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说长阿含经

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六

(二四)第三分坚固经第五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那难陀城波婆利掩次林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有长者子,名曰坚固,来诣佛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时,坚固长者子白佛言:「善哉!世尊!唯愿今者勑诸比丘:『若有婆罗门、长者子、居士来,当为现神足显上人法。』」

佛告坚固:「我终不教诸比丘为婆罗门、长者、居士而现神足上人法也。我但教弟子于空闲处静默思道,若有功德,当自覆藏,若有过失,当自发露。」

时,坚固长者子复白佛言:「唯愿世尊勑诸比丘:『若有婆罗门、长者、居士来,当为现神足,显上人法。』」

佛复告坚固:「我终不教诸比丘为婆罗门、长者、居士而现神足上人法也。我但教弟子于空闲处静默思道,若有功德,当自覆藏,若有过失,当自发露。」

时,坚固长者子白佛言:「我于上人法无有疑也。但此那难陀城国土丰乐,人民炽盛,若于中现神足者,多所饶益,佛及大众善弘道化。」

佛复告坚固:「我终不教比丘为婆罗门、长者子、居士而现神足上人法也。我但教弟子于空闲处静默思道,若有功德,当自覆藏,若有过失,当自发露。所以者何?有三神足。云何为三?一曰神足,二曰观察他心,三曰教诫。云何为神足?长者子!比丘习无量神足,能以一身变成无数,以无数身还合为一,若远若近,山河石壁,自在无碍,犹如行空;于虚空中结加趺坐,犹如飞鸟;出入大地,犹如在水;若行水上;犹如履地;身出烟火,如大火聚,手扪日月,立至梵天。若有得信长者、居士见此比丘现无量神足,立至梵天,当复诣余未得信长者、居士所,而告之言:『我见比丘现无量神足,立至梵天。』彼长者、居士未得信者,语得信者言:『我闻有瞿罗呪,能现如是无量神变,乃至立至梵天。』」

佛复告长者子坚固:「彼不信者,有如此言,岂非毁谤言耶?」

坚固白佛言:「此实是毁谤言也。」

佛言:「我以是故,不勑诸比丘现神变化,但教弟子于空闲处静默思道,若有功德,当自覆藏,若有过失,当自发露。如是,长者!此即是我诸比丘所现神足。

「云何名观察他心神足?于是,比丘现无量观察神足,观诸众生心所念法,隈屏所为皆能识知。若有得信长者、居士,见比丘现无量观察神足,观他众生心所念法,隈屏所为皆悉识知,便诣余未得信长者、居士所,而告之曰:『我见比丘现无量观察神足,观他众生心所念法,隈屏所为皆悉能知。』彼不信长者、居士,闻此语已,生毁谤言:『有乾陀罗呪能观察他心,隈屏所为皆悉能知。』云何?长者子!此岂非毁谤言耶?」

坚固白佛言:「此实是毁谤言也。」

佛言:「我以是故,不勅诸比丘现神变化,但教弟子于空闲处静默思道,若有功德,当自覆藏,若有过失,当自发露。如是,长者子!此即是我比丘现观察神足。

「云何为教诫神足?长者子!若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十号具足,于诸天、世人、魔、若魔天、沙门、婆罗门中,自身作证,为他说法,上中下言,皆悉真正,义味清净,梵行具足。若长者、居士闻已,于中得信,得信已,于中观察自念:『我不宜在家,若在家者,鈎锁相连,不得清净修于梵行。我今宁可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修道,具诸功德,乃至成就三明,灭诸闇冥,生大智明。所以者何?斯由精勤,乐独闲居,专念不忘之所得也。』长者子!此是我比丘现教诫神足。」

尔时,坚固长者子白佛言:「颇有比丘成就此三神足耶?」

佛告长者子:「我不说有数,多有比丘成此三神足者。长者子!我有比丘在此众中自思念:『此身四大,地、水、火、风,何由永灭?』彼比丘倐趣天道,往至四天王所,问四天王言:『此身四大,地、水、火、风,由何永灭?』

「长者子!彼四天王报比丘言:『我不知四大由何永灭?我上有天,名曰忉利,微妙第一,有大智慧,彼天能知四大由何而灭。』彼比丘闻已,即倐趣天道,往诣忉利天上,问诸天言:『此身四大,地、水、火、风,何由永灭?』彼忉利天报比丘言:『我不知四大何由灭,上更有天,名焰摩,微妙第一,有大智慧,彼天能知。』即往就问,又言不知。

