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独修与共修的差别

圣严法师  2011/08/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常听说「宁在大庙睡觉,不在小庙办道」,也就是说个人修行不同于集体修行,在明师指导下修行和无师自修,更是大不相同。

个人修行,应该是在已经懂得了修行的方法和修行的道理之后,而且也要知道如何来解决修行过程中,所发生的身心及知见上的疑难和困扰等问题,否则不但无法得益,相反地很可能受害。特别是修行禅定,精进勇猛的话,会有种种的禅病和魔障发生,那就是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反常变化。所以,初学的人,不宜单独修行。

集体修行,纵然没有明师指导,尚有其他同修的彼此照顾,互相纠正,只要知见正确,不会发生太大问题。

再说,个人修行很容易成为冷热不均,忽而勇猛精进,忽而懈怠放逸,乃因为无人约束,也没有大众的生活规制。勇猛过火,会引来身心疲惫而产生禅病;懈怠放逸更会使人放弃修持,退失道心。如果经过几度的冷冷热热之后,便会对于修行退失信心。若在团体中修行,由于共同生活的制约,且有同修之间的制衡,会使人逐步前进,所以,比较安全。

从心力而言,个人的心力是极其有限的,最初修行的人,也无法造成修持道场的气氛,如果能结合多人共同修行,以同样的方式,相同的目标,共同的心态,同样的作息时间共修,就会形成修行道场的气氛,其中只要乃至一人正常修行,就会使得全体导入正轨。如果,多半人处于正常状态,此种心力的共鸣、共感,就会使得每一个人得到全体修行者的全部力量,十个人参加,每一个人都可能得到十个人的力量;一百人参加,每一个人也可能得到一百个人的力量,所以,佛教赞成以集体的修行为初学者的常规。

纵然是修行已久的人,偶尔能够参与集体修行,也是有益的事,所以,当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常有弟子一千多人,追随佛陀过僧团的生活;在中国佛教史上,不论那一宗派,人才辈出之时,多是由于集体修行产生。例如:禅宗的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以及马祖道一、百丈怀海等诸大师,其门下无不龙象辈出,而他们都是集合了四、五百人,上千人等的大僧团。因此,将禅宗的寺院称为大海丛林,大海是龙蛇混杂,鱼鳖居中,但是不容腐尸。修行者的根器,虽有大小、利钝之不等,如果腐败了,反常了,就会被海水弃之于外。丛林之中,林木虽有大小、粗细,但是无不挺拔向上,否则就接受不到雨露、阳光,就会自然地被淘汰。

由此可见,单独地专精修行,不是初学者所宜。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转念念佛,直到妄想消灭,佛号独存

这个佛号的操作,是在一个什么情况之下操作? 我们在两...

【推荐】每个学佛人都要学会算这三笔帐

普通人的心态就是人对我好,我则生感激报恩之心;人对...

圣严法师《对自己的良心及奉献负责》

一个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一般人大多是为了自己而...

不需花钱就可以修的大福德

末学曾看过某大德著的《现代社会修积功德的十件善事》...

成就九法得道果

昔日,佛陀与五百位比丘于迦毗罗国的闇婆梨果园弘法度...

四念处

四念住是佛教的人生观,即时时刻刻要保持的四种正念:...

释迦佛抬头悟道悟的是什么

今年正月间,一位老朋友萧先生来看我,临走时问了一句...

一门深入和广学多闻两不碍

许多学佛的人把一门深入和广学多闻对立起来,认为一门...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注音版】大方广佛华严经(81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纠正不好的习气

有位女士的说话音量惊人,即使只对一、两个人谈话,也...

虚心接受别人的责骂

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意思是说,善良...

圣严法师《发挥自己的生命力》

般我们从学校毕了业,往往能考虑的就是就业和婚姻两个...

圣严法师:身心自在

诸位台大医院的工作人员,今天我要讲的主题是「身心自...

【佛教词典】宿命

宿世的生命。佛说世人在过去都有生命,或为天,或为人...

【佛教词典】厌

梵语 nirvid。心所之名。为“欣”之对称。即嫌恶生存现...

星云大师《佛教的生活学》

各位嘉宾、各位佛教的护法信徒、各位法师,大家好!大...

以物药治身病,以法药治心病

疾病,是谁也不能幸免的,在佛法中说人生有老病死,把...

为什么不应该买珍珠

珍珠、海珍珠事实上是一块从蚝肉溃疡而成!当一些寄生...

到寺院若生这么一个心,所有功德全没了

佛所有的道场,特别是末法道场,末法道场,千万可不要...

什么样的程度才能称为至心

这口称佛号,告诉他(下品下生者)要至心去念,令这个...

星云大师《怎样做一个佛教徒》

第一篇 皈依三宝 壹前言 皈依三宝是成为正信佛教徒的...

你是灭色取空,还是离相清净

假观的智慧,第一个就是相状。因为如是相,你才能够产...

一息不来,即属后世

一息不来,即属后世。此时纵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亦无...

在家人如何修「日中一食」

问: 请问法师,俗家弟子若欲行日中一食,该注意哪些事...

受完戒后要经常忆念你的戒体

就是说我们曾经造了罪业,当然我们应该要忏悔改过,重...

行善要趁早,求法要及时

行善要趁早,求法要及时,我请问大家:你们在这短暂的...

星云大师:如何去除心理上的毛病

我们的身体常常有头痛、肚子痛、胃痛等毛病,我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