土变现净土

今天我们讲的净土的第三个概念,叫恒真净土。也就是释...

念无常,断烦恼

在另一次的集会中,佛陀勉励比丘们说: 「比丘们!多...

圣严法师:不要让「重话」变成「恶口」

「恶口」是用恶劣的、恶毒的、不堪入耳的言语侮辱人、...

即使雨金钱,欲心仍不满足

即使雨金钱,欲心不满足。智者知婬欲,乐少而苦多。 世...

唯识中的「异熟能变」

那么在第八意识的左边,有一个【一变、二变、三变】。...

古人论富贵贫贱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论语...

佛有无量德,四字名号足以该之

举名者,佛有无量德,今但四字名号,足以该之。以弥陀...

凡夫、外道、二乘人的过失

佛陀把我们一念心开出二本,一心具足二本:一个是杂染...

圣严法师《如何用禅解决问题》

生活在现代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比过去更频繁...

我们往生的电影,十劫前就拍好了

关于第十八愿末学有新感受,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早在...

吹灭心头火

报纸有一则这样的新闻:一个青年,因为追讨朋友欠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