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般涅槃经集解卷第四十九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大般涅槃经集解卷第四十九

 释大涅槃小涅槃义。举有山大山等喻 释声闻习气义 释有因缘名及无因缘名义 释五神通义 辨二种神通。一与外道共。一与二乘共 辨涅槃非音声之音

德王品之第五

尔时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至)云何涅槃云何大涅槃。

桉。僧亮曰。所以重问者。虽说断漏。能得涅槃常乐我净。不说我乐自在之用。涅槃之义未障故也。宝亮曰。次下答德王第二问也。上闻不闻中。佛答六难竟。更设二问。佛答一问竟。今更举第二问。以请释也。

尔时佛赞光明遍照(至)是名涅槃非大涅槃。

桉。僧亮曰。涅槃虽有多义。会是无苦之称。得息苦者。皆得名焉。宝亮曰。今借十譬。以辨大小之相异。正以无苦乐。故名涅槃也。若得少食。以除饥苦。亦名涅槃。但不得名大涅槃。如是十种譬。其义一例。小海亦名海。大海亦名海。若除少苦。名小涅槃。若除苦都尽。名大涅槃。其文中自广彰云。二乘人八万劫。乃至一万劫。名小涅槃者。上乘三处。明皆言到佛果。今此中说名小涅槃。其义云何。若欲于我前。不言行八万劫竟名小。未行八万劫之前。随其所得住处。以此义为小。及其行八万劫竟得佛。由名大涅槃。而此旨于一部之中。虽复说异。亦莫测其然。要随义而安也。

善男子若凡夫人及以声闻(至)乃得名为大涅槃也。

桉。僧亮曰。凡夫因世俗。声闻因圣道者。更释非之义也。还生烦恼者。释凡夫也。有习气者。释声闻也。

善男子譬如有处能受众流(至)之所得故故名为大。

桉。僧亮曰。前说人实。后说法实。合海譬也。河城等皆合也。十譬之中。唯不合地及天中天二譬也。

云何复名为大涅槃(至)以是义故名大涅槃。

桉。僧亮曰。八自在者。各有文也。一者不小能小。不多能多也。二者以小为大也。三者以重为轻也。四者以三事体。心色不移。无处不至。所作事一。而见者不同也。五者一根知六尘也。六者见法如空也。七者得一切法也。八者不可见。令一切见。

复次善男子譬如宝藏(至)具足成就初分功德。

桉。僧亮曰。无为名大。释常住故。故称大也。

复次善男子云何菩萨(至)昔所不得而今乃得。

桉。僧亮曰。诸漏既尽。则具神通。皆圣行功德也。今见者。谓眼通。更就所得中分别也。今闻者。耳通也。今到者。如意通也。今知者。他心宿命也。宝亮曰。第二功德。以五通为体。此五是一方之所须。菩萨化道之要用。第一修天眼通。须见众生身业。二修天耳通。闻其口业。三修他心通。知其心业。虽知三业。若不达其过去。有善恶之厚薄可化。亦于化道有阙。故次修宿命通。而下愚之流。难以玄言。必须运身到彼。然后受化。故第五次修身通。今就文所辨。先明身通。昔明身通。直据色身转变而已。今谈色心自在。修短所通。适物所宜。而经亦有言如意通。亦名身通。若立身通。则没如意名言。若立如意。便废身通。若如昔教明五通。是禅定家果。要因定后。方能发通。就今涅槃经明五通。尽是智慧之异用。故菩萨摩诃萨。依六行教学。不取有无相。但使物感称根而应。如一家所解。此五通必是菩萨家化。方非外道凡夫声闻之伎。何以知耶。若实是凡夫。云何得有此法。而在外道中唱言有者。皆是应迹。外道虽言得禅定。而无有道思慧。所以无此神德也。声闻人观解既不成。复不能即在定。而变通亦由已安。法不得所。复未能忘怀。故发家唱云。菩萨所得通。不与外道声闻二乘等共之。

通有二种一者内二者外(至)昔所不得而今得之。

桉。僧亮曰。不与外道。共五通也。一心作一者。释不与二乘及外道共。但举二乘外道可知也。宝亮曰。虽言二乘人。一心作一。不得众多。此正表二乘不得道之意。声闻入定发通。要须定前作意。作意若一。在定唯能一变。若作意作五事。便能现五变。虽在定。併发五耳。由得言一心作一。何以然。由其前方便有五故。若极利根者。在定亦容可得二变。此皆据教迹作。诸菩萨则不然。发辄修德。以旷被为怀。及至物感。则称本心。随力而现。不假兴意。若无六行解者。则不能一心现五通身也。

又复云何昔所不得(至)昔所不得而今得之。

桉。僧亮曰。如意说名自在。于自在中。分作变化。初对凡夫。故言不尔。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至)而诸众生各各见异。