「如是展转,至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皆言:『我不知四大何由而灭?上更有天,微妙第一,有大智慧,名梵迦夷,彼天能知四大何由永灭。』彼比丘即倐趣梵道,诣梵天上问言:『此身四大,地、水、火、风,何由永灭?』彼梵天报比丘言:『我不知四大何由永灭,今有大梵天王,无能胜者,统千世界,富贵尊豪,最得自在,能造化物,是众生父母,彼能知四大由何永灭。』长者子!彼比丘寻问:『彼大梵王今为所在?』彼天报言:『不知大梵今为所在,以我意观,出现不久。』未久,梵王忽然出现。长者!彼比丘诣梵王所问言:『此身四大,地、水、火、风,何由永灭?』彼大梵王告比丘言:『我梵天王无能胜者,统千世界,富贵尊豪,最得自在,能造万物,众生父母。』时,彼比丘告梵王曰:『我不问此事,自问四大,地、水、火、风,何由永灭?』

「长者子!彼梵王犹报比丘言:『我是大梵天王,无能胜者,乃至造作万物,众生父母。』比丘又复告言:『我不问此,我自问四大何由永灭?』长者子!彼梵天王如是至三,不能报彼比丘四大何由永灭。时,大梵王即执比丘右手,将诣屏处,语言:『比丘!今诸梵王皆谓我为智慧第一,无不知见,是故我不得报汝言:「不知不见此四大何由永灭。」』又语比丘:『汝为大愚!乃捨如来于诸天中推问此事。汝当于世尊所问如此事,如佛所说,善受持之。』又告比丘:『今佛在舍卫国给孤独园,汝可往问。』

「长者子!时,比丘于梵天上忽然不现。譬如壮士屈申臂顷,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来至我所,头面礼足,一面坐,白我言:『世尊!今此四大,地、水、火、风,何由而灭?』时,我告言:『比丘!犹如商人臂鹰入海,于海中放彼鹰飞空东西南北,若得陆地则便停止,若无陆地更还归船。比丘!汝亦如是,乃至梵天问如是义,竟不成就,还来归我。今当使汝成就此义。』即说偈言:

「『何由无四大,  地水火风灭?
  何由无麤细,  及长短好丑?
  何由无名色,  永灭无有余?
  应答识无形,  无量自有光。
  此灭四大灭,  麤细好丑灭,
  于此名色灭,  识灭余亦灭。』」

时,坚固长者子白佛言:「世尊!此比丘名何等?云何持之?」

佛告长者子:「此比丘名阿室已,当奉持之。」

尔时,坚固长者子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五)佛说长阿含第三分倮形梵志经第六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委若国金槃鹿野林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时,有倮形梵志姓迦叶,诣世尊所,问讯已,一面坐。倮形迦叶白佛言:「我闻沙门瞿昙呵责一切诸祭祀法,骂诸苦行人以为弊秽。瞿昙!若有言:『沙门瞿昙呵责一切诸祭祀法,骂苦行人以为弊秽。』作此言者,是为法语,法法成就,不诽谤沙门瞿昙耶?」

佛言:「迦叶!彼若言:『沙门瞿昙呵责一切诸祭祀法,骂苦行人以为弊秽。』者,彼非法言,非法法成就,为诽谤我,非诚实言。所以者何?迦叶!我见彼等苦行人,有身坏命终,堕地狱中者;又见苦行人身坏命终,生天善处者;或见苦行人乐为苦行,身坏命终,生地狱中者;或见苦行人乐为苦行,身坏命终,生天善处者。迦叶!我于此二趣所受报处,尽知尽见,我宁可呵责诸苦行者以为弊秽耶?我正说是,彼则言非,我正说非,彼则言是。迦叶!有法沙门、婆罗门同,有法沙门、婆罗门不同。迦叶!彼不同者,我则捨置,以此法不与沙门、婆罗门同故。

