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知苦才能离苦

惟觉老和尚  2014/08/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知苦才能离苦

无论小乘或大乘佛法,都是以苦谛为根本,

如佛经里面讲,要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修行学佛必须了解人生是苦,假使没有真正地体悟,知见不落实,功夫自然用不上。知道人生是苦,所以就要离苦。离苦,不是等到未来,而是现在就能离苦。

知苦以断集 因地努力

苦不一定是坏事情。北俱卢洲的人因为没有苦,所以没有佛法。佛法在人间,是最真实的。人道苦乐参半,有苦也有乐。我们现在所有的一切,无论是寿夭穷通、智愚美丑,都是过去的因所感的果。所以,假使没有智慧、这一生很贫穷,也不要怪东怪西,认为家庭不好、社会不好,怨天尤人,其实一切都是自己所种的因。

对于苦有正确的认知,就能吃苦了苦。举例来说,来山上打禅七,坐在这里两腿又酸又麻又痛,住也住不好,感觉实在很苦恼……但是假使明白这些道理了,认为:“我是来打禅七的,不是来享受的,只要有地方遮风蔽雨就不错了,更何况茶到手、饭到口,真正是自己的大福报!”这么一想,马上就把烦恼化掉了,所有一切都是靠我们这一念心。所以,知见很重要,吃苦就能了苦。

进一步思惟:“我这一点苦算什么?无始以来都在六道当中轮回,地狱、饿鬼、畜生更是苦,我们现在吃苦就了苦,长痛不如短痛。”这就是知苦,这样心就安定下来了。

一般人平常一动念头,就是名利财色,拚命想赚钱、想发财……这些念头始终没有完、没有了。来山上打禅七,心静下来了,才了解这些都是妄想,思想太多、太复杂了,这就是苦的因。

人的苦,多半是由妄想产生出来的。禅宗祖师告诉我们:“静则一念不生,动则万善圆彰。”这念心要有善法、要有智慧、要有定力,要想就想、不想就不想,这念心要能作主。想了以后,要把能想这个心收回来,归还原点,这就是智慧、这就是定力。要悟到这念心,就要修禅定,这念心要能作主。

凡夫众生都是被自己的心念所蒙蔽、所控制,修行学佛就要控制自己的心。怎么控制?就是要作主。打坐的时候,这念心没有时间、空间,超然物外,所以打坐虽然是苦,但吃苦就能了苦,了苦就能增加自己的福德,先苦后甜。现在虽然苦,但契悟了这念心,无量劫的生死、苦恼,一下就了了。从这个角度想,自然甘之如饴。

勤修四谛法 速离生死

佛法告诉我们,众生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佛说八万四千个法门,都是对治我们这些苦。心清净了、心定了,坐在这里一念不生,五蕴就变成五种智慧了,四大就变成清净四大了。所以,修行学佛就是转识成智,打禅七就是脱胎换骨,真正是如此的。

苦,一个是过去的,一个是现在的。由于过去造的苦因,招感今生的苦果;如果今生种了苦因,又招感未来的苦果。“集”,就是招感性。苦从何来?是集,集就是因,集合过去生中所造的善善恶恶,乃至于现在所造的善善恶恶。集了这些因,将来就会感果──集合善因善业,将来就是善报;集合恶因恶业,就得恶果,这是绝对的真理。

种了善因,将来就是人天果报,这是种善因、得善果。但是福报享尽了,又要受轮回,怎么办呢?真正安身立命的地方、真正的避风港、最安全的地方,就是涅槃、就是灭谛。什么是“涅槃”?“涅”者不生,“槃”者不灭,不生不灭,叫作“涅槃”。不生,就是烦恼不生;不灭,师父说法、诸位听法这念心烦恼不生,本心自然就不灭。

如何达到这个境界?把平时所有的烦恼、所有的妄想,检讨一下、反省一下,把它转过来,转识成智了,这个心境就称之为涅槃。要想达到菩提涅槃的境界,现在就要修道。明白这一念心,道就现前了,继续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在这念心上返照、检讨、反省,就能转识成智,这念心就能超凡入圣。能够掌握住这念心了,作学问也能成就,作事业也能成就,修道也能成就。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一切的权势、财富、享乐都是无常

佛要教化的众生是什么呢?是刚强众生。我们这些众生都...

已当浊世,正入斗诤,后之又后

已当浊世者,人寿二万岁时,即入劫浊。释迦出时,人寿...

治疗忧郁症三步走

人的健康是身心的和谐状态,生理和心理同时拥有健康,...

三界之苦,轮回过患,应生出离之心

莲宗十二祖彻悟大师,以十六字总结净土法门修学之要诀...

梵天劝请佛陀说法的因缘

三千多年前的印度摩竭陀国,释迦牟尼佛于菩提树下善胜...

爱恨亲疏,这样的爱是一种交易

对亲友不能太执著 亲朋好友是因为各种因缘的积聚,在即...

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到的工作不想做

道德首要做人基,学是成就功德地,耐得人事多历练,心...

生老病死颂

恩爱萦缠与么来,三缘和合住胞胎。 凿开混沌通身瑕,踏...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禅宗与净土宗之异同

一、绪论 众生因无明烦恼的迷惑而有六道轮回之业报,如...

五种滋养护肾的黑色食物

虽说大家向往皮肤越白越好,但营养学家却推荐,吃的食...

如何让佛号更加坚定呢

你的佛号跟你的心理的水平是有关系的。你心理的素质不...

多为别人想时,业障就消除了

修道要反过来。世间人认为,我一直为自己努力,我就可...

【佛教词典】法

(术语)法者梵云达磨Dharma,为通于一切之语。小者大...

【佛教词典】事修

执著事相的修,如将所做善事念念于心是。...

沉香烧炭

世间低廉的东西人人都买得起,欲取之得之比较容易。高...

闻佛名号即得大利益

【凡夫众生身口意三业以造罪,轮转三界,无有穷已。是...

若不回头,谁为你救苦救难

几年前,参礼九华山时在殿堂前曾看到一幅楹联:若不回...

纵大祸临头,又有何畏惧

【原文】 当此危险世道,宜放开心胸眼界,努力修持净业...

若能成就此法,于其中获益良多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天对比丘们开...

阿弥陀佛常在西方亦遍十方

《华严》不动寂场,遍周法界,故云,体相如本无差别,...

孝道是什么,该如何弘扬孝道

问: 现在弘扬《弟子规》的朋友们也经常宣扬《二十四...

圣严法师《不死之药》

戒为甘露道, 放逸为死径, 不贪则不死, 失道为自丧...

彻悟大师净土开示录

一、赞法门殊胜 观经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语。较之禅宗...

当下的念头若是念佛,就不会犯戒

真正念佛,一定是持戒 信愿行的行就是念佛。先由念佛的...

证得鬼神邪法的表现

【原文】 复次。二十邪法。随有所发。若不别邪伪。心生...

什么人与佛有缘

李明从小到大一直很顺利,上学时候成绩优秀,升学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