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何与佛愿相应

传印长老  2015/08/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如何与佛愿相应

佛,梵语具云佛陀,译为觉者。觉悟了人生宇宙真理实相、具有大智慧的人,不是神仙。我们熟知的释迦牟尼佛,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出生于公元前五六五年,入灭于公元前四八六年,虚岁八十。释迦:意为能仁;牟尼:意为寂默。释迦牟尼佛,即释迦族的圣人。

佛并非高不可攀。《涅槃经》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异。”因此说,佛性是一切众生永不变异的且能够觉悟成佛之性。佛法是平等的,人人可以成佛,人人应该成佛。“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日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吾等凡夫众生与释迦牟尼佛一样,都是拥有“明珠”的人,关键看我们每一个人是否能够充分地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地以坚强的意志,遵循释迦牟尼佛经过觉悟所发现的人生宇宙真理实相的规律去做,改造自己。这个规律便是“缘起性空”与“因果相续”。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现前一念灵知的精神活动在主宰着自己。就是这个现前一念心性活动——为善为恶、为公为私等等,首先是发端于心念,其次是付诸行为活动;这便是每个人缔造自己人生的出发点,同时也是自己安身立命的落脚点。于日常生活中,一念心起,名曰“缘起”,在个人的精神世界里,如同投下一粒种子,叫作因。

有因则必定有果,如人们所熟知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所谓性空,是说这种因果相招、纤毫不爽的力量不是任何个人的主观意志所能主宰它、左右它,名曰“无我”。因果定律,法尔如是,即使是三世诸佛也无能改易,诸佛正是遵循这一规律修证成佛,教化众生,也无非是宣示这一规律,劝导人们遵循这一规律去做,别无他法。

落实到当下,我们就要把自私自利、贪瞋痴慢的心逐步收敛,对于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放下一些,时时观照并提醒自己的修养与智慧有没有增长,烦恼有没有平息。逐步做到一分知足,少一点贪婪;多一分关爱,少一点瞋怨;多一分智慧,少一点愚痴;多一分谦虚,少一点傲慢;多一分包容,少一点自私;多一分感恩,少一点不满。这样,开始实践慈悲智慧、平等圆满的释迦牟尼佛的教诲,锲而不舍,日久功深,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将一句“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放在胸中,净念相继,与佛愿相应,万善同归,庄严净土,便是最终的安身立命之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在家居士的两种误区

佛教徒分为出家人和在家人两种,出家人是以修学佛法为...

修净土最忌讳夹杂

大凡修净土人,最忌是夹杂。何谓夹杂?即是又讽经,又...

圣严法师:独修与共修的差别

常听说「宁在大庙睡觉,不在小庙办道」,也就是说个人...

星云大师《骂人的艺术》

骂人是恶口,骂人是不好的行为,不管什么人,你骂他,...

若能成就此七法,魔王便无法乘虚侵扰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之时,一日,对比丘众开...

法无自性,随心所现;所现之法,全是自心

问: 般若无相,不受一尘,云何广辩四缘及诸因果? 答...

流水下山非有意

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人生若得如云水,铁...

佛法的修行,要有这九种心

一、信心,要信三宝、信因果,信法的不可思议。 二、因...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推荐】时时微笑念佛,每一念都改造命运

我们无法要求环境都顺我们的心,但是要练习把一切都当...

什么是有漏与无漏种子

我们一般人还没有成就圣道之前,是有漏种子和无漏种子...

向地藏菩萨学习些什么

首先地藏菩萨说不可做的事,我们坚决不做。菩萨在《地...

只念一句观音圣号,菩萨就可以感应到

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只要念一句观世音菩萨,观世音...

【佛教词典】行四依

又作四依住、四依法、四依止法。律典规定出家之人应依...

【佛教词典】二相

【二相】 p0021   瑜伽七十二卷九页云:复有余二相。...

若能作不净观,欲火当下冰消瓦解

古时候,长安百姓热衷斗蛐蛐。有三名年少英俊的兄弟,...

心灵美容

漫步大街小巷到处都是美容店,这美容店的作用的确不小...

我是个好人,为何还会得癌症

为什么会得癌症?很多人一听到医生宣布自己得了重病时...

师父您出家时家人反对吗

问: 师父您出家的时候家人反对吗? 慧律法师答: 反...

念佛后该如何回向

念佛回向,不可偏废,回向即信愿之发于口者。然回向祗...

什么是异熟果?为什么要加个异熟

好,业力就讲到这个地方,就是善恶的问题、强弱的问题...

圣严法师《用惭愧和谦虚来消融自我》

自我成长的最终目的,在于自我消融,如此才能达到智能...

猎人与猴子

心中有大爱,才有明朗、温馨的人生。大爱就像温暖柔和...

四十八大愿——(第36愿)勤修必成佛道

愿文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众,闻...

学佛之人必须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

学佛之人,必须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存好心者,凡...

临终三大要讲记(印光大师文钞选编)

【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

居士是否可以在佛前自受五戒

在家女人如果家里经济宽裕,身体自己又能做主,到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