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理一心不乱 西方即在目前

大安法师  2017/08/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理一心不乱 西方即在目前

既得一心不乱,始知莲华行树,种种庄严,并非心外。何必耳听金言,方是弥陀说法。娑婆印坏,始名净土文成者哉。然则珍禽庶鸟,琼院茆堂,何劣何优,何净何秽。故曰西方在目前也。——《佛说阿弥陀经疏钞》

首先, “印坏文成”这一比喻,是净土法门常常用到的,出自《大涅槃经》第二十九卷。佛谈到众生随业力轮转,五阴灭的当下,中阴身就会续生。就好像灯点着了,暗就没有了,灯一灭,暗就生起来一样,我们当下的这个五阴身、随后的中阴身和以后投生的后阴身,就是这样一个相似相续的状态。这样的相似相续,不能说它是一,因为它是相似;也不能说它不是一,因为它又相续,这就比喻为“印坏文成”。

具体说来,“印坏文成”就是用一枚蜡印,印在还很有热量的金泥上,金泥的热度就将蜡印熔化了。蜡印虽然消失了,但是印上的文却显现在金泥上了,这就是“印坏文成”。这枚蜡做的印,不能说没有,它没有灭掉,在金泥里。那金泥中所显现的文,既不来自于金泥,也不来自其他地方,而是由于有这枚蜡印的因缘,才得以产生。如果用蜡印来比喻我们现在的五阴身,印文比喻身体死亡后的中阴身,当五阴身灭时(就是身体死亡时),中阴身马上就生起来了,就好像蜡印消熔,印文就立即产生一样。我们现在这个五阴身,既不能说它跟中阴身是一,也不能说跟中阴身不是一。这种生命轮转的现象,肉眼看不到却真实存在。

有些有濒死体验的人,醒来后讲述的情景,便是很好的说明。有人就曾说过,当他的生命体征消失时(死亡了),他的神识飘到身体之外(这就是中阴身阶段出现了),就会看到自己的身体躺在床上,医生在抢救、家属在痛哭的情景。

这时候虽进入中阴身,但他还执著一个“我”(认为自己还活着),就会下来想告诉亲属,你们哭什么呀?我还在呀!但是转来转去,甚至推他的亲属,亲属都没有感觉,还是照样啼哭。由于这时候的中阴身是一种精神现象,跟肉体已经不产生关联,所以,尽管他在说、在推,但活着的人既听不到,看不到,也感知不到。

如果这个中阴身生前做了很多善业,他的面前就会显现善的境界;做恶业多,就显现恶的境界。在这种飘荡状态中,中阴身一定要找到一个载体,因为他要执著、要攀缘,这就是为什么会有投生、会有轮回。如果跟哪个父母有缘,在父母交会时,他就随着业缘过去了。如果他是投生男孩,就会对母亲生起爱恋,对父亲生起瞋恨、排挤之心。这样,当他父亲的精液出来的时候,他以为是自己的行为,就很高兴很快乐。但精血一会合他就投生进去了,就一下子坐胎了。所以一个人的出生,就是自己的中阴身和父亲、母亲这三种因缘合和而来的。没有修行解脱之道的人,就是这样随业流转的。

那么信愿念佛的净业行人的生命流转又是怎样的呢?

念佛行人命欲终时,马上见到极乐世界的莲华来接(这就是阿弥陀佛临终接引愿的兑现)。莲华来了,念佛行人看到自己坐在金色莲台上的身,就已经是极乐世界的清虚之身、无极之体了。

所以我们常常就用“印坏文成”来比喻信愿念佛的净业行人这一期业报身结束的当下,就同时在极乐世界出生的现象。

由此可以知道,一个真正的念佛行人是不经过中阴身的,这一期业报身一灭,神识一出来,马上就到莲台上,被接引往生。

我们再回到疏文,请看“既得一心不乱,始知莲华行树,种种庄严,并非心外”。“始知”就是好像从梦里醒过来一样,得到一心不乱才知道四色莲华、七重行树、种种楼阁、种种奇鸟等极乐世界的无尽庄严,都在我们的自性之内,本自具足,不在心外。“何必耳听金言,方是弥陀说法。娑婆印坏,始名净土文成者哉。”这样一来,何必一定要亲自听到阿弥陀佛说法才叫弥陀说法呢?在此土就能够听到阿弥陀佛说法;也不需要说娑婆世界的“印坏”了,才开始说是净土“文成”。