「迦叶!彼有智者作如是观,沙门瞿昙于不善法、重浊、黑冥、非贤圣法,彼异众师于不善法、重浊、黑冥、非贤圣法,谁能堪任灭此法者?迦叶!彼有智者作是观时,如是知见,唯沙门瞿昙能灭是法。迦叶!彼有智者作如是观,如是推求,如是论时,我于此中则有名称。

「复次,迦叶!彼有智者作如是观,沙门瞿昙弟子于不善法、重浊、黑冥、非贤圣法,彼异众师弟子于不善法、重浊、黑冥、非贤圣法,谁能堪任灭此法者?迦叶!彼有智者作如是观,如是知见,唯沙门瞿昙弟子能灭是法。迦叶!彼有智者作如是观,如是推求,如是论时,我弟子则得名称。

「复次,迦叶!彼有智者作如是观,沙门瞿昙于诸善法、清白、微妙及贤圣法,彼异众师于诸善法、清白、微妙及贤圣法,谁能堪任增广修行者?迦叶!彼有智者作如是观,如是知见,唯有沙门瞿昙堪任增长修行是法。迦叶!彼有智者作如是观,如是推求,如是论时,我于此中则有名称。

「迦叶!彼有智者作如是观,沙门瞿昙弟子于诸善法、清白、微妙及贤圣法,彼异众师弟子于诸善法、清白、微妙及贤圣法,谁能堪任增长修行者?迦叶!彼有智者作如是观,如是知见,唯有沙门瞿昙弟子能堪任增长修行是法。迦叶!彼有智者作如是观,如是推求,如是论时,于我弟子则有名称。迦叶!有道有迹,比丘于中修行,则自知自见,沙门瞿昙时说、实说、义说、法说、律说。

「迦叶!何等是道?何等是迹?比丘于中修行,自知自见,沙门瞿昙时说、实说、义说、法说、律说。迦叶!于是比丘修念觉意,依止息,依无欲,依出要;修法、精进、喜、猗、定、捨觉意,依止息,依无欲,依出要。迦叶!是为道,是为迹,比丘于中修行,自知自见,沙门瞿昙时说、实说、义说、法说、律说。」

迦叶言:「瞿昙!唯有是道、是迹,比丘于中修行,自知自见。沙门瞿昙时说、实说、义说、法说、律说。但苦行秽污,有得婆罗门名,有得沙门名。何等是苦行秽污,有得婆罗门名,有得沙门名?瞿昙!离服倮形,以手自障蔽,不受夜食,不受朽食,不受两壁中间食,不受二人中间食,不受两刀中间食,不受两杇中间食,不受共食家食,不受怀姙家食,狗在门前不食其食,不受有蝇家食,不受请食。他言先识则不受其飡,不食鱼,不食肉,不饮酒,不两器食,一飡一咽,至七飡止,受人益食,不过七益,或一日一食,或二日、三日、四日、五日、六日、七日一食。或复食果,或复食莠,或食饭汁,或食麻米,或食[禾*咸]稻,或食牛粪,或食鹿粪,或食树根枝叶花实,或食自落果;或披衣,或披莎衣,或衣树皮,或草襜身,或衣鹿皮,或留发,或被毛编,或着塚间衣;或有常举手者,或不坐床席,或有常蹲者,或有剃发留髭须者,或有卧荆棘上者,或有卧果蓏上者,或有倮形卧牛粪上者;或一日三浴,或一夜三浴,以无数苦,苦役此身。瞿昙!是为苦行秽污,或得沙门名,或得婆罗门名。」

佛言:「迦叶!离服倮形者,以无数方便苦役此身,彼戒不具足,见不具足,不能勤修,亦不广普。」

迦叶白佛言:「云何为戒具足?云何为见具足?过诸苦行,微妙第一。」

佛告迦叶:「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迦叶言:「唯然。瞿昙!愿乐欲闻。」

佛告迦叶:「若如来、至真出现于世,乃至四禅,于现法中而得快乐。所以者何?斯由精勤,专念一心,乐于闲静,不放逸故。迦叶!是为戒具足,见具足,胜诸苦行,微妙第一。」

迦叶言:「瞿昙!虽曰戒具足,见具足,过诸苦行,微妙第一,但沙门法难,婆罗门法难。」

佛言:「迦叶!此是世间不共法。所谓沙门法、婆罗门法难,迦叶!乃至优婆夷亦能知此法。离服倮形,乃至无数方便苦役此身,但不知其心:为有恚心、为无恚心,有恨心、无恨心,有害心、无害心?若知此心者,不名沙门、婆罗门,为已不知故,沙门、婆罗门为难。」

