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你想什么,就和什么感应

净界法师  2013/09/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你想什么,就和什么感应

禅宗有一个公案,我们把这公案跟这个比较一下:

有一个老和尚,他在房间参禅,老和尚是住在寺庙一个闭关的地方。老和尚在闭关的时候,他中午都会下来吃饭,后来有几天他都没下来吃饭。方丈和尚就觉得很奇怪,就派一个侍者去问:您老人家这几天怎么都没下来吃饭?老和尚说:我这段时间功夫相应,天人送供养给我,所以我就不需要下去吃饭。

这方丈和尚他当然是学过教理,他说:这样子你心中还是有所住,你的心还是住在三界的因缘,你想想看,天人会给你应供,那表示你的心还是跟他感应。修行的老和尚一听到以后,他马上觉醒,继续用功,第二天他就乖乖下来吃饭。后来方丈和尚说:恭喜你啊!你突破了。

这地方值得我们注意:

整个月光童子的公案,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我们的心地法门,我们这一念心是通十法界的,你今天心里面想什么,你的心就跟谁感应,你不断的思惟佛陀,你的心就进入佛陀的功德,就沾染佛陀的气份,如染香人身有香气。你一天到晚去想一些比较黑暗的东西,你就很容易跟鬼神感应,你看有些人他动不动就被鬼神干扰。其实除了你的业力以外,你的心你要注意,因为你那一念心一动,那就是十法界,往十法界看往哪里跑。

所以我们的心,要多思惟佛功德,而且我们在人生当中,记得一个观念,尽量思惟光明面,要往好的地方想。你经常想不好的东西,你经常说你会下地狱,你就很容易跟那个感应道交。

曾经有这么一个公案说:有一个人在黑暗当中,踩到一只蛤蟆。但是那不是一只蛤蟆,那根本就是一团东西而已,但他认为他踩到了蛤蟆,他老是觉得他会堕三恶道,结果果然触动他过去的罪业而堕落三恶道。因为你经常思惟黑暗面,你就很容易把过去的业障把它带动出来。

我们的心,心与佛合,心于道合,我们过去所造的业,这一部份我们没办法控制,但是你要经常作光明想,作功德想,你的心境会决定你的处境。这地方要注意,你看月光童子他不断的思惟水、水、水,结果他的色身相就变成水,跟水相应,然后他不断的思惟真如,到最后他连水也消失,他就跟真如相应。所以你心中怎么想,你的生命就往那个方向走,一切唯心造。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感应上了就很容易,感应不上就很难

这就不是世间人的经验常识了。比如跑步,不快跑就已经...

阎王也怕阿弥陀佛

再说这位黄太太,又告诉大家一则阿弥陀佛的伟大,连阎...

八风不动心,无忧无污染

如果一个人想得到永久的幸福,永恒的快乐,就必须训练...

透过声音使心灵稳定下来

观世音菩萨由于修习《楞严经》的耳根圆通法门,证入诸...

不要问佛法灵不灵,要问你自己诚不诚

初发心用功的人,对佛要求是那么多,达不到满意就怪佛...

「心不在内、不在外」是什么含义

当我们谈到心的实相,世尊曾经说:心不在内、不在外。...

心总是被烦恼围绕怎么办

问: 每天茶饭不思就是不开心,总是被烦恼围绕怎么办...

如何正确理解心清月现

汝何不知事务,一至于此。光何人斯,何可以与莲池大师...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佛说月光菩萨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

生活忙碌的在家人应如何学佛

问: 法师慈悲,请问对生活忙碌,想发心修行的在家人...

【推荐】这种感觉找不到,恐难生净土

你在临终的时候要做到准备,准备好了这才可以往生净土...

往生的心态比念佛数目更重要

我们从一个业障凡夫来说,佛陀施设的教导是先有法门再...

别人修行有困难时,应适当拉他一把

佛说是妙庄严王本事品时,八万四千人远尘离垢,于诸法...

【佛教词典】僧祇支衣量

子题:覆肩衣量 随机羯磨·衣药受净篇:“若准僧祇文,...

【佛教词典】供养如意愿

(术语)指四十八愿中,第二十四愿而言:与供具如意愿...

信仰的虔诚与否与贫富无关

( 导语: 不论世俗之中还是在佛门里,人们通常都会看...

命运只是因果报应的日程表而已

我们时时处处都在受果报,时时处处又不断在种因、在结...

不要攀缘,要远离名利,老实念佛

二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掷戟浑若梦,魔...

人的生死问题

人的生死问题 人的生死问题,就是人的生命从何处来,向...

弘一大师自述「不堪回首」的人生

他是20世纪中国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前半生,他学贯东...

小鸟与阿育王

某个安适的午后,人们正在树下乘凉、聊天时,突然听到...

【推荐】肉食有何危险

肉食有何危险? 爱斯基摩人主要以肉类、脂肪为主,平...

蕅益大师《八大人觉经略解》

大文为三:初总标,二别明,三结叹。 今初: 为佛弟子...

为何佛陀允许弟子吃三净肉

初学佛的人一般都有许多问题,有关吃素的问题也许是诸...

字体潦草易误事

【原文】 书信一事,关系甚重。若常用草体,或成习惯,...

从厌离心启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我们天天谈,那怎么下手去发呢?善导大师给我...

母鸡的爱心与智慧

欧洲一个专门研究动物的机构中,有位教授负责研究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