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般涅槃经集解卷第三十四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大般涅槃经集解卷第三十四

 破外道所执义 释更转法轮义

圣行品之第八

复次善男子诸行无我(至)以是义故定知无我。

桉。僧宗曰。专念忆想。是证常家。第三第四事也。常即自在。所以兼破。

复次善男子若诸外道(至)如来如是真实有我。

桉。僧亮曰。计我之六事也。诸根和合。是假名我。假名但名家称名也。

复次善男子若诸外道(至)以是义故定知无我。

桉。僧亮曰。通破第一第二事。先以口涎破第四事也。

善男子是诸外道痴如小儿(至)有真实谛非于外道。

桉。僧亮曰。我名本在佛地也。外道不识得少许分故。妄计诸行为我。如生盲不见色。说色语之。唯以已之所解为色。终不得色之相。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至)乃作如是分别真谛。

桉。僧亮曰。四谛二谛。昔来凡是广说。显示应迹。似乖将欲会之故也。法瑶曰。闻上广说四谛真实之义。叹今说实谛。于昔鹿苑。为更转也。僧宗曰。三重明慧。穷理尽性。圣行已毕。迦叶取时众之心。假为不达因。以尽疑也。宝亮曰。一品之中。第四遣执明慧也。若于缘中。虚心属法。则成智慧用也。文殊一问。成有三过。一谓如来实涅槃。二云佛作心转法轮。三谓更转也。

佛告文殊师利汝今云何(至)常住不变不般涅槃。

桉。僧亮曰。转法轮者。谓所说之法。令听悟解。为转也。解以摧惑。为轮也。若佛有说。则是有为有尽。何名涅槃。今无说而物闻。不灭而人自灭。故言不涅槃也。僧宗曰。疑有三意。此释第一意也。

善男子若有计我是佛(至)如来方便转于法轮。

桉。僧亮曰。此下释不转有二意。一以不转说转。二就迹应有转也。此第一意。不转说转也。僧宗曰。释不转有三重。第一极处无转。第二应故有转。第三显极处相。如虚空也。

善男子譬如因眼缘色缘明(至)非诸声闻缘觉所知。

桉。僧宗曰。第二明有转之。义缘有应接之因也。

善男子亦尔非生非出(至)非作非造非有为法。

桉。僧宗曰。第三明极地无心于转。如彼虚空也。

善男子诸佛世尊语有二种(至)为诸菩萨说出世语。

桉。僧亮曰。第四明昔小今大。不应言更。若以益物为更者。四十九年已来。未始不益。不应今日方云更也。僧宗曰。此下释无更义。有九重也。此即第一明教异。谓昔浅而今深也。

善男子是诸大众复有二种(至)为诸菩萨转大法轮。

桉。僧宗曰。第二明乘异。昔为求小者故说。今为求大者说。

复次善男子复有二人(至)极下根者即一阐提。

桉。僧宗曰。第三明根异。昔为中根者说。今为上根者说也。

复次善男子求佛道者(至)为上精进转大法轮。

桉。僧宗曰。第四明精进异。昔为中精进。今为上精进说也。

复次善男子我昔于彼(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桉。僧宗曰。第五明得道异。昔八万天人悟须陀洹果。今八十万亿人不退转三菩提也。

复次善男子波罗捺城(至)稽首请我转大法轮。

桉。僧宗曰。第六明请主异。昔日梵王。今日迦叶。

复次善男子我昔于彼(至)如实演说常乐我净。

桉。僧宗曰。第七所明理异。昔说无常。今说常也。

复次善男子我昔于彼(至)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桉。僧宗曰。第八声之所闻远近异。昔止梵天。今彻十方廿恒沙世界之也。

复次善男子诸佛世尊(至)皆悉名为转法轮也。

桉。僧宗曰。第九明自出世已来。未曾不转法轮。今亦何更之有耶。

善男子譬如圣王所有轮宝(至)大涅槃经所行圣行。

桉。僧宗曰。叹法轮也。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至)则能奉行故名圣行。

桉。僧亮曰。上已说戒定慧。通菩萨。得称圣行。未知究竟实谛。通学地以不。是故问也。圣名诸佛世尊者。夫究竟实谛。得称圣行。唯佛世尊也。法瑶曰。此下为明圣。不为明行。上来明戒定慧是圣人之所行。非明圣也。圣者正也。如来始当其位。故说佛说圣义也。今但合行说耳。旨不在行也。僧宗曰。上明戒中。已结圣名。今辨三法既竟。复想结圣行。宝亮曰。第五段结果也。

