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为何女众一生只能出家一次

2015/12/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为何女众一生只能出家一次

佛教经典中,明确记载女众一生只能出家一次,而男众能出家七次,使得不少人认为,佛教好像重男轻女,有歧视女性之嫌。事实如何呢,佛为什么要这样规定呢?

首先,产生这种男女不平等的疑惑,其实是不了解佛教中的“平等”。

《增一阿含经》云:“四河入海,无复河名;四姓出家,同称释氏。”就是不管白种人、黑种人、国王、平民、男、女,人人皆有佛性,佛性平等,人人都可以出家,就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立足点的平等。但是出了家并不是就成了佛,还是要依据佛法的教义,在因地上精进用功,当烦恼漏尽,自然就成道证果,而且这个果位,不会因为男女差别而有所不同,这是因果上的平等。

虽然一切众生皆具有以上两大平等性,但却因为业缘感召,过去自己所做的善恶业积聚,致使平等当中有不同的果报差异,例如同样生而为人,但是智愚有别。因为众生根机各各不同,致使佛陀只得巧设方便、应机施教,目的是要让众生都能从不同的果报中解脱,这也是佛陀教化众生最慈悲的精神所在。

佛法中表面看似不同的制度,其实是佛陀为了让众生能够防非止恶、息灭烦恼,方便不同根机弟子修行而慈悲制定的。例如相对于男性,女人对家庭的依赖较重、情执也较重,意志没有男人坚定。所以佛陀特别针对女众的习气,规定只有一次出家机会,希望女众慎重决定三思而行,也能使女众珍惜出家的因缘;出家,不论男女,都有非常巨大的功德,一人出家,七祖升天,是说一人出家能够使七代祖先得生天界。可见出家的功德有多大。还有,无论男女,出家是大丈夫事,非将相所能为,是说出家不但要有非凡的勇气,也需要有宿世的福报,因此出家以后,能够意志坚定,不再朝思暮想,不再牵挂俗世中的感情,放下世缘不退转,安住于僧团用功办道。所以女人能出家,依然是大丈夫,一样是人天师表,这也是功德与法身慧命的平等。

相对于男性,女性毕竟由于生理、心理的不同,女人身心更容易受到伤害,在很多时候也容易遭遇某些人对佛门的歧视、伤害、毁谤。这对于出家女众和诽谤她们的人,都是不好的业因。所以,佛陀对女众出家的特别规定,既为保护她们,也为保护僧团,也为保护正法,也为保护众生。

因此这样的规定并非负面,而是慈悲的教化。就像未满20岁者的心智状况还不成熟,所以法律只好规定其不得投票,此规定并非歧视、不公平,而是基于保护全民福祉所设。又如世间的父母,针对贪玩的孩子,特别规定门禁时间,来改善其习性,没有人会说这父母不公平。

由上可知,众生因为过去世所造善恶业不同,生而果报不平等,大医王佛陀为了教化众生,成就其道业,而定种种制度,实在是一种“慈悲且智慧的应机施教”!

在这里要特别指出,女众出家,不但指的是受具足戒成为比丘尼,也包括受沙弥尼戒的沙弥尼,这就有一个问题,目前全国多地佛教道场都有“短期出家”学修营之类的活动,或七天,或一月或三月不等,但是都要授沙弥戒,那么女众一旦受了沙弥尼戒,短期出家结束后就要舍戒,意味着此生就再没有出家机会了,所以正信道场一般不接待女众的短期出家就是这个原因,如果确实想体验出家生活,可以受八关斋戒,到时候舍戒是没有问题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印祖为何反对女众出家

问: 弟子在《印光法师文钞》中读到说:至若女人有信心...

出家不要操之过急

问: 最近我有急迫的念头想出家,但现在我父母还健在,...

观世音菩萨祝圣仪轨

观音菩萨是大乘佛教中大众最熟知的菩萨之一,我国几乎...

十种真正出家的好和尚好出家人

在诸大德高僧传里头,有十种真正出家的好和尚、好出家...

怎样知道自己的功课和使命

问: 人此生都有自己在这世间的功课和使命,怎样知道...

女众到寺院,为何戒律中会有特别的戒法

问:女众到寺院,律中会有特别的戒法,为什么呢?女众...

僧团的六和敬是哪六和

僧,梵语叫僧伽,简称为僧。僧是一个复合的概念,单个...

锡杖的表法含义

诸位吉祥。我们今天道场白华庵,跟大家说的法器,叫做...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佛说法灭尽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

出家人的袈裟为何如此殊胜

时值酷暑,不少居士来到寺院礼佛,稍一走动就会满头大...

如来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

如来有十种力量,具足十种力。 (一)处非处智力: 他知...

净宗四祖-法照大师

1.生平 法照大师(公元747---821年),身世事迹多不详...

「鬼子母」的由来

佛教中有一位母亲神,造像、画作中的她身体丰腴,面容...

【佛教词典】通力

(术语)神通或业通之力用也。佛菩萨及外道仙人所得为...

【佛教词典】生死无始无终

对一般凡夫而言,生死是无始无终的,但在有道之士却是...

在寺院拜佛应注意以下几点

1、礼佛不必立于中间,唯须虔敬礼拜即可。当知佛具三...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如今,不少入了佛门的人,颇费心机地四处奔走、劳身伤...

无常大鬼常随身间

省庵大师的《劝发菩提心文念生死苦》中云:粪秽丛中,...

制心一处是成功之道

蕅益大师《灵峰宗论》是有提到的。蕅益大师引用艳喜,...

从心里恭敬理解出家人

理解出家人吧!当今许多人对佛教不甚了解,对僧人存在...

轮回中没有固定不变的角色

《亲友书》云:父转为子母为妻,怨仇众生转为亲,及其...

没有受菩萨戒就不可以看《梵网经》吗

问: 有同修说戒律不是随便学的,犯盗法戒、犯盗法罪...

劫运下的悲惨世界

编者按:本文选自倓虚大师《影尘回忆录》第十八章之科...

天乘十善业之口业

我们看天人的口业有四种。 第四、妄语戒。 在天人因地...

无忍境界常保欢喜

忍无可忍的问题症结在于自己不会忍耐,倘若对任何人事...

在生命当中,每一件事情都有意义

破妄显真─妄想是很抽象的,我讲一个真实的小故事,大...

素食的十大益处

素食的好处极多。至少具有下列十大益处: 1.益寿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