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各种葬礼的方式

慧律法师  2023/05/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各种葬礼的方式

鸟葬

葬礼依各地习俗、信仰各有不同,约而言之有四,即:土葬、火葬、水葬与鸟葬。此四法由来已久,据《南史》所载:“死者有四葬,水葬则投之江流;火葬则焚为灰烬;土葬则瘗埋之;鸟葬则弃之中野。”

鸟葬行之于西藏,作法为弃尸于野,任鸟啄食。遗体送至荒郊后,吹奏一螺旋形法器,秃鹰旋来啄尸。头骨部分较坚硬,恐秃鹰啄食不动,乃以刀刃或石块敲击之,以利鹰食。藏人重往生,冀求灵魂升天,咸认色身填于鸟腹,魂魄亦随秃鹰翱翔而升天。

亦有落后地区,设“弃尸林”,弃尸于林内,任飞禽、野兽食其腐尸。东瀛京都鸟边山,迄至中世,犹盛行风葬。作法为放任遗体风化,其间自必有禽鸟前来啄食。故“弃尸林”、“风葬”与“鸟葬”名虽异而体实同。拜火教沿袭风葬至今,印度孟买某处,为当今世上唯一纯拜火教徒社区,彼于该市内哥拉巴山,设一名为“沉默之塔”之风葬处。每遇葬仪,该处上空必有秃鹰、乌鸦来集。

《穷神秘苑》:“顿逊国…其俗,人死后鸟葬。将死,亲宾歌舞送于郭(郭,外城)外。有鸟如鹅而色红,飞来万万(万万,数量极多之意。),家人避之。鸟啄肉尽乃去,即烧骨而沈海中也。”顿逊为南海古国名。足见鸟葬非行于一时一地,然以“慎终追远”为务之中国,恐难以接受。

水葬

水葬者,顾名思义即葬之于水。作法有二,一为将整具遗体捆以绷带,行宗教仪式,始投之于海。行水葬者,多遵亡者遗愿——愿与大海常存,或为海军亡故于军舰上,或遗体远在外地,不便运回,乃采行之。倘亡者为海军,则将遗体捆扎毕,行军礼始投之于海。证件、遗物交还遗眷。

另一水葬方式为,火化后,将遗骨磨成灰,撒于大海。亦有将骨灰混合面粉,制为丸状,喂食飞禽、水族者。然骨作面丸,须将骨研成细粉,以罗斗筛之,与面粉无异方可,以免小鱼食之鲠刺于腹。

土葬

土葬者,将遗体纳入棺椁而埋之,为中国传统安葬方式。然土葬须具备诸条件,若经济宽裕,略有田产,可葬于自家土地,不与旁人混杂,倘家无恒产,唯栖身公墓、乱葬岗。然每年皆有人亡故,是以年有新冢,如是层层相叠,俟三年五载,恐连墓碑亦难寻获。纵令墓冢犹在,亦难免荒烟蔓草,寻觅耗时。

土葬须虑及风水、地理。修行工深者,心无所着,所见所处皆为好地理、好风水。然于凡夫,则不可言无。就物理学观点而论,历经风之侵蚀、水之阻隔,所生之影响或改变,谓之风水。如棺旁水路,阻挡孔洞,令棺内缺氧,无法产生细菌或电解物质以分解尸体,致尸身不烂,遂成“荫尸”。以科学知识,即可解释风水成因。

一地主之子皆为博士,地理师建议彼等,将双亲葬于某处。彼等斥为迷信,另行觅地安葬。讵料,葬后三载,兄弟中三人相继辞世。地理之说,焉可言无?实则,地理为一客观环境,不识修行者,未能主宰自心,受环境影响自不待言。笔者俗家家人尝求卜,谓祖坟伤及四房。笔者行四,今既出家为僧,何来四房?故倘能致力修行,地理之说,影响不大。

土葬后,俟遗体腐化殆尽,尚须捡骨。据云,男众喜见美色,故双目先烂;女众多造口业,烂自嘴始,待尸身全烂,须四个月至半年。

中国人谓“入土为安”,然土葬讲究甚伙,兼且费钱耗地,入土是否平安,尚待商榷。

火葬

印度葬法之一,又作荼毗,意指焚烧遗体,埋其遗骨。佛世前,印度即视此法为正葬。后阿难入定,见群鬼夺尸,知有守尸鬼,是以出家净众亡故采火化,以去其我执。佛涅槃后荼毗,佛教徒遂广泛采行。迨佛法东来,僧皆火化,唐宋佛法兴盛,高人达士亦多火化。唯儒家以此为背孝非礼之举,故宋高宗明令禁行民间。

火葬于我国未能普遍行之,除儒教影响,另有下述二项因由:一者,以烈焰焚尸,必生剧痛;二者,人既亡故,复以火焚,岂非又死一次。殊不知神识既已离体,色身仅为躯壳,不复感受疼痛。且火葬符合卫生原则,不若土葬者,遗体遭虫蚁咬啮,其窘况非如火化,可一举解决。历代高僧,多行火化,以人之烦恼,系由我执身见为根本,乃至淫欲等大患,皆由此起。欲了生脱死,求神识得所,不拘僧俗,均当火化。焚之,则知此非我而不复耽着。