善男子是菩萨摩诃萨(至)是故此地名无所畏。

桉。僧亮曰。前三是因。后四是果。慧能断因果。故总说地德也。亦不畏三恶道者。除恶已渐。故次说之。此三麁故先除也。恶有二种者。此善趣中恶也。不畏受二十五有者。无如上恶。能断二十五有也。法瑶曰。得上戒定慧行。则入此初住地也。离五怖畏。故曰无畏地也。畏贪恚病死等者。即不死不活畏也。阐提等者。离恶名畏也。不畏三恶道。无恶道畏也。不畏沙门。乃至波旬。无大众畏也。前不动地。是入初地之始也。堪忍地。是初地之中。此无畏地。是初地之终。亦可七住。七住三界结尽。始无三畏之畏也。僧宗曰。无畏地者。七地也。前结戒果云。初不动地。次结定果云。第三堪忍地。今结慧果。指第七地也。所以尔者。示行有浅深。结果亦异。言无畏为七地。依常释七地。为远行地。今乃云。无畏者。谓不畏三界果报。故偏称也。宝亮曰。无畏果者。亦同是初地。明慧是解性。不存缘而照。既具有无分别之知。故结之以无畏也。第一无不活畏。以菩萨达万法相空。不假资生。岂畏不活。以不畏故。则不生三毒。故无不活畏也。第二无三恶道畏也。第三无恶名畏。第四无大众威德畏。第五无生死畏。大士不畏受二十五有生死。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至)所有功德而当可说。

桉。僧亮曰。智能除结。非定不成。是以因定说智也。若欲吹坏须弥山王。乃至碎身之苦者。地有二果。一灭恶。二神通。两说其名也。所以然者。上说断有。或者便谓。不得入有为化。更出自在之事。以表地名。释其疑也。僧宗曰。此言渐进。向八地也。向七地已。不畏恶道果报。而未免二十五有者。就七地。自有余报身者。今八地以上。一向法身。故言二十五有也。三昧非慧。因定生慧。共相资成也。所以知八地者。言具二十五三昧。能为种种神通。寻神通之用。非近行所为也。宝亮曰。第六段也。若通作结果段者。犹属前文。第五段直结果。在初地既发。初住得无漏正解。后方进修万行。得二十五三昧。断二十五有。结得八地以上自在果。若就此义而分。则成第六也。此二十五三昧。就胜处受名。一一皆摄于众。故名三昧中之王也。

大般涅槃经集解卷第三十四

 

上篇:大般涅槃经集解

下篇:大般涅槃经义记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经疏部目录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注音版】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注音版】慈悲药师宝忏

慈悲药师宝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阿弥陀经义记

阿弥陀经义记 天台智者大师记 夫至圣垂慈照机应迹,开...

法华玄赞义决

法华玄赞义决 淄州大云寺苾刍慧沼撰 问:菩萨有二,谓...

涅槃宗要

涅槃宗要 元晓师撰 是经有其二门。一者略述大意。二者...

金光明经玄义

金光明经玄义卷上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顶录 此金...

【注音版】入法界体性经

入法界体性经...

佛说兜调经

佛说兜调经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 闻如是: 一时,佛在...

【注音版】佛说护诸童子陀罗尼咒经

佛说护诸童子陀罗尼咒经...

鸠摩罗什法师大义

鸠摩罗什法师大义卷上 宋国庐山慧远法师。公少瞻儒道...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

佛说灌洗佛形像经

佛说灌洗佛形像经 西晋沙门释法炬译 尔时佛告摩诃刹头...

【注音版】佛说五大施经

佛说五大施经...

西方发愿文解

△初总序归敬三:初标主、二明愿、三请加 ○初标主 稽...

佛说宝网经

佛说宝网经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佛...

人生最大的难题是认清自己

某日,广济寺。有居士来问:她的下属们在工作中形成了...

保护动物的权益

著名川菜掌中宝:活生生将鸡的脚掌心割下做成菜。一盘...

龙树菩萨:赞法界颂

归命十方佛  法身及报化 愿共诸众生  速成法界性 ...

消业障是要忏悔皈依发愿,而不是苦行

什么叫无益苦行?外道是这样想的,他认为说,我们每个...

珍惜当下的生活

清代宰相孙将鸣曾为资国寺题了这样一副楹联:浮生若梦...

原来我这么富有

有一位青年,老是埋怨自己发不了财,终日愁眉不展。...

憨山大师《心经直说》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此经题称般若者何?乃梵语也,此...

从门入者不是家珍

雪峰禅师和岩头禅师同行至湖南鳌山时,遇雪不能前进。...

圆瑛法师:十种人正好念佛

念佛法门,对上中下三种根机,无机不摄。有情众生,具...

老人的寿衣可否用戒衣代替

问: 法师您好,末学家母为七十七高龄在家居士,受五...

大安法师对初学佛居士的问答开示

问: 我们是刚学佛的居士,今天来是请法师指点迷津。...

念一佛名,换彼百千万亿之杂念

兹欲勉强遏捺,立使空寂,而止动归止,止更弥动。纵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