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依四圣谛来发心

大安法师  2023/06/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依四圣谛来发心

首先来看依苦谛发心。这是要用圆教的智慧来观照三界六道一切众生为生老病死之所逼迫。生老病死是一切众生必然遭遇的四种痛苦,八苦当中把它放在前面。衰老、疾病、死亡是令我们觉悟的老师,如果世间没有衰老、疾病、死亡,一切众生都不会来学佛的,所以佛经把这三者称为三天使。

正因为人间有衰老、疾病、死亡,才会让他感觉到巨大的逼恼、巨大的痛苦,才让他有寻求解脱衰老、疾病、死亡的宗教需求。于是佛教就有必要在这个世间存在,佛教的终极目的就是要解决生命当中最本有的痛苦。

是由于生老病死的这样的无常逼恼的因缘,自己内心深处发出一个誓愿:我自己应当早日度越生死苦海,同时放大心量,以同体的悲心来度脱无量众生出离生死苦海。所以这个生老病死就是圆教行人所观的苦谛,由于观照生死的逼恼,所以发愿要度脱生老病死,这就是说依苦谛而发心。

第二,依集谛来发心。苦是一个果报,那进一步地要观照我们这个苦果的原因是什么。所以要智慧观照一切遭受生老病死痛苦的众生,他的原因就是烦恼导致的。有贪欲,对财色名食睡的猛利的贪心;有瞋恚,贪不到就生瞋恚之心;有愚痴,由于贪、瞋的这种烦恼覆盖了他的智慧,他就愚痴颠倒。

这三种属于思惑的范围,三界的众生思惑有八十一品。邪见属于见惑的范围。见惑首先是谈身见,执著这个身见的真实性,不了解这个身体是因缘假合的臭皮囊——不真实。他认为身体很真实,一辈子为身体的欲望所控制,忙忙碌碌都是为了身体的需要,一辈子为他人作嫁衣裳。再就是邪见,拨无因果,不信轮回。不信因果,不信轮回,他就什么都敢做。

所以众生就被这个见惑、思惑所笼罩,那就是伤害他人,反弹过来伤害自己,令我们在痛苦的沼泽地带难以自拔。由于这个烦恼的痛苦的根源,所以要发大的誓愿:我应当自己断除烦恼,也要断众生无量的烦恼,令他在生死苦海、六道轮回当中得以解脱。这个烦恼就是所观的集谛,由于观察烦恼的过患,所以就希望断除,这就是依集谛而发心。

第三,依于灭谛来发心。这个“灭”就是寂灭。首先观察诸佛已经灭了一切烦恼,得到解脱、涅槃的安乐。当诸佛动经三大阿僧祇劫乃至无量劫的修行,把见惑、思惑、尘沙惑、无明惑全都断尽之后,自性本具的如来藏性完全彰显,于是就具有无量的神通、无量的自在、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善巧。这些无量的功德,诸佛在果地上已经证得了,但众生在因心当中也是具足的。

众生对佛的果地上的功德不了解、不觉悟,由于不知不觉,对自己本具的这个灭谛也根本就没有信心。所以他就自暴自弃,受无明的妄心的驱使,造作虚妄的恶业,遭受虚妄的痛苦,这都是在无明大梦里面所作的因果。所以这是可怜悯者,本身他有一个无价的摩尼宝珠,他都忘了。

由此因缘,要发誓愿:我当勤修一切方便,修方便就是为了得到涅槃之乐,要戒定慧、六度万行、执持名号,透过这些修行的方法,证得大涅槃寂灭之乐。不仅自己得大涅槃之乐,乃令众生同得涅槃的常乐我净、佛果的无限风光。这就是通过所观的灭谛,观察佛果地上的无量的功德,自己发希求之心——我也希望像佛一样,有无量的功德,也令一切众生得如佛这样的功德。这就是依灭谛而发心。

