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必定兑现这个愿

大安法师  2020/06/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必定兑现这个愿

念佛人临命终时,注意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发愿都是临命终时来接引,不是说你想什么时候往生就什么时候往生。现在我们看到一些喜欢讲大话的,动不动就说:我想住几年就可以住几年,想今天走就今天走,你有这个水平吗?符合阿弥陀佛发愿吗?

阿弥陀佛的这个佛法也要随顺世间法,你命中有多少寿命,阿弥陀佛都尊重你命中的寿命,只是发愿临命终时来接引,没有发愿说你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接引。

一定要注意这些关键词,为什么要谈临命终时,这就传达着阿弥陀佛尊重我们,也不坏世间法。那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必然地要兑现他的愿力,他第十九愿就谈这个问题,你只要信愿念佛,临命终时,我与观音、势至,净土的圣众前来接引,垂慈接引!

这个接引对我们很重要啊,这个愿发得是太及时太重要了。因为我们临命终时,生死关头,是最难对付的。前六识昏迷,不起作用,第八识,阿赖耶识的业力种子翻滚。这就好像一个国家的国王不能发号施令,乱臣贼子全都起来了,是这么一个局面。

在这个局面当中,一般都不能作主宰,很快就进入中阴身,中阴身又执著中阴身的真实,飘荡状态,要寻找一种生命的载体,那就看哪个业力最重,哪个力量就牵到哪一道里面去。所以在这样的生死关头,别说一般的悠悠凡夫,就是大修行人在这个关头都很难有主宰呀!真的是不容易呀!就是一些大修行人临命终时可能都处在昏沉状态,稀里糊涂啊!

《印祖文钞》讲有一个显荫比丘,修密宗,到日本也修行,是谛闲老法师的徒弟,很聪明的一个年轻人,本来如果涵养深,真是佛门龙象,就是成为大阿阇黎,给人家灌顶都能即身成佛的这个称号,结果25岁得病了,在上海居士林,大家帮他助念,然而据说一直是昏沉状态离开这个世间的。

印祖常常举这个例子,这就是靠自力,不能相信阿弥陀佛的结果,还真不如一个愚夫愚妇临命终时灵明不昧,蒙佛接引,瑞相昭著来的殊胜呐!所以生死关头,这个时候你说我要靠自己的力量坐断生死,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大修行人,即便有可能也是极少数,大部分人都是昏迷、颠倒、散乱,惊慌失措的。

所以我们要深刻体会阿弥陀佛临命终时必定——用必定,由于他也发了这个愿,他一定是要兑现的,所以一定是垂下他的大慈悲手前来接引。令生西方,不是说我有能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可以说这个地球上靠自己的力量没有一个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令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所以我们离开阿弥陀佛慈悲愿力将一筹莫展,将在轮回当中绝对出不去。别说是业力凡夫,就是断见思惑的阿罗汉,如果不发愿,也不能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

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

虽属惑业凡夫,亦可承佛慈力带业往生

观汝所说,足知汝虽看《文钞》、《嘉言录》,依旧绝不...

月光儿生天的因缘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说法时,在此城中有一位婆罗...

卖酒肉的人为何能往生

古德有一本书,叫《念佛法要》,近现代的居士编的,他...

善导大师答往生念佛文

知归子曰:世事之大,莫越生死,一息不来,便属后世,...

现代人很多是寿终医院,不是寿终正寝

人道中有许多是不正常的死亡,那就属于横死。人的生命...

【推荐】念佛时的妄念怎么越控制反而越有

问: 我在念佛号时,总是有妄念进来。怎么都控制不了...

为什么要超度历代宗亲

佛教中的超度是指为救度亡灵,使其超脱苦难,请僧尼为...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早课(朝时课诵)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

口念佛心跟着妄想走,这样往生会有障碍吗

问: 一面念佛,一面妄想不断,乃至口中念佛心跟妄想走...

临产可念观音圣号

印光大师这种菩萨的心肠。作为一个比丘,有些事情没有...

四十八大愿——(第11愿)正定必至涅槃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

身体的细胞是不是也会被教育

问: 身体的细胞是不是也会被教育? 大安法师答: 你这...

【佛教词典】教主

(术语)开教之本主。文句记一上曰:诸教中各有五人记...

【佛教词典】六道集经

(经名)八卷,吴康僧会译。如来往昔行菩萨道时之六波...

八载寒窗读楞严,超度冤亲径升天

宣统二年,(一九一0年)刘文化到北京去请经,住嘉兴寺...

堪忍世界需放下

常有人问命运以及如何解除如此痛苦的人生的问题。在日...

熏习,决定你轮回的力量

佛陀在解释人生,他主要的一个观念,就是从因缘来建立...

唯识学中的「八识心王」

佛法唯识学中的八识心王是指眼、耳、鼻、舌、身、意、...

普贤化美女 考验僧德行

昙翼法师是浙江余杭人,最初依庐山慧远出家,后往关中...

念佛求往生如何发菩提心

问: 顶礼法师,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印祖在开示中反复...

素食能帮人「清心」

好些人吃素的原因是为了身体健康,我认为,吃素虽然对...

临终时冤亲债主为何不会化作阿弥陀佛形象

问: 临终时,怨家债主为什么不会化作阿弥陀佛的形象...

如是因如是果,烦恼痛苦是没必要的

1、自作自受, 佛在《百业经》中开示我们:一切善恶业...

学会放手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在我们的一生中,如果你想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功,需要有...

犯根本重戒后,透过忏悔能恢复清净吗

问: 请问师父,如果一个人已经受了五戒,而又毁破根...

道场在哪里?就在一念清净自性中

以下总结这一段,如果你听懂了,对于禅净双修的修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