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可以有妄想,但是不能随它而转

净界法师  2013/08/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可以有妄想,但是不能随它而转

诸位要知道,在修学的过程当中,如果你要进步快一点是有捷径的,其实佛法是有捷径的。佛法如果没有捷径,那天台宗就不要判教了,没有高下了。为什么天台宗要判成藏、通、别、圆四教呢?为什么它每一个法门,它有的是脚踏车,有的是牛车,有的是大白牛车,就是说它进步速度有快慢嘛,不是说你学佛久你就进步快,不是这个意思,跟时间没有关系的,跟你的方法有关系。

你没有掌握一个方法你学佛三十年你还是老样子,因为你走不出妄想,你的人生就无解,你来生来照样打你这个妄想。你如果说要进步快,你要先找到你的生命的原点,就是《楞严经》说的你从什么地方来?这个道理太重要了。就是你要住在什么角度?如果你住在妄想的角度来处理人生,你今生无解,你也不可能往生,不可能。因为你自己把自己绑住了,你的无量的妄想,你的佛号根本没有用,你根本走不出妄想。这时候临终的正念,什么叫临终的正念?就是走出心中的妄想,简单一句话就是这样。

我们可以有妄想,但是你不能随它而转。我要求你没有妄想,这个叫做强人所难,因为也没有人做得到。所以临终的正念有两种,一种是圣人的正念,它是万里晴空一轮明月,完全没有妄想。这个是谁呢?这个是藕益大师印光大师的临终正念,没有妄想。我们凡夫的正念叫做不随妄转,不是没有妄想,就是你不要受它干扰。那么不受它干扰你站的位置就很重要了,站对位置就很重要了,这是关键。我们要站在本来没有烦恼的角度来面对烦恼,要站在本来没有罪业的角度来忏悔业障,要站在本来没有生死的角度来了生死,也就是说你要站在一个本来没有妄想的角度来处理事情,就是把生命回到原点。

这个你平常就要训练了。我们举一个实际例子,比方说你跟你儿子起争执了,你跟你儿子之间会起争执一定有业力,这个事出必有因一定有业力嘛,反正这个孩子来只有两种情况,第一个他来还债第二个他来讨债,他如果来讨债他给你的痛苦就很多,他如果是来还债他帮助你就很多。但是也不可能全盘是讨债,也不可能全盘是还债。这人生的因缘啊这个是苦乐参杂,假设这个儿子他是触恼了你,你要怎么解决,你一定打妄想,因为这个业力刺激你感受妄想执着,你就住在你的妄想,这个时候你就没办法解决了。

你要告诉你自己,你本来没有这个儿子,你本来就有儿子吗?没有吗?你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你本来就没有你最后也没有,你死亡的时候你有把儿子带走吗?也没有,所以这个儿子是个过程,本来无一物,你何必惹尘埃,这个本来无一物太重要了。你本来就没有这个儿子,那只是个因缘业力的显现。

其实这种公式放诸四海皆准,你本来就有房子吗?你本来就有儿子吗?完全都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所以我们今天要不随妄转,你要先从妄想里面跳脱出来,这个很重要,叫做安住真如。这个《楞严经》,整部《楞严经》讲了十卷,开悟的楞严就是告诉你安住力,你要站在什么角度来处理问题。

我们人生有两种思考模式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你有两种选择,看你是要站在空的角度来面对有,还是站在有的角度来面对空,反正人生不是有就是空。一个有智慧的人,他站在本来就是空的角度来面对有,你是自在的,因为这些因缘没有人可以,不能障碍你,你就能够做你该做的事情。站在空的角度来面对有,这个是大智慧的人。你执著有来面对空,因为你总有一天要空嘛。你死亡到来的时候什么都没有了,你人生就很无奈。你完全被业力牵着走被妄想牵着走,两个都牵着你。

我们现在会把人生弄得很复杂,会把自己搞得很痛苦,就是我们站错了位置。我们思考事情的时候,我们习惯性站在有的角度来面对空,我们太在乎心中的妄想,心中的影像太在乎了。太在乎的结果让你今生很痛苦,第二个你生生世世的业力就很重,你又触动了生死业力。

所以这个地方很重要,诸位,你还记得吗?你本来清净,本来自在,本来平等,你还没有离开家之前,你是这样子的,后来你离家出走你跟那些乞丐搞在一起,你就整个跟妄想打成一片了,但是你恢复你从刚开始离家出走的时候你是怎么回事啊,你要把你原来的面目找出来,否则你人生无解,本来清净是最重要的,就是说,站在本来清净的角度来面对人生。

所以我们遇到事情,诸位,你遇到事情的时候,不要马上反应,记得是调整心态。如果你现在起烦恼了,不要马上跟人家讲话,这个错,不对。你先告诉自己我本来没这件事情,你要先从妄想里面跳脱出来,你要先远离对立。

那么你站在一种本来清净的角度来面对人世,你的心是寂静的。你不断的训练自己,告诉你自己何其自性本自清净,先念三遍以后再来处理事情,你慢慢慢慢你就在真如里面安住了,临终的正念是这样训练出来的,诸位,临终的正念不是靠佛号去压妄想。很多人不知道,以为用佛号去压妄想,你不是妄想的对手。藕益大师说,你这个人不理观,没有真实安住真如用佛号来压妄想呀,他说你一天持十万声佛号持一百年,你压制的妄想如爪中土,你没有调伏的妄想如大地土,你完全事修不可以的,临终的正念是靠理观,诸位,你不可能说你生生世世打这么久的妄想,白天也打,睡觉也打,你今生几十年就要处理,不是这样子的,不是这个意思。

