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七七追荐的由来和规矩

2014/02/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教七七追荐的由来和规矩

我国最早为亡者做七的记录,始于北魏。《北史·外戚传》记载外戚胡国珍去世后,北魏孝明帝在七七日中为他设千僧斋,并度七人出家为僧。可知这样的礼俗应是从佛法的轮回观念而来。

中阴七天转生

做七的法事,在佛法中又可称为“斋七”、“七七斋”、“累七斋”。根据佛法的义理,这一期的寿命结束后,到下一生受胎之前,第八识受到业力牵引,而形成所谓的“中阴身”。“中阴身”又名“中有”,是处于此生与来世中间的存在。而中阴身的寿命有一定的时限,非长久不灭。

《古婆沙论》说:“尊者和须蜜曰:中有众生寿命七日,所以者何?彼身累弱故。”

中阴身的寿命只有七天,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中阴身非常的孱弱,过了七天就会消灭;但是,如果投生到下一生的因缘尚未具足时,中阴身就会死而复生,继续等待投生的因缘。

《瑜伽师地论》云:“又此中有,若未得生缘极七日住,有得生缘即不决定。若极七日未得生缘,死而复生,极七日住,如是辗转未得生缘,乃至七七日住,自此以后决得生缘。”

中阴身在下一生的投生机缘尚未成熟时,会四处寻找有缘的父母,作为托生的凭借。若没有适当的因缘,便会经历数次的生死,每七日为一期,七次为限,总共七七四十九天为极限,四十九天内一定会被业力牵引而投生。

《师地论》又说:“又此中有七日死已,或即于此类生。若由余业可转,中有种子转者,便于余类中生。”

死而复生的中阴身,假若缺乏转变的因缘,则会依旧维持将投生的该道众生形相。然而,若有其他的因缘、业力,将会从原本的转变成其他道的众生。因此在这七日一期的转变时机中,便是亡者投生到善道或恶道的关键时刻。

《随愿往生经》云:“命终之人,在中阴中身如小儿,罪福未定。应为修福,愿亡者神,使生十方净土。”

在此重要时刻,若能斋戒、修福、诵经等来追荐亡者,可以让他不堕落到地狱等恶道,而且可望超生到人天等善趣之中。若以念佛功德回向给他,甚至可以往生极乐净土。这便是为什么做七得遵守“七日”的规定,这样才能让亡者在最关键的时刻获得最大的利益。时下有把四十九天法事缩成二十四天做完的方式,乃至更短的时日,这种做法,对亡者而言,利益甚小,尚且有不如法之处。

做七应有规矩

在《人生最大的一件事》的附录《做个佛教徒临终前应有的遗言》中,提到几项关于佛教徒对于做七应有的认知。引用如下:

“做七不分有大小七(切勿妄用什么四七是乞食七,要外人偷拜),这种邪见应改之。

做七定要足七天为正(注一),一切勿乱改减一、二天之不正确的做法。甚且做七不是过王(注二),是为要超其中阴身早日解脱。不得不改变时,适当处理之。

诵经不要弄花样、色彩、热闹、时间拖久等,以免家眷劳心伤神,乃至过疲劳而生病。”

在种种的做七法事中,若能以念佛为主,对亡者或眷属而言,实是收益最大。弘一大师在《人生之最后》亦开示云:

“七七日内,欲延僧众荐亡,以念佛为主。

若诵经、拜忏、焰口、水陆等事,虽有不可思议功德,然现今僧众视为具文,敷衍了事,不能如法,罕有实益。《印光法师文钞》中屡斥诫之,谓其惟属场面,徒作虚套。

若专念佛,则人人能念,最为切实,能获莫大之利矣。

凡念佛等一切功德,皆宜回向普及法界众生,则其功德乃能广大,而亡者所获利益亦更因之增长。”

在此,有一点须澄清:对于净土修行人而言,临终助念仍是最稳当的超脱之法,做七只是作为增上之功及亡羊补牢而已。雪公在《佛学问答》里回答莲友的疑问说:

“生西在临终舍识之刹那间,不生则渺茫矣。凡诚心念佛者,八识田中,皆落种子,永不丧失,但何时起现行,则有待功夫之生熟,此正行也。自必改恶向善,以作助行,则临终可灭障碍。中阴身念佛,亦须遇缘引起,至念力强弱,则不可知,故感佛来接,极无把握矣。但密宗有度中阴往生之法,惟缘亦难遇耳。”

