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无情物能成佛吗

慧律法师  2014/08/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无情物能成佛吗

为什么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有太多的人就说:无情物能成佛吗?这个就是卡在自己的能所的观念。

当我们的心迷了的时候,我们很清楚的,能缘的心、所缘的境界是历历清楚的,这个是桌子、这个是经本、这个是墙壁、这个是灯光、这个是佛像、这个是凤梨、这个是饮料、这个是袈裟、这个是冷气。当我们活着的时候,迷了的时候,我们对外面的相安立一个名词,坚固的执着这个名相是实在的,我们的生命就完全被限制住,限制住在某一种观念里面。

好了!我们现在慢慢了解,桌子,桌子空;花,花空;佛像,佛像空;墙壁,墙壁空,慢慢了解了这一念的,所有的法性;外面的相叫做法性,本来就空;而我们的众生,内在里面叫做觉性,也是空,不可得,本来就没有所谓的执着,我执、法执、空执,统统不存在;当我们除掉我执、法执、空执的时候,会发现内空跟外空是平等的,相的法性本空,觉性也空,内空、外空、第一义大空,没有所谓内空,没有所谓外空,没有所谓法性空,没有所谓觉性空,这个时候融入第一义大空,绝对的空,这个时候,叫做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是因为这个修行人开悟、大悟了,就像如佛一般,那么所有的外在的世界其实不存在,不存在,它只是缘起,它只是缘起,只是如幻,只是缘起,只是如幻,他的心境改变的时候,这些所有的相都不能动摇到如来。所以说:情跟无情,同圆种智。

而不是说:那一棵树或者一颗石头可以成佛;而不是说那个桌子可以成佛,是成佛以后,那个成佛的圣人里外平等,山河大地;你听过一句话吗?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就是叫做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若人识得心,如果你能够了解真如本性,没有山河大地,山河大地尽不可得。

……

所以,当一个大悟的人,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没有山河大地,心性融入一切的时候,就是那一句: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六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十二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七大,地、水、火、风、空、见、识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简单讲:所有的法界都是我们的真如自性,所以,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个宇宙离不开地水火风空见识,地水火风空见识,因为业力的不同,所感召的色身不一样,其实是同一个本体。

同一个本体,今天你所看到的,种种的大象、狮子、饿鬼、天人,这个就是因为能量转换了,真如的本性的能量转换了,由恶业卡住了,跳脱不出来。所以当一个证悟到究竟的时候,我们就会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诸法,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器世间,你照见法界空,那么就是器世间不可得;器世间不可得,销融的时候就消归自性,念念消归自性。所以知道万法同是心性所显现、影现出来的,没有实体可得。记得!见相二分没有实体可得,都是自体分。

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怎么解呢?很简单。若大悟,当一个人大彻悟的时候,心境本一如,就是内四大跟外四大平等,心跟境还是平等。什么叫做内四大,站在相上来讲是平等的,当一个人成佛的时候,他可以把这个外面的境界,如同涵盖到自己清净的自性一样。

所以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是因为这个人成佛,能够转识成智,能够转境为心,所以心境一如,才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是这个成就无上菩提的人,才能这样讲。就是说:我成佛了,外面的山河大地、这些树木,都是我清净心所影现出来的,所以它们也不离开我的佛性。是作如是解,而不是说树木可以成佛。是因为有情的众生成佛,能够转外面的物质世界为自己的清净心性所包容。所以,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是因为我们大彻大悟,转有情的识变成大智,而这个大智,等同虚空,这个虚空就包容情跟无情,这样叫做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内四大跟外四大其实是平等一如的。所以,我们内跟外,是众生在分的,就佛来讲,大地的众生,包括山河大地、草木、一草一木,佛陀都不忍心去伤害它,佛陀绝对不会无缘无故地去伤害这个草木的,因为他知道,外四大是清净心所影现出来的世界,也是包容在他心境里面,动一个嗔恨心的念头去把那棵树砍掉,也会伤害自己的清净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慧律法师文章列表

客来客往,自心不动

《楞严经》中,憍陈如尊者因悟客尘二字得证圣果。起心...

净土法门为何既不是自力,也不是他力

今天我们依然是讲净土缘起的第七门,就是为什么说净土...

幸遇大乘诸经,方知衣珠固在,佛性仍存

原文: 经云: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若非宿有因缘,佛经...

第一念是哪里来的?如何让它不起

问: 当自己遇到人或事儿,刹那间就会一丝贪嗔闪过心头...

白隐禅师的「只手之声」

有一位沙弥南利,每天看着师兄们早晚都到禅堂里参禅,...

【推荐】一念成魔,一念成佛

我们的本来面目,我们叫做日用而不知啊!古人说:有一...

如何与佛愿相应

佛,梵语具云佛陀,译为觉者。觉悟了人生宇宙真理实相...

你只要不随妄转,就有救了

我们不能在因缘所生的一念心识去跟妄想对治,你不是它...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应具备何种参访心态才能受用

问: 佛弟子应该具备何种参访心态,才能真正受用? 慧...

慧律法师《佛陀的格言》

各位尊敬的护法居士大德,每年的九月份,也就是水陆法...

先有业力还是先有轮回

问: 先有业力还是先有六道轮回? 慧律法师答: 这句...

儿童该怎么学佛

问: 十岁左右的儿童念诵什么经咒比较对机?弟子希望孩...

【佛教词典】十二真如

又名十二无为,即真如的十二种别名。   一、真如,即...

【佛教词典】火帐

(物名)饭头计人口记日日炊饭米之帐也。见象器笺十九...

弥勒菩萨的事迹

弥勒,全译梅达丽(maitreya),又译为慈。弥勒是姓,名...

五德品格缺失,身体就会产生疾病

五德养性,是指根据仁、义、礼、智、信来养自己的性。...

51条做人之道

1、人有三知就可以立世,你可知否? 人这一辈子需要知...

生气是对自己施酷刑

这世上,我们很难找到一个从来没生过气的人,却能很容...

圣严法师:在忙中起了烦恼时的禅修

现代人是非常忙碌的,除了街头的流浪汉,以及好逸恶劳...

一一诸色,但唯心故

问:若即心是佛者,则一切含生,皆有此心,尽得成佛。...

念佛功德能消一切恶业

凡皈依佛法之人,无论男女,必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

佛陀劝孝的偈语

一天早晨,正当佛陀着衣持钵进入舍卫城乞食时,有一位...

真正的福报是内心没有烦恼

今天我们从这个福讲起,可能我们也讲过说福报太重要。...

还我们本来面目

我们常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句话说起来...

【佛学漫画】瑜伽焰口

瑜伽焰口...

起心动念是善,那你所感的果一切吉祥

无论我们做做任何事,都要这样发心不论你织布,还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