你是靠智慧找到生命的安住处,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安住力是根本,你安住错了,后面的调伏引导没有太大的意义了,因为你安住错了你就很辛苦了,整个人修道多辛苦啊。你花别人很多的时间效果更糟糕,没有效果。你站在妄想的角度来处理妄想,完了。

这个地方很重要,所以这个地方就是找到我们生命的安住处,虽然我们还是会打妄想,但是你不能住在妄想上面,你要住在你的本来清净的角度。

所以我们再看第二个返妄归真,今欲返本,那么我们现在从妄想里面要恢复到本来面目,就必须要先发愿,一者立断恶的誓,二者立修善的誓,三者立度众生的誓。那么断恶就是修这个戒定慧,远离杂染的身口意的行为,复本清净名为断德。那么修善呢?就是修种种的六波罗蜜的方便,这个叫积集资粮,那么复本自在这个是智德。那么第三个度众生,修慈悲行,那么复本平等,名为恩德。这个修行的次第,先求断恶破恶,先求破恶再显真,就是先远离这个妄想。

过去有一个雪峰禅师,禅宗的一个大德,那么有一个禅师他等于是比较后辈的,他去参访这位雪峰禅师,那么从山下慢慢慢慢爬上去以后,看到雪峰禅师就顶礼了。雪峰禅师说你从什么地方来?禅师说我从山下走上来。雪峰禅师说,那你辛苦了,一路辛苦了。那么这个禅师说:仰慕道德不惮辛劳。说我仰慕你的功德,所以我不怕辛苦。那么这个时候,禅师是明眼人就讲一句话说:汝犹醉在。说你还没有醒过来,这个古代的人善根深厚,你折服他你骂他,他起惭愧心。他马上跪下来说,请和尚开示如何让我醒过来?我不远千里而来,我就是希望你指点我一条明路,我不知道怎么下手。雪峰禅师讲了一句话而已:出去,然后转身就走了,出去就是说,你要从妄想里面走出去,不要老是住在妄想里面。

我们刚开始不是去调伏妄想,诸位要知道,你如果你现在思考模式还是很冲动,拿着刀就敢跟那个有机关枪的妄想去对抗,你最后死路一条,你最后一定有严重的挫折感。刚开始不是跟妄想对抗,不是啊,先从妄想跳脱出来。所以先有安住力,才有调伏力。你要先站在一个没有妄想的角度先跳出来,然后你才有资格去对治妄想。

修行的次第一错乱你就完了,你根本一生一世无成。安住空性不随妄转,空性就是清净心,这是很重要的思想。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经常出现妄觉该怎么办?

问: 尊敬的法师,末学从六、七岁起,一直到现在,经...

净土行人不可忽视的熏习力量

《大智度论》里谈到这么一位国王,是虔诚的优婆塞,也...

怎样才能断除妄想

问: 怎样才能断除妄想? 慧律法师答: 那是错的,妄想...

颠倒妄想不除,容易在临终刺激生死业力

第二个就是调伏我们的颠倒妄想。我们第六意识有很多的...

生死由妄想所变现,而妄本无因

妄本无因 阿难!不断三业,各各有私,因各各私,众私同...

攀缘妄境,造业轮回

在商朝,商朝最后一个皇帝商纣王,商纣王有一天,有一...

未得一心前,不萌见佛之念

于未得一心前,断断(绝对)不萌见佛之念。能得一心,...

「前念不生,后念不灭」是什么含义

问: 六祖大师曾讲过一句前念不生,后念不灭的含义,前...

【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把握当下,做时光的主人

我们的人生总是向往着更高、更新的境界,所以,新年意...

念佛生净土的三大资粮

念佛求生净土,则须具足根本,最关键的三大往生资粮:...

六亲眷属指的是哪些人

我们在修学佛法时,常将自己的功德回向他人,而回向的...

修行务必去除执着

我们所用的任何方法,无非使我们本具的心性凸显出来,...

【佛教词典】瞋恚火

(譬喻)瞋恚之热恼如火,谓之瞋恚火。又瞋恚能烧尽一...

【佛教词典】从一切缚而得解脱

【从一切缚而得解脱】 p1030 瑜伽八十五卷十四页云:譬...

每一个众生都爱护他的生命

是人自不杀生,教人不杀,赞不杀生法,亦欢喜赞叹不杀...

每天都给自己一个检验

说到修行,实在需要我们慢慢地用心去体会。我刚出家的...

为什么有的聪明人坎坷终身

印光大师文钞原文: 聪明人,均属矜夸,暴露,尖酸,刻...

天宁维那十六岁,功夫相应付饭债

清朝末年,江苏常州天宁寺有位冶开老和尚童真出家。这...

李炳南居士:修持名念佛之要点

人生在世,总有种种痛苦、不自由,而这些苦厄,世人又...

土豆和萝卜的神奇疗效

导语: 健康的饮食除了要悉心挑选食物,还要注意食物...

宁肯老僧堕地狱,不把佛法作人情

而菩萨为利养故。应答不答。倒说经律。文字无前无后。...

准提菩萨三目十八臂的表法含义

准提王佛母身黄白色,有种种庄严其身,腰着白衣,衣上...

送终的方式和禁忌

每个人都有死亡一天,怎么去处理死亡是个大问题。奉行...

梦里的境界,是多方面的因素构成的

问: 如果梦中出现乌云、狂风,从前方冲击过来,从上空...

圣严法师《内在的自心世界》

世界又可分为几层次:个人世界,众生世界,佛世界。个...

往生极乐世界,有五因缘不退

得生彼国,有五因缘不退。云何为五。 一者,阿弥陀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