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智慧是诸佛之母》

圣严法师  2010/07/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慈悲和智慧是一体的两面,是分不开的,但是它功能和表现不同,以智慧作为菩萨与佛慧命的母亲;以慈悲作为关怀及救济众生的父亲。故称智度为母,方便为父。

今天正逢母亲节,我在这里祝福所有的母亲们身心健康、福寿绵长。

每一个人都有母亲,还健在的,愿她们长寿健康;已去世的,愿她们往生佛国。

佛由人成

通常来讲,人有三种生命,一种是肉体的生命,它是由母亲怀胎十月所生;第二种是历史的生命;第三种是智慧的生命。对学佛的人来说,智慧的生命意义更为深刻,那么,它究竟从何时开始?是什么意思?普通的人有没有呢?

短短几十年的肉体生命之后,还有历史的生命,但是,只有少数的人能在历史上留名。因此,在佛法来讲,我们除了有肉体和历史的生命;还有永恒的、无限的、超越于时空的智慧的生命,我们称它为法身慧命。

当母亲生下我们这个身体时,就像是一块未经琢磨的矿石,要不断地磨光、雕琢,才能成为一块玲珑晶莹的宝石。因此,父母生下我们之后必须经过一再的学习及锻练,而在成长的过程中,渐渐产生智慧。有智慧的人,才能为自己及他人解决困难的问题及麻烦,否则,这个人一定生活得没有意义,既为自已带来痛苦,也为他人制造麻烦,这是个没有智慧的人。有些人,一生下来就特别聪明,这是不是就代表智慧呢?事实上,聪明的人也可能是烦恼心很重的人,如果聪明而烦恼很少,乃至没有烦恼,那才是清净的智慧。

今天有几位医师在座,以科学的眼光,医师们都相信遗传,但是,就以我自己为例,我是家中七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也只有我出家做和尚,在十多岁之前,一直都是笨笨的,渐渐地脑筋才清楚起来,这算不算是遗传呢?我的几位老哥哥们,到现在已过七十、八十岁了,还是跟以前差不多,并没有变聪明一点,这是否也是遗传或者隔代遗传呢?我想这跟遗传好像是没有太大的关系。要不然,我俗家这一族的人,应该多几个来做像我这样的和尚才对。就像爱因斯坦的后代之中,是否也会有成为大科学家呢?可能有,也可能没有。当然,遗传学一定有它的道理,但是必须有先天的因素,再加上后天的条件,这是因缘论而不是遗传学了吧!所以无论何人,智慧是可以培养出来的。 智慧是佛母

佛的智慧是从慈悲心产生的,在成佛之前,一定要经过菩萨阶段,作为修行的过程,修行就是修慈悲心,发挥慈悲的精神。慈悲心愈重,智慧愈高,烦恼就愈少;所谓“慈悲”,就是多为他人设想,常替他人处理问题,相对的,困扰自己的问题也会愈来愈少,那也就是有了“智慧”了。

如何以慈悲心来帮助他人呢?一定要通过观念和方法,如果仅仅是用物质或者是金钱,只能解决一部份问题,必须要从心理的、观念的、方法的,来帮助他人解决困难,这样才是根本而能持久。

我有一位弟子,很喜欢把师父讲的道理为众生说法,替人家解决问题;可是,他的烦恼特别重,问题也很多,有人问他:“法师,你怎么不帮助自己呢?”

他说:“我不管啦!只要能帮助人就好了!”

像这样的情形,似乎是对的,菩萨不应为自己的利益著想,但也是错的,他是在现买现卖,并没有经过自己的体验和实验,就不加消化地移转给别人了。但是,这也算是菩萨,我们称它为假名菩萨。对于他人有帮助,对于自己的利益不大。

真正的菩萨,要像《维摩经·佛道品》所说:“

智度菩萨母,方便以为父,一切众导师,无不由是生。

法喜以为妻,慈悲心为女,善心诚实男,毕竟空寂舍。”

《何阇世王经》卷上云:“文殊师利是菩萨父母。”

《放钵经》云:“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故以文殊菩萨为诸佛之母。

因此,菩萨一定是有慈悲心的,用智慧帮助自己及他人,当智慧、慈悲圆满时,那就是成佛,所以说:“智慧是诸佛之母。”慈悲和智慧是一体的两面,是分不开的,但是它的功能和表现不同,以智慧作为菩萨与佛慧命的母亲;以慈悲作为关怀及救济众生的父亲。故称智度为母,方便为父。 佛的智慧与佛的慈悲

常听到说,智慧是诸佛之母,慈悲是众生之父;也就是说,智慧是产生诸佛慧命的根本,慈悲是对众生产生救济的功能。站在众生的立场看诸佛,诸佛是众生的慈父;站在诸佛的立场看众生,众生之能成佛是由于智慧的功能;所以智慧为母,慈悲为父,这是两个不同的立场,却是一体的两面。

因此,凡是有善根的人听到佛法,内心必定会产生智慧的效应,也能够表现出慈悲的精神,立时就成为初发心的菩萨。

现在我再将它来解释一下,智慧就是使我们内心世界能够清楚、明白、自由,而没有烦恼。哪怕是只有一段时间,或几分钟的体验,都是和智慧相应的,凡是心中烦恼生起时,有痛苦、挣扎、矛盾等不愉快的心情反应时,你可以这么反问自己说:“我的智慧怎么没有了!”