又云:“中阴身漏落人天,可增福慧。已生极乐,莲花早开,品位高超。善因善缘,俱有增上之功,并不唐捐之理。”

竭诚尽敬最妙

种种的生命礼俗,不论是成年、婚嫁、丧葬等等礼仪,都有其长远的历史演变及背后深藏的用意。但随着时代递嬗,为了因应现代人日趋忙碌的生活,诸多的礼仪流于形式,甚而简化其过程。这样的改变虽带来了不少便利,却也在无形中减弱对举行礼仪的重视,无法体会前人制礼的用心。

临丧吊唁,以诚敬为本,合宜不紊的仪式为表征,借以显示对亡者的追思与怀念。时下的做法虽似简便,但于情于理,都已逊古礼一等。虽然法事有着一定的规矩,但生者的用心多少,却不难从中发现。所谓:“祭如在”,当能用真心诚意来做这样的事,再多的不便也只是一时而已。

注一:据《承天禅寺做七事宜》所说,亡者死亡当天算第一天,算到第七天就是做七的日子,(如果亡者死亡的时间超过晚上十一点,就应该算隔天)譬如说星期二往生,算到第七天就是星期一。

注二:“过王”为民间丧葬科仪之一,目的是要让亡魂能顺利通过十殿阎罗王的考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推荐】临命终时是我们最困难的时候

我们临命终时是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无量劫以来乃至今生...

圣严法师《闹鬼的故事与超度亡灵》

真有亡灵吗?当然。 超度有用吗?是的。 有时候我们会...

临终听到地藏菩萨的圣号,就能永不堕三涂

佛又对观世音菩萨说:复次观世音,若未来、现在这世界...

送终的方式和禁忌

每个人都有死亡一天,怎么去处理死亡是个大问题。奉行...

佛陀示现灭度为何对众生有益

卯一、不灭有损 所以者何?若佛久住于世,薄德之人,不...

临终时听闻到佛号,就一定不堕三恶道吗

问: 《地藏经》中说现在未来一切众生,若天若人,若男...

遇到抢救不过来的患者该怎么办

问: 南无阿弥陀佛。顶礼法师。末学在医院上班,遇到抢...

为父母供养令脱恶趣

佛陀时代,罗阅祇国有位那舍长者,心地非常仁慈,经常...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念佛的感应道交不是单方面的

感应道交 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

修行人的三大精进

正精进 处事不仅要精进,更要正精进,若只是精进而方向...

娑婆不结娘生业,要作莲池自在人

彻悟禅师说:说着莲邦雨泪垂,阎浮苦趣实堪悲。世间出...

做人做事需要有敬畏之心

当今社会里,做人做事非常需要有一点敬畏之心,否则就...

【佛教词典】法界有八十七法

【法界有八十七法】 p0764   瑜伽三卷十四页云:略说...

【佛教词典】中品道

【中品道】 p0360 瑜伽一百卷二十一页云:中品道者:谓...

念佛的四种方法

一、称名念佛, 谓称念阿弥陀佛名号,于昼夜间,一心...

再穷的人也能因布施而得福

富贵是用恭敬心布施财物得来的果报。而福大小完全在下...

修行必须破法执障

有一些修行者被障碍在法执上,以至生生世世不能解脱。...

五位母亲的哀伤

从前,一户人家喜得贵子,父母喜欢得什么似的,都希望...

圣严法师:为什么相爱的人,反而会相互伤害

问: 为什么相爱的人,反而会相互伤害? 圣严法师答:...

烦恼中有佛性

这是十缘发心的第七项了尊重己灵。 这个己灵就是我们现...

祈求功德不如寻求断恶之道

现在,人们四处求功德,似乎总是会于往返的路程间在巴...

阿弥陀佛令一切众生毕竟大乐

净土法门,阿弥陀佛所启建的这样的一个大愿,施设净土...

听到哪里有灾难,你马上就回向

今天的雨很大,大家还是来了,就是一念心!这种道心,...

只要具足品德,鬼神都恭敬

唐朝时,五台山有个僧,法号必救,德行好。阎罗王都很...

立即采取行动才是最佳选择

中学生说,将来我毕业,离开家去读大学,那时就好玩了...

大乘佛法为什么叫「大」呢

先看大乘,先解释乘这个字,乘是指车乘,车乘有运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