这个意思就是说,只要证到念佛三昧,实际上当处就在极乐世界,就在听弥陀说法,当下也就是往生了,而不说要业报身死亡了才叫往生。

“然则珍禽庶鸟,琼院茆堂,何劣何优,何净何秽。故曰西方在目前也。”证到了念佛三昧,就会发现,无论是极乐世界的珍禽,还是我们这个世间的凡鸟,或是极乐世界的琼楼玉宇,还是我们这个世间草房茅棚,这时都没有优劣、净秽的差异,所以说西方净土就在眼前!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助念团以亡者身体柔软诓诱家属学佛,这样做对吗

问: 有些助念团在助念结束后,见亡者的身体没有软柔,...

《阿弥陀经》与《金刚经》是否矛盾

弟子业障深重,赋质愚蒙,幸闻净土法门,而得皈依座下...

《观无量寿佛经》第十观:观音观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无量寿佛了了分明已,...

下品往生要多劫后才能见佛吗

问: 听说下品往生生于铁莲华中,多劫后才能华开见佛。...

如何参「念佛是谁」

有道友问:如何参念佛是谁? 这是话头!你问念佛是谁?...

临终时,没有一个妄想可以对治的

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自性功德力。自性功德力跟六根,...

怎样判断自己对净土的信心

问: 怎样判断自己是真信还是假信? 大安法师答: 其...

提前释放出狱的比丘

想一想善导大师,在盛唐之际,最好的时候,他都有那么...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

晚课(暮时课诵)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

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

念佛人为何多是老头老太太

问: 念佛人多是老头老太太,年轻学佛人往往对禅、密...

在无为法契证上谈证位

修行需要修清净心。但是在我们的执著、五欲六尘还憧憧...

为何华不著菩萨,只粘著声闻众

乍得我空者,小乘但悟蕴中无我,不知蕴亦是空。执境为...

净土行人如何分辨杂修夹杂

大凡修净土法门的人,最忌讳的是夹杂。我们在《无量寿...

【佛教词典】隐没

【隐没】 p1405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二十页云:复言:世...

【佛教词典】虚空无边超越

(菩萨)梵名Gaganananta-vikrama,又云越无量虚空。胎...

圣严法师《皈依三宝的好处》

归依三宝的好处,实在太多了,可以求得现世乐,可以求...

在睡眠之中获得光明之相

睡觉可以系念佛号、默念佛号,不要出声,随着呼吸来系...

本焕老和尚与印顺大和尚的法缘

本焕老和尚是如何培养训练印顺大和尚的 众所周知,印...

洗涤心垢、转凡成圣

所谓:心造诸如来,应作如是观!我们念佛就是造如来;...

早一点认命,才可能早一点上路

我们讲到十二因缘,佛教的生命观,它是建立一个无量生...

念地藏经的功德,一点都不会丧失

佛就跟普广菩萨说:你若见有人读这个《地藏经》,乃至...

消费与惜福

消费这个词里的消有灭的意思,费有福的意思。人们每时...

一声阿弥陀佛,唯佛与佛能究尽

【原文】 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

念佛是以净想转染想

【原文】 今果能以妄想心转为念佛,则念念断烦恼。若念...

金刚经持验录:神护诵经人化解宿怨

一、神护诵经人 柴注,宋朝青州人,任官寿春郡司理,曾...

鬼子母

在古印度一座幽深的山谷中,住着老鬼王波阇迦,和他的...

【推荐】各种动物在佛经里的寓意

佛教以慈悲为怀,视众生平等,这其中也包括了动物。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