诸位是起烦恼的时候多?还是有智慧的时候多呢?

我常常遇到一些人在生气时,劝他不要烦恼,他回答说:“我不可能有烦恼,都是别人害我的。”甚至于会认为是师父给了他烦恼。请问,这究竟是谁给他的?还是他自己给的呢?

有智慧的人,其内心世界经常能保持平静、清楚、明白,不受任何环境的情况所困扰,并且能对人关怀,做他人的知音、知心,让自已深入众生的内心世界去,这就是慈悲心的表现。

昨天有一对医生夫妇从外州到禅中心来看我,事实上,十年前我就曾到过他们的家里。这位太太总是在我面前赞叹先生、体谅先生,而她的先生也是非常疼爱太太,照顾太太,他们彼此谅解、相互赞叹,真是一对知音、知心、知己的菩萨,他们互相进入彼此的内心世界去。

一般人所谓的爱,是占有、是征服,希望对方谅解自己,要求对方属于自己。

在这个世界上,许多的丈夫、太太、儿女、朋友、老板,都是这样子的。不想进入对方的内心世界,而是强迫别人来接受你的想法,这不是智慧、不是慈悲、不是菩萨。

智慧是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清楚、理解、体谅,做他人的知心、知音和帮手。

智慧的层次

智慧圆满时,就是佛;在智慧的成长过程中,叫做菩萨。

智慧有不同的层次,有人的智慧、菩萨的智慧、佛的智慧:

一、人的智慧:我们既然听了佛法,自然就要开启菩萨的智慧,如何做法呢?不同的立场身份,有不同的体验表现,能够使自已不要产生矛盾、冲突、不愉快,这叫做智慧。

请问诸位,当你很有办法,人人在恭维你时,你的反应是什么呢?是骄傲、是自满、还是觉得了不起呢?倒霉的时候,大家都离开你、不理睬你,把你当瘟神来看的时候,是否觉得很寂莫、很窝囊,并且恨著这些势利的人呢?如果是,便是没有智慧。

台湾有位先生,在宦海中浮沉,时起时落,常常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做上了官,又为何下了台;在台面上时,大家恭维他、奉承他,前护后拥;下了台时,连狗都不上他门,他常在咒骂这是个势利的世界。

我也曾遇到一位非常高明的医生,有一阵子,他每天要看三百多位病人,他还很生气地说:“这些人,都要找我看病,怎么不去找其他的医生呢?”但是,每天虽然很累,还是有看不完的病人。

后来他跟我说:“当年我是在走好运,所有的人都找我看病,看病开处方时,我的头脑根本没时间考虑,看一看、问一问,马上就开出处方,咦!真是奇怪,我开的处方、拿了药,一定医得好病,这真是不可思议!”

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开了一个方子,不知怎么的吃死了人,报纸上攻击他,他的医院就萧条了。

他感叹的对我说:“唉!这个世界真没道理,前阵子替人看病时,无暇用心,都看得好病,现在的我非常用心,病人却很少来了!”

请问诸位,这是什么道理呢?人是不能仅靠运气的,应该要有智慧才对。其实,每天看病的人数是可以用挂号来限制的。一天之内,不要说替三百个病人看病,就算是写三百张条子也是不简单的。在不同的立场及时间,就应该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如果过份而无节制的话,就是没有智慧的人了。

在台湾,我有一位在家信众,当他生意做得成功时,每逢过年,必定会来向我拜年,不但供养我大红包,连每位常住法师都有一份,后来生意做垮了,就再也没有看到他来拜年了!当我打电话慰问他说:“怎么这一两年都没看到你啊!”

他却马上接著说:“师父啊!我并没欠你太多啊!”

我跟他讲:“你并没有欠我任何东西,是我欠你,生意顺利时你给我大红包,生意做不好,就不要给红包。但是,人还是要来呀!来见见师父,听听佛法!”

他说:“没有供养,不好意思来。”

请问,这个人有智慧吗?有钱时来看我,给我红包是供养,没钱时,能以恭敬虔诚心来听闻佛法,以时间来做义工,参加共修活动,也是大供养呀!何必在意两手空空,就不敢来了呢?财物布施是修福,身心布施是福慧双修。

大丈夫要能屈能伸,得意时不会发狂,倒霉时不须自卑。不要因为没有钱了就见不得人。有智慧的人,不论在任何时间、任何立场、任何情况下,心里都是坦荡荡的,都是自在的,无牵、无挂、无碍的。

有智慧一定就有慈悲。譬如说,做父母的,如果能进入自己孩子的内心世界去,那么,这个孩子一定会孝顺、感恩;否则,只是要他来体谅你、接受你,或强迫他进入你的内心世界,两代间的代沟将会愈来愈宽、愈来愈深。为人子女的并不是只要买些衣物食品给父母,就叫做孝顺,而是要进入老人家的内心世界去,随时体验、体谅、体察他们的心情,才是最重要的。

