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唯识五重观

忏云法师  2014/05/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唯识五重观

再介绍唯识的观法:唯识五重观。怕初听同学不了解,我浅浅的说。

第一、遣虚存实观

“虚”就是遍计执、执着。怎么虚呢?好比林某人杀张明凤、又是胡某人杀黄春雄,要杀的时候瞪眼,非把他杀了不可,杀了再分尸,过一天后悔了,再过两天要自首、又不敢自首,东躲西藏,最后警察抓到了,嚎啕大哭,悔之晚矣!这不是虚妄吗?哪有真实我!其他小事也是,好比不犯手淫的时候想犯手淫,犯了手淫又后悔了。这不都是虚妄的执着吗?知道鱼肉炸的、冰淇淋吃到肚子里要起物理化学作用,要拉肚子,明明知道不好,遇到了非要吃不可,拉肚子就后悔了,蹲在马桶上,咬牙切齿、肚子绞劲的疼:哎唷!再不敢吃了!决心再不敢乱吃。要吃的时候决定吃,肚子疼的时候、决定再不吃了,这不是虚妄的执着吗?

如此,虚妄的执着遣出去,存实事实理。实事,穿衣吃饭生活起居都是有的,这都是事相,这里头我不执着,当下就是真实理。禅宗祖师说:终日吃饭没吃一粒米;终年穿衣,没穿一丝缕。那个意思没有执着,六根对六尘不触、触了丝毫不执着,那就是一点也没有。终日吃饭、终年穿衣是事;终日吃饭,没吃一粒米,终年穿衣,没穿一丝缕,就是没有执着了,当下就是理。人生的实事、实理,兄友弟恭、孝悌忠信尽量保存,这都是事;理,我应当做,没有我能做、我做得好、我做得高、我比他怎么…,都没有这些,同时我还做,离开遍计执。唯饰五重观第一重、遣虚存实观,事是依他起性,理是圆成实性;遣的虚是遍计执性。

第二、舍滥留纯观

我二十几岁信佛了,俗家大哥二哥两人有五六个孩子,我要劝人信佛,我就用这种办法,我从街上买点芒果、香蕉、巧克力糖…,回来我叫门,他们在里头跑出来:“叔叔回来了!叔叔回来了!”给我开门了,看到我拿了糖果种种好多一包,都要动手抢。我说:不可以!还没敬佛祖,要有礼数!我拿到佛前一供,说:“拜三拜就给分!”有条件的。他们五个人站在那儿,北方天冷,扎个小辫子、钻天锥,都不动了。将军了、这事情不好办了,我就把糖果放在垫子上,放了五份。我说:谁拜下拿起来就是他的。这下计策太好了,放在眼前你拜吧!为五斗米就折腰了;为糖果就屈膝了,拜下去了。

“五体投地,脚翻过来,臀部落在脚上,两肱开开,手翻过来,头面接足皈命礼。眼睛睁开,不睁开上火,睁开去火…”,这都是那时候练习的。要起来的时候,这几个都起来了,那个起不来了,我想大半是痛哭流涕的忏悔呀!这小孩最有道心了。我说:怎么不起来?起来吧!人都起来了。一看哪!趴在地下,口水一直流,地下都是,拜垫也是,嘴边还流口水,起不来了。正拜的时候,就想糖果:薄荷的、有辣味,酸楂的、有酸味,香蕉糖果有香味,巧克力还有西洋味,太多太多味了,一想、流口水。就是圆满日吃饺子,过斋堂正念供的时候慢慢念,念的时候也流口水。就是境界滥心。“滥”是境界,糖果放在那儿就是境界;“纯”是心,心本来是纯的,境界给搅扰的。

吃糖果如此、小姐在那路过也是如此。他拿着手帕送给她,她特意装模作样引诱,这个境界在打坐拜佛的时候,它就泛滥我们心,叫心不能纯、不能净了。所以,舍滥留纯,在打坐修止观、修唯识观的时候,念佛也是一样,都是相同的理,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把所有尘缘的境界舍去,留清纯的心,就好念佛了。

第三、摄末归本观

“末”是见相二分,就是心和境。不但境不要,连由境起的心也不要,先舍境、后舍心,再舍舍、再遣舍。如《圆觉经》先离境、次离心、再遣离,最后遣遣。不但境──相分不要、见分也不要;归本──归到自证分,还就是真如自性上,不生不灭。枝节都有生生灭灭的,本是不生不灭的真如自性、也叫真如。不是虚妄的,就是真;不是散乱的、生灭的,就是如,如如不动的。摄末归本,这是第三重唯识观。