尔时,迦叶白佛言:「何等是沙门、何等是婆罗门,戒具足、见具足,为上为胜,微妙第一?」

佛告迦叶:「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迦叶言:「唯然。瞿昙!愿乐欲闻。」

佛言:「迦叶!彼比丘以三昧心,乃至得三明,灭诸痴冥,生智慧明,所谓漏尽智生。所以者何?斯由精勤,专念不忘,乐独闲静,不放逸故。迦叶!此名沙门、婆罗门,戒具足、见具足,最胜最上,微妙第一。」

迦叶言:「瞿昙!虽言是沙门、婆罗门,见具足、戒具足,为上为胜,微妙第一。但沙门、婆罗门法,甚难!甚难!沙门亦难知,婆罗门亦难知。」

佛告迦叶:「优婆塞亦能修行此法。」白言:「我从今日能离服倮形,乃至以无数方便苦役此身,不可以此行名为沙门、婆罗门,若当以此行名为沙门、婆罗门者,不得言沙门甚难!婆罗门甚难!不以此行为沙门、婆罗门故,言沙门甚难!婆罗门甚难!」

佛告迦叶:「我昔一时在罗阅祇,于高山七叶窟中,曾为尼俱陀梵志说清净苦行。时梵志生欢喜心,得清净信,供养我、称赞我,第一供养称赞于我。」

迦叶言:「瞿昙!谁于瞿昙不生第一欢喜、净信、供养、称赞者?我今于瞿昙亦生第一欢喜,得清净信,供养、称赞,归依瞿昙。」

佛告迦叶:「诸世间诸所有戒,无有与此增上戒等者,况欲出其上?诸有三昧、智慧、解脱、见解脱慧,无有与此增上三昧、智慧、解脱、见解脱慧等者,况欲出其上?迦叶!所谓师子者,是如来、至真、等正觉,如来于大众中广说法时,自在无畏,故号师子。云何?迦叶!汝谓如来师子吼时不勇捍耶?勿造斯观,如来师子吼勇捍无畏。迦叶!汝谓如来勇捍师子吼时不在大众中耶?勿造斯观,如来在大众中勇捍师子吼。迦叶!汝谓如来在大众中作师子吼不能说法耶?勿造斯观。所以者何?如来在大众中勇捍无畏,作师子吼,善能说法。

「云何?迦叶!汝谓如来于大众中勇捍无畏,为师子吼,善能说法,众会听者不一心耶?勿造斯观。所以者何?如来在大众中勇捍无畏,为师子吼,善能说法,诸来会者皆一心听。云何?迦叶!汝谓如来在大众中勇捍无畏,为师子吼,善能说法,诸来会者皆一心听,而不欢喜信受行耶?勿造斯观。所以者何?如来在大众中勇捍多力,能师子吼,善能说法,诸来会者皆一心听,欢喜信受。迦叶!汝谓如来在大众中勇捍无畏,为师子吼,善能说法,诸来会者欢喜信受,而不供养耶?勿造斯观,如来在大众中勇捍无畏,为师子吼,善能说法,诸来会者皆一心听,欢喜信受,而设供养。

「迦叶!汝谓如来在大众中勇捍无畏,为师子吼,乃至信敬供养,而不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修道耶?勿造斯观。所以者何?如来在大众中勇捍无畏,乃至信敬供养,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修道。迦叶!汝谓如来在大众中勇捍无畏,乃至出家修道,而不究竟梵行,至安隐处,无余泥洹耶?勿造斯观。所以者何?如来于大众中勇捍无畏,乃至出家修道,究竟梵行,至安隐处,无余泥洹。」

时,迦叶白佛言:「云何?瞿昙!我得于此法中出家受具戒不?」

佛告迦叶:「若异学欲来入我法中出家修道者,当留四月观察,称可众意,然后当得出家受戒。迦叶!虽有是法,亦观其人耳。」

迦叶言:「若有异学欲来入佛法中修梵行者,当留四月观察,称可众意,然后当得出家受戒。我今能于佛法中四岁观察,称可众意,然后乃出家受戒。」

佛告迦叶:「我已有言,但观其人耳。」

尔时,迦叶即于佛法中出家受具足戒。时,迦叶受戒未久,以净信心修无上梵行,现法中自身作证,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即成阿罗汉。

