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早一点认命,才可能早一点上路

净界法师  2015/05/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早一点认命,才可能早一点上路

我们讲到十二因缘,佛教的生命观,它是建立一个无量生命的概念,它不像一般的世间的道理,它只建立一个生命,你今生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它是一个一世生命的因果论,佛教是不这样讲,这个太狭隘。佛教认为我们的生命是无量的,就像流水一样,你这个水流从过去流到现在,它也一定会从现在流到未来。就好像你,有昨天的你,才有今天的你,今天的你,又会影响到明天的你。我们把昨天、今天跟明天,这个因缘把它扩大,也就形成了前生、今生、来生。

也就是说你今生的生命,包括外在的物质包括内在的思想,是前生的你创造出来的。你今生打了很多妄想,你可能打了布施的妄想、造了布施的善业,所以让你今生福报很大。但是你前生脾气很不好,今生看起来相对丑陋,所以你前生,打很多很多的复杂的妄想,就创造你今生复杂的人生。

当然我们对结果只有认命,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佛教徒不要否定业力的存在,你要站在认命的角度来改造来生,因为它已经是一个成熟的业力了,你抗拒,你怨天尤人,你可能把来生也破坏了。一个人不愿意接受今生,你会把来生也赔掉了,因为你整天抱怨,于事无补,也浪费了时间。你倒不如心平气和的,从逆境当中去积集资粮,去忏悔业障,去把握现在的因缘去创造来生。

所以你要早一点去认命,你才可能早一点上路,如果你还在跟命运抗拒,你是非常不理智的,你在浪费时间。不管你今生活得满不满意,我们应该概括承受,因为那是前生的你创造出来的。我们必须要去承当过去所做的行为跟思想,你承当,你认命,你的心才会静下来,去思考你未来要怎么做比较重要。

你从善业而来,不表示你就往善处而去,不一定。你前生表现好,不见得你今生就表现好,因为来生很多的变数,因为你今生有很多的选择。所以比今生是没有意义的,一个有智慧的人是争千秋争来世,因为今生短暂,而且今生你是没办法争的,那是既成的事实。

所以一个有智慧的修行者,他会无条件的去接受今生的命运,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但是我会把生命的精神,放在创造未来,我怎么去面对今生的因缘,去忏除罪障,积集资粮,这个比较重要,你要规划来生比较重要。

也就是说,你生命是相续的,它是互相影响的,前生的你一定影响了今生的你,前生的你创造今生的你,今生的你创造来生的你。从佛教的因缘观呢,你今生的因地去创造来生,这一块是比较重要的。如果你很认真的去看佛经,佛陀很少讲到,怎么去改变今生,很少,除非那个经典是很低层的经典,只要是中等以上,方等时以后的,特别是越高级的经典,佛陀都要把目标放在成佛,放在往生那种远大的目标,把心放在这里。

你今生一点逆境算什么呢,那是一时的,过去了,而且你也不能改变,我们不能浪费时间,在一个已经既成事实的地方。所以当我们的生命,已经形成一个识,从无明缘行,行缘识的时候,当这个识开始在母亲投胎的时候,你一生的大局,大方向的格局,已经定案了,你很难改造了,即便是一个阿罗汉,他跟众生没缘就没缘。

诸位你看禅宗,很多的祖师开悟以后,他师父说你不要出去度众生了,你度化众生讲到最后,只剩下一个人,那个人是准备要关门的,因为你跟众生没结缘,不是你讲得不好,这个因缘前生就定了。

所以说为什么我们要去放生、广结善缘就是这个意思。也就是说,当这个识开始投胎的时候,就注定了你今生整个的格局,整个因缘变化,大方向已经定案了。当然你今生的努力,你注意身体健康及饮食,会有微调,有微细的调整,但是你的身体的体质,你人生的格局已经定案了,大方向的格局已经定案,大方向的框框已经画出来了,你只能够微调,不能做大方向改变。

你要改变请你去改变来生,来生是一张白纸,在你死亡到来之前,你可以把它重新画,把过去重新洗掉,重画,可以在死亡到来之前。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一家人,各有各的业力

我们无始劫以来,众生的第八识有很多很多的这个界,这...

不能往生西方,则所作有益之事,完全成了世间福报

既不能生西方,则汝一生守节念佛,及所作种种有益之事...

生命的原理:依报与正报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生命的原理,叫做依报随着正报转。...

顿超三界乐悠悠

寒山顶上月轮孤,照见晴空一物无, 可贵天然无价宝,埋...

大安法师:六道轮回就是一个大梦

庄子有一天做梦,梦到了蝴蝶栩栩如生。所以醒过来之后...

积阴德以转天心

原文: 人生世间,寿夭穷通,皆由宿因所致。而有大善大...

轮回中谁能与其出苦者

菩萨地上有变易之苦,罗汉果中有分段之苦,一切诸天有...

在生命轮回中,你的心是变来变去的

所有的烦恼有一个中心点,就是自我意识。我们在刚开始...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净界法师:净土十疑论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1讲 《净...

喻解无生四句

宇宙间一切万法是因缘所生,今试依《瑜伽师地论有寻有...

菩萨的四错谬与四正道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错谬。何谓为四?不可信人与之同...

念佛不出声心里默念可以吗

问: 请问师父,我有一个问题就是说,先去想厌离娑婆...

【佛教词典】五结

贪结、恚结、慢结、嫉结、悭结。结是烦恼的别名,因烦...

【佛教词典】四重金刚萨埵

(名数)一、一切众生,即名金刚萨埵。二、初修行之人...

守空锅的老夫妇

佛经中有一则小故事 ,有对老夫妻没有子女、亲戚,住...

七难、七不净,四无常

1.凡人皆有七种不净,因而对自身不必过于执着,有这样...

来去自在的庞居士一家

庞蕴居士,字道玄,是唐代著名的在家禅者,他曾在马祖...

劝人念佛有功德,可免除灾难

吴允升,字常导,安徽歙县人。年轻时,于苏杭一带做买...

佛门素宴悟心境

我独自在外打拼,经历不少坎坷,心高气傲的我,看到周...

这辈子要修一次忏法

我们看智者大师。天台宗要修止观之前,一定有一个道前...

十二因缘法

十二因缘法大家要了解一下,这是佛法的常识。它阐释三...

放下、放空、放平、放心

新来的小沙弥,对什么都好奇。秋天,禅院里红叶飞舞,...

人心莫测,于我有何关系

我常常这样想,假定你如果不是证了他心通的人,你无论...

观世音菩萨成道日说「道」

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无处不在观世音菩萨 诸位...

达摩大师:息诤论

夫法身至寂,近远等同;理性弘幽,玄深叵测。虚融妙体...

寺院由谁管理才是最如法的

寺院原本就是十方布施所成,三宝所依,本来就是出家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