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经中圣者的精进境界

智圆法师  2014/03/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经中圣者的精进境界

以下引经中圣者的精进境界,作为学人发愿的目标。阅后应生起见贤思齐之心。

《大集经》云:“法悟比丘二万年中常修念佛,无有睡眠,不生贪嗔等,不念亲属、衣食、资身之具。”

《自在王菩萨经》云:“金刚齐比丘修习正法,诸魔隐身伺之,千岁伺之,不见一念心散可得恼乱。”(有位金刚齐比丘修习正法时,魔众隐身在一旁,准备伺机恼乱他,但一千年中都未见他生起一念散乱心可以趁机恼乱。)

《念佛三昧经》云:“舍利弗二十年中,常勤修习毘婆舍那,行住坐卧正念观察,曾无动乱。”(舍利弗二十年中勤修毘婆舍那,行住坐卧都保持正念如理观察,内心没有动摇、散乱。)

《如来智印经》云:“轮王慧起舍国出家,三千岁系念,亦不倚卧。”(有一位慧起转轮王,舍弃王位出家修行,三千年中一心缘念正法,从不倚靠或躺下休息。)

《佛说一向出生菩萨经》云:“阿弥陀佛昔为太子,闻此微妙法门,奉持精进,七千岁中胁不至席、意不倾动。”(阿弥陀佛因地做太子时,听受了妙法,日夜奉持精进,七千年中两胁不靠席,内心也不动摇。)

《金刚般若经》云:“萨陀波仑菩萨,七岁经行住立,不坐不卧。”

佛在《大宝积经》中讲述了两位菩萨的精进:他们行持精进时,一千年中,没有起念想躺卧;一千年中,没有起念想坐下;一千年中,没有一次弯身蹲着;一千年中,没有起念分别食物的咸淡、酸甜苦辣、味道好坏等;一千年中,每次乞食时,从未看过布施者是男是女;一千年中住在树下,从未抬头看过树的样子;一千年中,衣服从未更换过;一千年中,没有起过一念欲觉、恚觉、害觉;一千年中,没有缘念父母、兄弟、姊妹等亲人眷属;一千年中,没有起念仰观虚空、日月、星宿、云霞等景色;一千年中,没有起念想从阴影处移到光亮处,或者从炎热处移到清凉处;一千年中,在严寒时节没有起念加厚衣,让身体暖和舒适;一千年中,没有起念谈论世间无利益的话语。

虽然以上大菩萨的坚固精进远非凡夫所能企及,但我们仍要了解大菩萨的精进是何等深广、坚固,若能以大菩萨为榜样发起广大志愿,则不会稍有境界就沾沾自喜。同时,我们也要知道惭愧,因为大菩萨一千年中心无杂念,而我们一年、一月、一天下至一小时中都做不到,如果再不勉力行持少分精进,修学大乘恐怕十分困难。如果连眼前力所能及的精进都不发心修持,行菩提心何在呢?是否已流于空谈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若不从低处实行,就无法到达高处。

因此,现在就应对初学者所行的精进,随分随力勤学,尤其要断除精进不共的违品——怯弱等。

再者,对于所欲证得的菩提以及为了给予一切有情安乐、拔除有情苦难,经历极长时间修集无边资粮、行持无量难行,首先应当勇悍地披上精进誓言的铠甲,在心中屡屡勇猛地发愿心。

《妙臂请问经》中说:“只是稍微发起这种广大意乐,就已经积集了广大资粮。”所以应当对此精勤修学。

若不这样修学,就不能增长大乘种性的功能,而且自相续会恒时被许多恶行(犯菩萨戒的罪垢)染著,来世也极难修学诸菩萨行。

这样认识之后,虽然暂时还不能如实修学,但自己的心也应当向往此等,而且随自己能力发起精进,那么就会像《妙臂请问经》所说,来世稍用功力,不费很多辛苦,就能速疾圆满精进度。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没有好好念经修行,最后能靠愿力往生吗

问: 如果皈依了,但是没有好好念经修行,最后靠自己...

云门寺明醒首座:没有修行好苦哦

2004年11月18日,云门祖庭明醒首座做完他一天的修行功...

净慧法师:修行要抓住当下这一念

学佛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修行。修行的目的是要慢慢地使...

观心是成佛的捷径,观心时有十个重点

第二个是重点,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一心即假观。这...

精进的鱼王

佛过去在因地修菩萨行,其中一世为鱼王,不但身旁有左...

憨山大师醒世歌

红尘白浪两茫茫 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处随缘延岁月 终...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

感应与巧合 人的一生随时都有无数影响他命运的机缘从...

要以法相见,不能以情相牵

闻具足,就是听闻正法。就是以你们那种好乐心亲近善知...

佛说八大人觉经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

【注音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冒充出家人之果报

如若是为了能受人信施、或为便于利用人的善心和对出家...

净界法师:楞严经修学法要

《楞严经》在大乘佛教当中,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法门,...

福德不具,万事不顺

很多人到寺院求财运,求官运,求平安烧了一辈子香,求...

把八识成四智菩提

大般涅槃当中,到底它是产生了一个多大的作用,所谓的...

【佛教词典】同展三拜

指大众同展坐具而行三拜。为禅宗礼法之一。敕修百丈清...

【佛教词典】地前三贤

(术语)菩萨从初发心一大阿僧祇劫之间为地前,此中修...

你想什么,就和什么感应

禅宗有一个公案,我们把这公案跟这个比较一下: 有一个...

星云大师:佛教对「修行问题」的看法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星云大师在香港一年一度的...

曾国藩的日课四条

原文: 一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

如果认为未来比较重要,那你应该学吃亏

我记得忏公师父在私底下对我们弘法的法师开示,他经常...

平凡决非浅陋

生活中,许多平凡的东西往往最重要。水和空气是平凡的...

观世音菩萨的四种不思议无作妙德

这个地方是讲到,观世音菩萨证得耳根圆通以后所成就的...

猎人与老和尚

戒就是规矩,要预防非份的念头,不该有的观念不要产生...

念佛和教育孩子哪个优先

问: 念佛和辅导孩子学习,在时间安排上,有没有先后...

修行不必挂碍衣食 真修自有龙天护持

《佛藏经》上说,出了家的人,应该一心用功办道,随顺...

修行人就要修到心灵不死

不论你学这八万四千法门哪一法门,但这有个前提。什么...

为什么我们发不起随喜赞叹的心

今天我们要从这个赞叹讲起。诸位知道,大家都是同修,...

圣严法师:慈悲没有敌人

可怜人、同情人、原谅人、爱护人、关怀人等,都可以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