尔时,迦叶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六)佛说长阿含第三分三明经第七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俱萨罗国人间游行,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诣伊车能伽罗俱萨罗婆罗门村,止宿伊车林中。

时,有婆罗门名沸伽罗娑罗、婆罗门名多梨车,以小缘诣伊车能伽罗村。此沸伽罗娑罗婆罗门,七世以来父母真正,不为他人之所轻毁,异典三部讽诵通利,种种经书善能分别。又能善于大人相法、观察吉凶、祭祀仪礼,有五百弟子,教授不废。其一弟子名婆悉吒,七世以来父母真正,不为他人之所轻毁,异学三部讽诵通利,种种经书尽能分别,亦能善于大人相法,观察吉凶,祭祀仪礼,亦有五百弟子,教授不废。

多梨车婆罗门,亦七世已来父母真正,不为他人之所轻毁,异学三部讽诵通利,种种经书尽能分别,亦能善于大人相法、观察吉凶、祭祀仪礼,亦有五百弟子,教授不废。其一弟子名颇罗堕,七世已来父母真正,不为他人之所轻毁,异学三部讽诵通利,种种经书尽能分别,亦能善于大人相法、观察吉凶、祭祀仪礼,亦有五百弟子,教授不废。

时,婆悉吒、颇罗堕二人于清旦至园中,遂共论义,更相是非。时,婆悉吒语颇罗堕:「我道真正,能得出要,至于梵天,此是大师沸伽罗娑罗婆罗门所说。」

颇罗堕又言:「我道真正,能得出要,至于梵天,此是大师多梨车婆罗门所说。」如是,婆悉吒再三自称己道真正,颇罗堕亦再三自称己道真正,二人共论,各不能决。

时,婆悉吒语颇罗堕曰:「我闻沙门瞿昙释种子出家成道,于拘萨罗国游行人间,今在伊车能伽罗林中,有大名称,流闻天下,如来、至真、等正觉,十号具足。于诸天、世人、魔、若魔天、沙门、婆罗门中,自身作证,为他说法,上中下言,皆悉真正,义味具足,梵行清净。如是真人,宜往觐现。我闻彼瞿昙知梵天道,能为人说,常与梵天往返言语,我等当共诣彼瞿昙,共决此义。若沙门瞿昙有所言说,当共奉持。」尔时,婆悉吒、颇罗堕二人相随到伊车林中,诣世尊所,问讯已,一面坐。

尔时,世尊知彼二人心中所念,即告婆悉吒曰:「汝等二人清旦至园中,作如是论,共相是非。汝一人言:『我法真正,能得出要,至于梵天,此是大师沸伽罗娑罗所说。』彼一人言:『我法真正,能得出要,至于梵天,此是大师多梨车所说。』如是再三,更相是非,有如此事耶?」

时,婆悉吒、颇罗堕闻佛此言,皆悉惊愕,衣毛为竪,心自念言:「沙门瞿昙有大神德,先知人心,我等所欲论者,沙门瞿昙已先说讫。」时,婆悉吒白佛言:「此道、彼道皆称真正,皆得出要,至于梵天,为沸伽罗娑罗婆罗门所说为是?为多梨车婆罗门所说为是耶?」

佛言:「正使,婆悉吒!此道、彼道真正出要,得至梵天,汝等何为清旦园中共相是非,乃至再三耶?」

时,婆悉吒白佛言:「诸有三明婆罗门说种种道,自在欲道、自作道、梵天道,此三道者尽向梵天。瞿昙!譬如村营,所有诸道皆向于城,诸婆罗门虽说种种诸道,皆向梵天。」

佛告婆悉吒:「彼诸道为尽趣梵天不?」

答曰:「尽趣。」

佛复再三重问:「种种诸道尽趣梵天不?」

答曰:「尽趣。」

尔时,世尊定其语已,告婆悉吒曰:「云何三明婆罗门中,颇有一人得见梵天者不?」

答曰:「无有见者。」

「云何?婆悉吒!三明婆罗门先师,颇有得见梵天者不?」

答曰:「无有见者。」

「云何?婆悉吒!乃往三明仙人旧婆罗门,讽诵通利,能为人说旧诸赞诵,歌咏诗书,其名阿吒摩婆罗门、婆摩提婆婆罗门、毗婆审婆罗门、伊尼罗斯婆罗门、蛇婆提伽婆罗门、婆婆悉婆罗门、迦叶婆罗门、阿楼那婆罗门、瞿昙摩婆罗门、首脂婆罗门、婆罗损陀婆罗门,彼亦得见梵天不耶?」