桉。僧亮曰。得异耳根者。有三事异。一者下地闻土地。二远及恒沙。三耳识不取相。是不闻而闻。初无音声相者。菩萨耳识。真俗兼见。故不取相。

复次善男子云何菩萨(至)昔所不闻而今得闻。

桉。僧亮曰。此下明天耳通。而文中叙相。皆是初学之方法。昔小乘明天耳通。耳识取声。然后生智。二心更相资导。故合二心为通。天眼通亦尔。今用此经中。学得天耳天眼。乃至得通。六识之用。即是智慧。故天眼通。即中作二谛观。此经既理教真正。明有为无为二理炳然。心行大法。生解亦大。若始行之流。则未及此也。

尔时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至)云何而言无定无果。

桉。僧亮曰。即是定果相者。若作因定善。即是果相者。从善因生。即是果也。

尔时如来赞言善哉善哉(至)凡所演说无定果相。

桉。僧亮曰。答意谓。若刀是定因。面是定果者。云何颠倒耶。

善男子夫涅槃者实非声果(至)吾当为汝更分别说。

桉。僧亮曰。上说一切因果不定。此说涅槃常法非果。

善男子若有善男子(至)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桉。僧亮曰。一字不作字相。一句不作句相。从经理门。可说为闻因之成果。不如是者。则非闻也。

善男子如汝所言闻恶声故(至)昔所不闻而今得闻。

桉。僧亮曰。涅槃非果。可如上说。三恶是果。声是定因。须更说之。

善男子云何昔所不见(至)昔所不见而今得见。

桉。僧亮曰。若依欲界四大者。依欲界定。修得天眼通。悉是骨相者。天眼识能见不净。诸法定相。见因缘相者。空有两见也。宝亮曰。此下明天眼通。此明天眼通。不但见色。亦见众生善恶心。乃至知第一义谛故。所以作知名说也。

若见众生所有色相(至)昔所不知而今得知。

桉。僧亮曰。知大小根者。乘色故知根也。一触衣知心者。因身知根同。乘色知心。义属天眼。故下知见两名也。

复次善男子云何昔所不知(至)昔所不知而今得知。

桉。僧亮曰。次明宿命通也。

复次善男子云何昔所不知(至)具足成就第二功德。

桉。僧亮曰。须陀洹十六心者。三谛由灭见也。昔见灭未彻。三谛不明。既已见灭。遍四谛起念现前。其心甚远。是果十六心也。宝亮曰。下去次明他心通。知须陀洹初心。次第至十六心者。声闻人欲知初心捉法不能得。若利根者。要至第七心方知。若钝根者。至第十六心方知。菩萨不尔。十六心一一次第差别尽知也。

大般涅槃经集解卷第四十九

 

上篇:大般涅槃经集解

下篇:大般涅槃经义记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经疏部目录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楞严咒注音版

楞严咒注音版...

【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劝发菩提心文...

金光明最胜王经疏

金光明最胜王经疏卷第一 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翻经...

般若心经略疏连珠记

般若心经略疏连珠记上 立斯题者。示无胸臆尔。谓此记...

大般涅槃经玄义

大般涅槃经玄义卷上 隋天台沙门灌顶撰 夫正道幽寂无始...

净名玄论

净名玄论卷第一 吉藏法师造 金陵沙门释吉藏。陪从大尉...

佛说坚固女经

佛说坚固女经 隋北印度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如是我闻:...

【注音版】佛说咒时气病经

佛说咒时气病经...

佛说师子素驮娑王断肉经

佛说师子素驮娑王断肉经 大唐沙门智严译  我忆过去无...

【注音版】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

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

佛说频婆娑罗王经

佛说频婆娑罗王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明教...

佛说超日明三昧经

佛说超日明三昧经卷上 西晋清信士聂承远译 闻如是:一...

【注音版】佛说不增不减经

佛说不增不减经...

佛说圣法印经

佛说圣法印经(天竺名阿遮昙摩文图)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

【注音版】大方广佛华严经修慈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修慈分...

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

古德云:尘劳迥脱事非常,什么是尘劳?眼、耳、鼻、舌...

爱要付诸行动

在一堂品行课上,教授为学生们讲了一个故事:有个国王...

阿弥陀佛十种力的威德

一切诸佛都有十力、四种无畏、十八不共法。对这些佛教...

《印光大师与周福渊女士书》学习感言

《印光法师文钞续编与周福渊女士书》虽是给周福渊居士...

【佛学漫画】如何开启幸福之门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修定者必须过好「三关」

初习定者必须过好三关:一是腿子关,二是散乱关,三是...

少说与多说

少说抱怨的话,多说宽容的话,抱怨带来记恨,宽容乃是...

明学长老:恪守印祖规约,道风远播中外

灵岩山能够像今天这样道风很好,主要是根据印光法师定...

病不是吃素吃出来的

问: 法师,自己吃净素非常的欢喜,但是身体一直病病...

不可妄自尊大而轻视古德,又不可甘心暴弃而不为豪杰

【原文】 本朝尊宿①,自洪武②至今,殆不多见。无论唐...

摄耳谛听 佛号不断

今天和大家总说念佛的方法。持名念佛主要在一心不乱,...

对立心强的人,妄想就打的重

要改变自己就先了解自己,楞严经的七处破妄,十番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