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道生大师----生公说法顽石点头

2019/02/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道生大师----生公说法顽石点头

道生法师(355-434),中国东晋、南朝宋时高僧。亦名竺道生,俗姓魏,巨鹿(今河北平乡)人。幼年跟从竺法汰出家,改姓竺。后来跟从鸠摩罗什译经,是鸠摩罗什的著名弟子之一。道生法师融汇毗昙学、般若学和涅槃学三者来发挥其涅槃佛性思想,时人称其为“涅槃圣”。

道生法师8岁出家后专心道业,研究经句和妙义,能自得胜解。15岁便登讲座宣扬佛法。20岁受具足戒,则有盛名。王公士庶,千里命驾听他说法,成为江南著名的佛学大师。

但道生法师不为虚名所累,受戒之后,离开了他熟悉的寺院和师父竺法汰,到庐山中隐居,一住就是七年,七年间他才能日增,为了追求正法,不辞辛苦,东晋元兴三年(404)与慧睿、慧严等同往长安跟从鸠摩罗什受学,辅佐鸠摩罗什译《大品般若经》、《小品般若经》。当时关中的僧众,只要见过道生法师的,没有不饮服他的英才秀杰,罗什法师门下有“四圣十哲”的尊称,道生法师就荣列其一。

晚年的道生法师,孤明先发,在《大般涅槃经》未曾广泛传译的情况下,勇敢地提出“一阐提也能成佛”的主张。拘守经文字句的僧众不理解这一学说的伟大,将道生法师逐出建康。

离开京师后,道生法师仍然坚持他的观点。相传,到了虎丘,他对山石说法,山石为之点头!不久,道生法师又来到庐山,受到庐山僧众的热烈欢迎。元嘉七年(公元430年)底,昙无谶所译大本《大般涅槃经》传到建康,经中果然有“一阐提也能成佛”的经文,京师僧众深感歉疚,力邀道生法师回到东晋首都建康。这时,“涅槃圣”的尊号传遍了大江南北。

宋元嘉十一年(434)农历十一月二十四日,道生法师在庐山精舍升上法座,神色开朗,讲解精妙,只说讲数番,深微至理便明白无比,僧众顿时开悟,十分欣悦。法会将结束后,大家看见道生法师的拂尘杂乱地散落地上,抬头观望,道生正襟危坐,面容端庄。他已悄然而逝,仿佛入定一般,沉默了片刻,哭泣之声便响起来。

道生法师一生勤奋,弘法利生从无疲厌,弘扬真理却被众僧摒弃驱赶,但他并未因此而改变对佛法真理坚定的信念,不屈于任何权势以及众人指责言论压力,不惧怕任何诽谤污蔑,坚持真理百折不挠是真正大慈悲大无畏精神示现。最终在法座上舍寿。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西行天竺历艰辛,译经传法慰平生

慈恩寺中国佛教法相宗的祖庭,在陕西省西安市和平门外...

世间并没有不好的东西

新近因了某种因缘,和方外友弘一和尚(在家时姓李,字...

本焕老和尚:未成佛道,先结人缘

103岁的本焕长老豪言要活到120岁 我还是个小和尚 晨曦...

僧团尊敬的优波离尊者

释尊亲自说要僧团尊敬的弟子是:优波离尊者,佛陀十大...

玄奘之路

第一集:乱世孤旅 公元七世纪,一个大唐的僧人踏上了丝...

日日熏修净土法门,正身端坐而往生

原文: 如湛,姓焦,永嘉人,母梦见宝塔,而湛生。幼试...

天竺高僧善无畏

善无畏,是大唐盛世来自天竺的一个高僧,深受唐玄宗李...

南岳怀让禅师

气概冲天,心虚没量。揽曹溪水,兴波作浪。睡着马驹,...

【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洗脚的水盆

罗睺罗尊者在年幼时,即追随佛陀出家修行。初初修行,...

【推荐】施三宝福田,所在常安乐,后当证涅槃

往昔,在释迦牟尼佛住世时,佛陀的姨母大爱道特地以金...

三生石的故事

唐代有一个叫李源的,他的父亲是东都的一位地方官做官...

一位善良新娘的真实故事

那是民国九年的时候,有一则真实的传奇性的故事:有一...

【佛教词典】胜解自在

【胜解自在】 p1104 世亲释九卷十五页云:胜解自在由忍...

【佛教词典】受欲

(术语)对物之欲也。资持记上一之五曰:欲法有三:在...

舍利不是试金石

当年梦参老和尚往生荼毗以后,真容寺官方还没有发布任...

洒净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问: 洒净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仁清法师答: 好几种,...

【推荐】星云大师《广结善缘的几种方法》

过去,有的人在路上点一盏路灯跟行人结缘,有人做个茶...

由一切种识,如是如是变;以展转力故,彼彼分别生

由一切种识,如是如是变;以展转力故,彼彼分别生。 第...

佛化道德的特质在般若

佛法能完成究竟圆满的德行,他的特质何在?佛化道德的...

星云大师《为警察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我要为人民的保姆--警察,至诚恳...

乐观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

具有乐观精神的人,在为人处世方面更容易获得成功。...

戒律衰败之原因

近处来,比丘尼学律、弘律不乏其人,但比丘弘律者却寥...

只因众生有生死,佛才讲涅槃

华严五祖宗密大师在《圆觉经大疏》中说:以一切种智释...

如何善巧开导安慰临终之病人

今为一一条陈,庶不至临时无所适从耳。 第一、善巧开导...

生活中的修行

一、 从国王的三个问题说起 俄国的托尔斯泰有一篇很有...

以何心称念观音菩萨可得感应

观世音菩萨是西方三圣中阿弥陀佛的二大胁侍菩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