答曰:「无有见者。」

佛言:「若彼三明婆罗门无有一见梵天者,若三明婆罗门先师无有见梵天者,又诸旧大仙三明婆罗门阿吒摩等亦不见梵天者,当知三明婆罗门所说非实。」

又告婆悉吒:「如有淫人言:『我与彼端正女人交通,称叹淫法。』余人语言:『汝识彼女不?为在何处?东方、西方、南方、北方耶?』答曰:『不知。』又问:『汝知彼女所止土地城邑村落不?』答曰:『不知。』又问:『汝识彼女父母及其姓字不?』答曰:『不知。』又问:『汝知彼女为是刹利女,为是婆罗门、居士、首陀罗女耶?』答曰:『不知。』又问:『汝知彼女为长短、麤细、黑白、好丑耶?』答曰:『不知。』云何?婆悉吒!彼人赞叹为是实不?」

答曰:「不实。」

「如是。婆悉吒!三明婆罗门所说亦尔,无有实也。云何?婆悉吒!汝三明婆罗门见日月游行出没处所,叉手供养,能作是说:『此道真正,当得出要,至日月所。』不?」

报曰:「如是。三明婆罗门见日月游行出没处所,叉手供养,而不能言:『此道真正,当得出要,至日月所。』也。」

「如是。婆悉吒!三明婆罗门见日月游行出没之处,叉手供养,而不能说:『此道真正,当得出要,至日月所。』而常叉手供养恭敬,岂非虚妄耶?」

答曰:「如是。瞿昙!彼实虚妄。」

佛言:「譬如有人立梯空地,余人问言:『立梯用为。』答曰:『我欲上堂。』又问:『堂何所在?东、西、南、北耶?』答云:『不知。』云何?婆悉吒!此人立梯欲上堂者,岂非虚妄耶?」

答曰:「如是,彼实虚妄。」

佛言:「三明婆罗门亦复如是,虚诳无实。婆悉吒!五欲洁净,甚可爱乐。云何为五?眼见色,甚可爱乐;耳声、鼻香、舌味、身触,甚可爱乐。于我贤圣法中,为着、为缚,为是拘锁。彼三明婆罗门为五欲所染,爱着坚固,不见过失,不知出要,彼为五欲之所繫缚。正使奉事日月水火,唱言:『扶接我去生梵天者。』无有是处。譬如阿夷罗河,其水平岸,乌鸟得饮,有人在此岸身被重繫,空唤彼岸言:『来渡我去。』彼岸宁来渡此人不?」

答曰:「不也。」

「婆悉吒!五欲洁净,甚可爱乐,于贤圣法中犹如拘锁。彼三明婆罗门为五欲所染,爱着坚固,不见过失,不知出要。彼为五欲之所繫缚,正使奉事日月水火,唱言:『扶接我去生梵天上。』亦复如是,终无是处。婆悉吒!譬如阿夷罗河,其水平岸,乌鸟得饮,有人欲渡,不以手足身力,不因船栰,能得渡不?」

答曰:「不能。」

「婆悉吒!三明婆罗门亦复如是,不修沙门清净梵行,更修余道不清净行,欲求生梵天者,无有是处。婆悉吒!犹如山水暴起,多漂人民,亦无船栰,又无桥梁,有行人来,欲渡彼岸,见山水暴起,多漂人民,亦无船栰,又无桥梁,彼人自念:『我今宁可多集草木,牢坚缚栰,自以身力渡彼岸耶?』即寻缚栰,自以身力安隐得渡。婆悉吒!此亦如是,若比丘捨非沙门不清净行,行于沙门清净梵行,欲生梵天者,则有是处。云何?婆悉吒!梵天有恚心耶?无恚心耶?」