第四、隐劣显胜观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这个中是殊胜的。发而皆中节就是事都中节──合乎节骨眼儿,合乎仁义礼智、合乎礼貌、合乎人情;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就是胜。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事是和。喜怒哀乐、离合悲欢种种心理的作用,都不要,劣、不好。用功的人,我观察慈舟大师和倓虚大师,笑、不像我们笑得停不住了,像小孩子一起笑,挠一挠更笑,没有那样;也不能哭得难过要上吊,有哪个老法师上吊?也没有那么哭的。没有那些喜怒哀乐。

这些喜怒哀乐都是劣;保持喜怒哀乐之未发的中,那才是殊胜。八风吹不动,那才殊胜。修行要隐劣、要显胜──就是明明德的意思,胜就是明德;劣就是憎爱恩怨贪瞋,再是《百法明门论》中所有的心所。连讲的真如,《起信论》说还是言说之极,因言遣言,最后遣到不可再遣了,真正的真如显现,说的真如还是劣,真正的真如才是胜。这个劣是标月的指头,说的真如、讲佛法,不是最好的嘛?比骂人、比无谓的好得多,而这还是劣,真正的月那才是胜。所以真正打坐不想那些道理,不要扯葛藤,真正好好老老实实的念佛,当下就是大圆镜智、大圆满月。隐劣显胜,胜也可以说是真如自性、圆成实性,名字不一样,实际心的自性是相同的。

第五、遣相证性观

最后,遣相证性:遣唯识的相,证唯识的性。达摩祖师面壁就是遣相,所有的一切相都遣除。譬如真正用功,不但世俗的相遣了,连佛法的相也遣。我就是尽心尽分,佛法要是该断绝的时候,我就卖了命也不行,连佛法也是众生相、法门的相;证真实性,人人都证真实性也就可以了。唯识相是生生灭灭的;唯识性是不生不灭的。达摩祖师就是以面壁的相,示现遣相证性观那个意思。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万法唯心

这个鸠摩罗什大师七岁,他看到佛钵就很高兴啊,他就过...

修行很简单,就是恢复我们的本来面目

我们再看第七意识蕅祖的批注: 此之意根,从无始来,内...

打妄想就会把过去的业给牵动起来

当业力跟妄想结合的时候,人生无解,真的无解!其实人...

人生在世那叫业力的释放

一个人,落入因缘法的时候,会产生我、法二执。我、法...

今生可能是你无量生命里最美好的一次

阿赖耶识它是怎么样?它受熏,你每一次投胎,或多或少...

净界法师:唯识三十颂直解

本颂是印度的大论师天亲菩萨所作,虽然只有三十个偈颂...

第六意识是众祸之门,但也是众妙之门

我们如果没有深入的研究唯识,对我们内心的状态很容易...

心识如何生

问: 心识如何生? 正如法师答: 在唯识学中,所谓心...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净土宗要求你少造罪业

我们今生造了很多的业,到底什么业会被激发出来,临命...

把心安住在向往美好

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需要相互尊重。在与人交往的过程...

吾人现前一念心性,觅之了不可得

吾人现前一念心性,过去无始,未来无终,现在无际,觅...

持戒破除四种「障」

破烦恼障: 戒如金刚,持戒可以破坏烦恼,而不被烦恼...

【佛教词典】爱果

(术语)爱欲之果报也。大悲经三曰:乐着生死三有爱果...

【佛教词典】灭罪生善

灭罪,即藉忏悔、观佛、念佛、称名、持咒等宗教行为,...

悟公上人《大智禅寺开示》

【二○○五年十月十八日至十九日(圆寂前一个多月,当...

说诚实言--佛教戒规

在《佛说阿弥陀经》中,佛陀反复提到了诸佛说诚实言一...

如何修自性空观

问: 请问如何修自性空观? 妙境长老答: 首先要知道什...

十住位的菩萨有什么特点

十住位的菩萨有什么特点呢?因为他有禅定跟智慧的加持...

如何才是开悟

一、无心可安即可开悟 有一个相当著名的公案: 禅宗的...

持大悲咒可以往生西方吗

问: 一位师兄看到《大悲心陀罗尼经》中若诸人天诵持...

不要和诱惑较劲

一天,大鱼问小鱼们:在一个钓钩上挂着一条又肥又嫩、...

圣严法师《人间净土是可以实现的》

人间净土这个名词,是今日佛教界都在提倡的观念。究竟...

罗汉鞋的鞋洞有什么含义

平时在与信众的接触中,有很多信众对出家人穿的罗汉鞋...

欲望太多而智慧太少

让孩子上重点学校好,还是出国留学好?选稳定的工作好...

【佛学漫画】禅病

轮回中的众生就像是生病的人,每个人都犯有执着的病,...

万境本闲,唯心自闹

【原文】 人苦日在烦恼中,尚不知是烦恼;若知是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