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三世因果迟速有报

大安法师  2013/10/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三世因果迟速有报

前面讲因果的错综复杂关系,其中有一点让一些人难以相信的就是这个善恶,看到善人往往受罪,处境不好。恶人往往得势。他就觉得还有什么因果报应呢?由于这样的情况他就不相信因果。由于不相信因果,他就由此推演出他不相信净土法门。这确实是相信因果的瓶颈。在现实生活中也常常出现的现象。为什么坏人得势,好人受气?

这个问题如果不放在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背景上去考察,就很难解释得通。殊不知你有这样的疑问,是你不了解善恶还没有得到报应,就是善人为什么还没有得到好报,恶人为什么还没有得到惩罚,这不是因果的报应没有,而是有时间的快慢而已。有时间的快慢,那就要用三世因果来判断了。

这里举一种现象,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对阿难说,有人今世行善,到临命终时他反而到地狱里去了。还有一种人,今世他造作了很多的恶业,但是死的时候,却生到了天堂,到了天上去了。那阿难尊者就不理解,那善恶报应在什么地方,恶人到天堂去了,善人到地狱里去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啊。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得到理论上圆满的解答,因果的法则就被推翻了。推翻因果法则,你行善有什么依据,你惩恶有什么依据呢?善恶行为都没有依据,大家就没有理由要行善了。我行善的人还到地狱里去,他造恶的人还到天堂去,那我为什么要行善啊?那我为什么不去造恶啊?这是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啊。

佛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是,有一个很复杂的原因,这在法相唯识叫异熟果。就是你现在作的事情,你的报应是异熟,就是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去报,不是在同一个时空态里去报。现在难以理解的就是异熟果,异熟果一定要了解它。今世他行了很多善,死的时候堕到地狱里,这个原因是什么?就是由于他今世行的善还没有熟,还没有成熟,但是前世他造的恶先成熟了。他堕地狱,是他前世造的地狱的因在今生成熟了,他先得下地狱的报。

但是今世行善要在以后得到他的报应。那今世他造了很多恶,等到死的时候生到天堂去是什么情况呢?是由于他今世的恶还没有成熟,但是他前世行的善,善因先成熟了,哪个先成熟哪个先受报。造恶的人前世的善先熟了,由这个善因生到天上。今生他造恶,前世的行善先成熟了,生到了天堂。这个复杂的格局,我们凡夫看不清楚,就会对因果表示了很大的怀疑,这种情况在我们生命流转的过程当中太多了。

比如一个修行人,他往往生了重病,那你说他是不是修行没有功夫或者修行没有用啊?比如原来印度的戒贤论师,是印度的高僧大德,但是他得了一种病,这种病病得他痛苦到什么程度,痛苦到他要自杀,实在是受不了了。等到他要自杀的时候,感得文殊、普贤、观音现前告诉他,是你原来曾经作过国王,杀害了很多众生,按你的杀业本来是要下地狱的,由于你今生修道的成就,让你下地狱的果报重报轻受,受人间病苦的折磨,就把你下地狱的杀业给报掉,不是说你修行没有功夫。

而且告诉他,你不要自杀,三年之后大唐国有位玄奘法师要来向你求学。这时候戒贤论师才稳定下来,慢慢地忏悔,继续修行,这个病才渐渐好起来。三年之后,果然玄奘法师向他学法相唯识。当时玄奘法师去的时候,戒贤论师的弟子向玄奘法师介绍戒贤论师生病的情况,介绍的时候,这个弟子都哭得说不下去,实在是太苦了,这就是重罪轻报或者说后报先报。但他确实是个善人、大修行人,你不能由于他生病苦到要自杀的程度,就说他不是修行人。而且一个善人你表面上看他甚至不得好死,但殊不知他下一辈子得到了很好的果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印刷厂老板不印邪淫书籍的善报

台湾中和市有一家印刷厂,老板的个性耿直、爽朗,日常...

跟出家师父同坐一起,感得什么果报

又勿坐僧床席,轻侮僧故。 为什么?他是师父,他代表佛...

善护口业

一日,佛陀与阿难到王舍城中托钵乞食,结束后走出城门...

鞭打白骨,为时晚矣

修行人出外行脚云游,看到一个人在路旁焚香、供花、献...

【推荐】因地时有菩提心的摄持,所以每个法都坚固

我们以前没有发菩提心,是活在个人的欲望中。我们为什...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三、因果

壹何谓因果 几千年来,存在中国人心中举头三尺有神明...

不幸的命运

目犍连是佛陀的大弟子,他具有神通,不但可以看到快乐...

人善土地就丰壤,人奸地就薄

佛在《地藏经》上讲,如果有人能在南方清洁之地,供养...

佛说施灯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

佛说佛名经

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每一声佛号都应含有愿往生的信息

净土法门怎么修持?大家一定要知道它的核心:重在信愿...

临终关头一心念佛最得益,妄动哭泣最贻害

此时所最得益者,莫过于一心念佛;所最贻害者,莫过于...

口念佛心跟着妄想走,这样往生会有障碍吗

问: 一面念佛,一面妄想不断,乃至口中念佛心跟妄想走...

净宗祖师思想的现代价值

净宗十三祖的净土思想,犹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点缀在...

【佛教词典】分别智

分别有为事相的智,在佛为后得之权智,在凡夫则是虚妄...

【佛教词典】小乘之宗要

佛乘宗要论曰:小乘的宗要,为超出世间的,则必先将一...

虚云老和尚晚年的几个小故事

一、 岑老居士曾和虚老爬山。岑老居士说他:虚老洗澡不...

星云大师:六和敬

僧众是住持正法的使者,正法的久住,要依靠和乐清净的...

亲历读诵《地藏经》的殊胜感应

当我提笔写出近一年多学佛感想时,心中感慨万千,似有...

禅宗对六识空性的体证

六识是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对境所产生的六种认知作用,...

圣严法师《智慧是诸佛之母》

慈悲和智慧是一体的两面,是分不开的,但是它功能和表...

一边念佛一边追剧,这样是没用的

念佛就要时时刻刻心中要有佛,用这个声音先摄住我们的...

末法众生修行的三个重大科目

圆瑛大师是我们中国近代非常卓越的宗教领袖,他三十六...

开悟之后为何还要求生净土

问:诸佛出现于世间,原是为了度化众生。学佛的人只担...

这只野狐到底聪明在哪里

原文: 野狐黑夜入厨房,饱食睡去。天明不能逃窜,乃佯...

念佛法门的关键在哪里

佛陀宣说神咒以后,佛陀没有亲自去救阿难尊者,佛陀命...

天生暴躁

盘珪禅师说法时不仅浅显易懂,也常在结束之前,让信徒...

人之幼时,教养为急

子舆氏有言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