答曰:「无恚心也。」

又问:「三明婆罗门有恚心、无恚心耶?」

答曰:「有恚心。」

「婆悉吒!梵天无恚心,三明婆罗门有恚心,有恚心、无恚心不共同,不俱解脱,不相趣向,是故梵天、婆罗门不共同也。云何?婆悉吒!梵天有瞋心、无瞋心耶?」

答曰:「无瞋心。」

又问:「三明婆罗门有瞋心、无瞋心耶?」

答曰:「有瞋心。」

佛言:「梵天无瞋心,三明婆罗门有瞋心,有瞋心、无瞋心不同趣,不同解脱,是故梵天、婆罗门不共同也。云何?婆悉吒!梵天有恨心、无恨心耶?」

答曰:「无恨心。」

又问:「三明婆罗门有恨心、无恨心耶?」

答曰:「有恨心。」

佛言:「梵天无恨心,三明婆罗门有恨心,有恨心、无恨心不同趣,不同解脱,是故梵天、婆罗门不共同也。云何?婆悉吒!梵天有家属产业不?」

答曰:「无。」

又问:「三明婆罗门有家属产业不?」

答曰:「有。」

佛言:「梵天无家属产业,三明婆罗门有家属产业,有家属产业、无家属产业不同趣,不同解脱,是故梵天、婆罗门不共同也。云何?婆悉吒!梵天得自在、不得自在耶?」

答曰:「得自在。」

又问:「三明婆罗门得自在、不得自在耶?」

答曰:「不得自在。」

佛言:「梵天得自在,三明婆罗门不得自在,不得自在、得自在不同趣,不同解脱,是故梵天、婆罗门不共同也。」

佛言:「彼三明婆罗门,设有人来问难深义,不能具答。实如是不?」

答曰:「如是。」

时,婆悉吒、颇罗堕二人俱白佛言:「且置余论,我闻沙门瞿昙明识梵道,能为人说,又与梵天相见往来言语,唯愿沙门瞿昙以慈愍故,说梵天道,开示演布。」

佛告婆悉吒:「我今问汝,随意报我。云何?婆悉吒!彼心念国,去此远近?」

答:「近。」

「若使有人生长彼国,有余人问彼国道径,云何?婆悉吒!彼人生长彼国答彼道径,宁有疑不?」

答曰:「无疑。所以者何?彼国生长故。」

佛言:「正使彼人生长彼国,或可有疑;若有人来问我梵道,无疑也。所以者何?我常数数说彼梵道故。」

时,婆悉吒、颇罗堕俱白佛言:「且置此论,我闻沙门瞿昙明识梵道,能为人说,又与梵天相见往来言语,唯愿沙门瞿昙以慈愍故,说于梵道,开示演布。」

佛言:「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答言:「唯然,愿乐欲闻。」

佛言:「若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十号具足,乃至四禅,于现法中而自娱乐。所以者何?斯由精勤,专念不忘,乐独闲静,不放逸故。彼以慈心遍满一方,余方亦尔,广布无际,无二、无量,无恨、无害,游戏此心而自娱乐:悲、喜、捨心遍满一方,余方亦尔,广布无际,无二、无量,无有结恨,无恼害意,游戏此心以自娱乐。云何?婆悉吒!梵天有恚心、无恚心耶?」