二、菩萨的智慧:菩萨为何能度众生,就是让众生感觉到他是你的知音、知心,替他解决各种困扰的问题,如此,他才能接受你的忠告及好意。诸位听过“神通”这两个字吗?有神通的人,他能读你的心,知道你正在想什么?而有智慧、有慈悲的人,看起来似乎有神通,因为他只要跟你多谈几句话,多接触几次,很快便能进入你的内心世界;其实,你心里想说什么,他并不一定知道,但是,你的意向他很清楚,因此,这并不一定是神通,而是他们有智慧。

最近,我跟法鼓山朝圣团去了大陆十四天,在行程中,每一餐饭我都在不同的餐桌上,跟不同的人吃饭。整团有三十二桌,我等于陪了三十二次。中国人的餐桌几乎都是有转盘的圆桌子,转盘上放满了菜,我不论到那一桌时,多半会随时将转盘上的菜转到每一个人的前面,按著它不动,让菜对著某一个人。有一位居士挟了三次他喜欢吃的那盘菜之后,当我第四次又按在他面前时,他说:“师父,您真是有神通!”我是不是有神通呢?你们猜猜看!我没有神通,我只是进入了他的内心世界!(大众笑)事实上,诸位只要用心一点,都可以做得到;这就是慈悲,也是智慧。

最糟糕的是,有人看到自已喜欢吃的菜,正在他的对面那一边,也不管其他人正在挟菜,便很快地转动转盘,别人的菜还未挟上筷子,那个菜已经被他转开掉了!当然,像这样的人,大家都能了解他、原谅他,可是,这种自私的人,不但没有智慧,也没有慈悲。

三、佛的智慧:体验诸佛菩萨的世界,无镇无爱是智慧;深入凡夫众生的内心,救苦救难是慈悲。佛是慈悲和智慧的圆满究竟者。

今天的主题,就是佛法的基本精神。有了智慧,就能从凡夫成为菩萨,智慧的最高层次,就是成佛的境界。所以要说:智慧是诸佛之母。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反省是智慧的源泉

人类的智慧从何而来?「反思」、「反省」是重要的源泉...

为什么要福慧双修

由于末世众生愚痴太坚固,所以修行不容易成就,更无法...

看人面相,不如看人思想

在战国时代有一个大思想家叫做荀子,他提出一个理论叫...

真正智者,惜已有之福,布施一切

一劝贫者施。 经济不宽裕,捉襟见肘,往往贫者难施。但...

凡事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

很久以前,有一位修行很深的高僧隐居在山林中。但是,...

欲望太多而智慧太少

让孩子上重点学校好,还是出国留学好?选稳定的工作好...

神通固然神奇,但智慧却是涵盖一切

有一次,释迦牟尼佛为了考验弟子们,对弟子们说:我现...

四十八大愿——(第30愿)智辩无有限量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智慧辩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觉...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讨好的话不一定是好话

几乎每个人都喜欢听赞美的话,例如,做太太的很喜欢先...

圣严法师《佛教对宇宙生命的来源及看法》

佛教既然不相信另有一个宇宙的创造神,但是宇宙的存在...

圣严法师《本来无一物》

问:六祖惠能大师有一个偈子,本来无一物是其中的一句...

圣严法师《怎样做一个居士》

在家人信仰了佛教,通常被称为居士。 那么,做一个居...

【佛教词典】本有

本来就有的意思,这是指人人固有之性德而言。根据性宗...

【佛教词典】九地九品思惑

乃指三界九地各有九品思惑,合计为八十一品惑。三界总...

思慧很重要,没有人可以取代

从我们学习的角度,听闻佛法很重要,思慧也是很重要!...

【推荐】有两件事我们非常需要去做

朝拜五台山,不是每个人都能来的,这需要因缘。不管信...

佛陀的话具足哪五种功德

只要是这句话从佛陀口中说出来,就具足五种功德: 第一...

七佛译经师--鸠摩罗什大师

鸠摩罗什(西元 344-413年),龟兹国人(新疆疏勒),自幼...

净土法门,圆收圆超一切法门

《解》净土法门。三根普摄。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圆收...

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我想,我们读《阿弥陀经》,有两句话是非常重要的,是...

简单的禅修方法

许多慢性病,都是由于生活压力和精神紧张所引起,透过...

可以有妄想,但是不能随它而转

诸位要知道,在修学的过程当中,如果你要进步快一点是...

修净业的人,要对五欲深生厌离

第十疑,往生行业疑。 问题的提出,就是由于前面九个疑...

【推荐】为什么要做早晚课?能得到什么利益

早晚课是出家人在寺院里修行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我觉...

智者不放逸,如富人护宝

奋勉不放逸,克己自调御,智者自作洲,不为洪水没。 暗...

自己行善的心是真还是假

以前有几个儒生,去拜见中峰禅师 ,提出一个问题说: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