第四,怎么依道谛来发心呢?道谛就是谈道品——修行的方法。这是智慧观照六度万行。六度就是菩萨道的六种度越烦恼,趋近和证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方法,所谓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由这个六度衍生出万行,还有佛说的八万四千法门,乃至像恒河沙那么多数量的法门。这些道品,一一法门都具足无量称性的法乐。修道与法性相应就能生起我们内心的快乐。法乐,相对于世间五欲的乐,它是不可等量齐观的。

我们世间也都追求快乐,但都是追求感官的快乐、物质的享乐。那些乐不长久,叫乐极生悲。而且他得那个乐,可能是以造业的方式来得到,非常短暂,马上变化,所以那个乐本质上就是苦。真正的乐是自性的、法性的乐,是要通过修戒定慧、六度万行、执持名号才能生起的乐。那种乐才是真实的、持久的、不变异的。但这种法乐,没有透过那种烦恼、执著、散乱、掉举的这些障碍,你是得不到的,这是要抵近我们自性清净心才能生起的快乐。

大多数众生不了解、不修习,就得不到这个法乐,所以就在无明妄心里面造作诸多的恶业。由这个因缘,要发誓愿:我应当精进勤修无量法门,也要令众生修习这无上的妙法。佛说的法门就是所观的道谛,因观法门的重要性,所以发愿要修学,这是依道谛来发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不贪于利养 唯乐佛菩提

不贪于利养 唯乐佛菩提 一心求佛智 专精无异念 《华严...

圣严法师《怎样修持解脱道》

一、什么叫作解脱? 解脱的意义,可以很广,也可以很...

修行人二十种病气

怯弱气认为自己根浅慧薄,无力胜任大道。应发大愿,立...

圣严法师《伦理是佛化家庭的要素》

结婚之后的男女居士,必须要对婚姻关系的维护负起责任...

管理好我们这颗心

有一种内观法门,在座的可能有人参加过。修内观最主要...

修行必须常行精进

关于精进修行,外道都很强调这一点。有一个修仙道的,...

星云大师:将来要做什么

青少年的时候,同参道友三五成群经常讨论著:「将来要...

修行最怕错用心

【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魔乡不可停

这个时代的共业就是这样恶劣,你也没有办法阻挡的时候...

净土法门特点是不经过中阴身的,往生在即时

那么在信愿执持名号当中,有散心念,有定心念。我们就...

慎独知于衾影

慎独知于衾影,这就谈慎独问题。这个就进一步谈得细微...

有哪些方法可以很实效地入佛知见

问: 请问法师,有哪些方法可以很实效地入佛知见? 大...

【佛教词典】初发心四十一义

(名数)一是心不杂一切之烦恼。二是心相续不贪异乘。...

【佛教词典】阿罗迦摩罗

(人名)阿罗与迦摩罗之二仙人也。或云是一人之名。...

宏英居士往生纪实

无诤念佛守本分 预知往生彩蝶送 宏英居士,本名吴巧英...

修行不是为了得到,而是为了放下

快乐不是我们的归宿,痛苦不是我们的归宿,内心的平静...

佛教的战斗观

人类乃至一切众生,要生存于天地之间,「战斗精神」无...

你能够持他的圣号就已经得救了

《地藏经》又给我们一个启示:地藏王菩萨每日清晨随顺...

你想什么,就和什么感应

禅宗有一个公案,我们把这公案跟这个比较一下: 有一个...

星云大师《受戒的好处》

目前社会上,有一个很好的现象,就是每年都有几十万人...

念佛和教育孩子哪个优先

问: 念佛和辅导孩子学习,在时间安排上,有没有先后...

说话的艺术

舍卫城内的大长者家,近来喜气洋洋,好事连连:长者的...

世间人为什么怀疑善恶因果的存在

又三业殊体,自同有定。报定则时来必受,非祈祷之所移...

往生的根本靠的是什么

下面有一段蕅益大师非常独到的见地,就是站在我们凡夫...

迷茫时就读读这8句话

1. 如果你不喜欢现在的工作,要么辞职不干,要么就闭...

无尽大悲 矜哀三界——宏海法师浴佛节开示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是农历的四月初八,是我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