答曰:「无恚心也。」

又问:「行慈比丘有恚心、无恚心耶?」

答曰:「无恚心。」

佛言:「梵天无恚心,行慈比丘无恚心,无恚心、无恚心同趣,同解脱,是故梵天、比丘俱共同也。云何?婆悉吒!梵天有瞋心耶?无瞋心耶?」

答曰:「无也。」

又问:「行慈比丘有瞋心、无瞋心耶?」

答曰:「无。」

佛言:「梵天无瞋心,行慈比丘无瞋心,无瞋心、无瞋心同趣,同解脱,是故梵天、比丘俱共同也。云何?婆悉吒!梵天有恨心、无恨心耶?」

答曰:「无。」

又问:「行慈比丘有恨心、无恨心耶?」

答曰:「无。」

佛言:「梵天无恨心,行慈比丘无恨心,无恨心、无恨心同趣,同解脱,是故比丘、梵天俱共同也。云何?婆悉吒!梵天有家属产业不?」

答曰:「无也。」

又问:「行慈比丘有家属产业不耶?」

答曰:「无也。」

佛言:「梵天无家属产业,行慈比丘亦无家属产业,无家属产业、无家属产业同趣,同解脱,是故梵天、比丘俱共同也。云何?婆悉吒!梵天得自在不耶?」

答曰:「得自在。」

又问:「行慈比丘得自在耶?」

答曰:「得自在。」

佛言:「梵天得自在,行慈比丘得自在,得自在、得自在同趣,同解脱,是故梵天、比丘俱共同也。」

佛告婆悉吒:「当知行慈比丘身坏命终,如发箭之顷,生梵天上。」佛说是法时,婆悉吒、颇罗堕即于座上远尘离垢,诸法法眼生。

尔时,婆悉吒、颇罗堕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下篇:佛说七佛经

0:00 / 0:00
长阿含经(聆志居士)01
长阿含经(聆志居士)02
长阿含经(聆志居士)03
长阿含经(聆志居士)04
长阿含经(聆志居士)05
长阿含经(聆志居士)06
长阿含经(聆志居士)07
长阿含经(聆志居士)08
长阿含经(聆志居士)09
长阿含经(聆志居士)10
长阿含经(聆志居士)11
长阿含经(聆志居士)12
长阿含经(聆志居士)13
长阿含经(聆志居士)14
长阿含经(聆志居士)15
长阿含经(聆志居士)16
长阿含经(聆志居士)17
长阿含经(聆志居士)18
长阿含经(聆志居士)19
长阿含经(聆志居士)20
长阿含经(聆志居士)21
长阿含经(聆志居士)22
隐藏音频列表
播放音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阿含部目录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

长阿含十报法经

长阿含十报法经卷上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中阿含经

中阿含经卷第一 东晋孝武及安帝世隆安元年十一月至二...

别译杂阿含经

别译杂阿含经卷第一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 初诵第一 (一...

增壹阿含经

增壹阿含经序 晋沙门释道安撰 《四阿含》义同。《中阿...

长阿含十报法经

长阿含十报法经卷上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佛说乐想经

佛说乐想经 西晋月支国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

佛说鸯掘摩经

佛说鸯掘摩经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

佛说大爱道般泥洹经

佛说大爱道般泥洹经 西晋河内沙门白法祖译 闻如是:...

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

大方广总持宝光明经卷第一 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国那烂陀...

佛说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

佛说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卷上 宋沙门翔公于南海郡...

弊魔试目连经

弊魔试目连经(一名魔娆乱经)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 闻如...

佛说解节经

佛说解节经一卷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不可言无二品第一...

【注音版】佛说离睡经

佛说离睡经...

说罪要行法

说罪要行法 唐三藏法师义净撰 每于半月月尽忆所犯罪。...

菩萨念佛三昧经

菩萨念佛三昧经卷第一 宋天竺三藏功德直译 序品第一...

莲邦诗选

莲邦诗选序 经云。清泰国土。宝树珠网。德水珍禽。常...

佛说四愿经

佛说四愿经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拘...

普陀山的「磐陀石」表何法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应该此时呢看到我身后的这块著名...

常持诵《心经》,身心皆可发生改变

在佛家中,有字数最少的一本经。它就是《般若波罗蜜多...

佛教的四依法

四依法很重要。一、依法不依人。二、依义不依语。三、...

严禁神通

目犍莲尊者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他以神通第一着名。普...

把心从外尘境界上收回来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练习养成随时摄心的习惯,我们常...

想要贵人相助,先学做别人的贵人

现在,大家都想要得到贵人相助。但是我们应该学会做别...

面对生命的态度

有位太太请了个油漆匠到家里粉刷墙壁。 油漆匠一走进...

遇到不如意的境界,起烦恼也没用

我们今天身为一个菩萨,我们内心要面对很多的境缘,你...

福报是来自于过去的布施,那就不用拼搏努力了吗

问: 我们的福报是来自于过去布施财物,那我们就不用...

四种毫无意义的修行

冈波巴大师在《胜道宝鬘论》中用十四个比喻来说明什么...

毒瘤恶疮该如何处理

龙鬼流行诸毒肿,痛疮脓血痛叵堪,至心称诵大悲咒,三...

北宋高僧大通善本禅师

各位吉祥,阿弥陀佛。 佛法传入到东土以后,一开始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