日本、西藏,亦行火化。西藏复有火化修法。视遗体为亡者之罪业,藉烈火净化其染污,转化为智慧之光。印度、尼泊尔等国,亡者不入棺,裹以薄布,以肩舆(小轿)送至火葬场。

火葬既毋须讲求地理、风水,又省时节约,兼有益于亡者神识之超升。家属可将火化遗骨安置寺院,由出家众诵经超度,兼以早、晚课之薰习,尚能聊种善根,复以讲经、打七及诸法会功德回向之,令消宿业,培植冥福,终至成佛。

火化后,倘遗骨呈黑色,有二种可能:一为亡者久病,长期施打药物所致;二为恶业过重,助念无效。若为后者,当多做功德、行善布施,回向亡者。

目下灾祸频仍,客死异乡、溺毙、失踪、空难等,时有所闻。倘因意外,未寻获尸体,应于寺院设牌位超度之。

基本原则

生死事大,每值丧事,亲友辄来献策。囿于宗教、风俗互异,所提建议南辕北辙,令丧家无所适从。世风日下,无奇不有,甚或于送葬时,聘清凉歌舞团,大跳艳舞。邪风至此,令人匪夷所思。家属最应把握者,为临终及断气后十六小时内之助念及注意事项,余者虽不免随顺世俗,但宜从简。避免铺张浪费、虚排场面,可将丧葬费用,转作弘法利生、救济贫困之事,以培亡者冥福。

丧葬事宜,应合情合理,可恭请出家净众指导,或委托代办佛教仪式之葬仪社筹办。一切仪节但求庄严肃穆、简单隆重,于死亡应有正确认识,庶几不致迷信妄为。治丧毕,经书、佛像等当妥善处理,若不用,可与人结缘。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慧律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临命终时一句佛号提起来,可以说是内忧外患

净土宗的念佛法门,它是一个本尊相应的法门,而整个本...

为何临终见到的佛一定是真佛

问: 为何临命终的时候所见到的佛一定是真佛,不可能是...

【推荐】弥陀经中「一心不乱」与「系念不乱」

智者大师这样的一个天台宗的祖师,号称后释迦,临终的...

若能心自在,虽住生死界,实同出生死

很少人能够在面对生离死别时若无其事,以我自己来说,...

净土法门特点是不经过中阴身的,往生在即时

那么在信愿执持名号当中,有散心念,有定心念。我们就...

【推荐】坚固的妄想一定会破坏你的佛号

我们一般人的六根是向外攀缘的,很少人会自我反省,这...

为何念佛人要到临终时,才能见佛来迎呢

问: 佛是无处不在的,那为什么念佛人要到临终往生之时...

明海法师《八大人觉经》

我们来看这部经,题目叫《佛说八大人觉经》,东汉安世...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慧律法师:佛教是彻底觉悟的人生观

简单来说:佛教就是彻底觉悟的人生观,是彻底觉悟,而...

慧律法师《慈、悲、喜、舍》

我慢是障道的根本,古德云:我慢高山,不留德水。一个...

在家女众哪方面最难突破 该如何下功夫

问: 在家修行的女众在哪方面最难突破?该如何下功夫...

如何对治修行中的懈怠

问: 如何对治修行中的懈怠? 慧律法师答: 对治懈怠...

【佛教词典】四重五逆

指四重罪与五逆罪。四重罪即杀生、偷盗、邪淫、妄语。...

【佛教词典】摄善法戒

(术语)又作接善戒。三聚净戒之一。摄一切之善法而使...

《观无量寿佛经》第五观:宝池观

【经文】 次当想水。欲想水者,极乐国土,有八池水。一...

六自口诀

大和尚让我今天跟各位法师讲几句话,实在不敢当。不过...

简单生活,安心净土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在一家国营企业上班,主要业务是对...

无始劫造了这么多的罪业怎么办

我讲一个净土宗的公案,诸位体会一下。 在《念佛法要》...

【推荐】为什么富贵不能持久呢

现下总在分类什么富二代,穷二代,吊丝,高富帅之间的...

修桥建庙的「大善人」为何会下地狱

我们到了道尹衙门里,伍道尹把我们几个人,和徐蔚如居...

十住位的菩萨有什么特点

十住位的菩萨有什么特点呢?因为他有禅定跟智慧的加持...

追求它是伤痕累累;逃避它却也非常可惜

佛陀真正的智慧,叫作安住心性、历事炼心。就是说人生...

念佛与义工的时间应如何分配

问: 学佛人如果都想依教奉行,把念佛摆在第一而无暇...

如何看待修其他宗看不起净土法门

问: 现在密宗很兴盛,许多修密宗的人看不起念佛法门...

恶业不能靠布施抵消,只有忏悔才能折损恶业

我讲一个小故事,大家体会体会这个观念:佛在世的时候...

逃避和出离有什么不同

问: 师父,逃避和出离有什么不同呢? 慧广法师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