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

净界法师  2014/10/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

佛教传到中国以后,总共经历了两千年的时间,我们回顾中国佛教的历史,我们可以发觉,印度的佛教传到中国以后,在大乘佛教这一块,可以说是发扬光大。不管是在一个义理上的观照,比方说天台的一心三观,比方说华严宗的法界观,在整个对真理的观照这一块,可以说是非常的完备。乃至于在整个事修这一块,这种种的忏法,种种的修行的方便法门,都非常的详细。

为什么大乘佛教会在中国发扬光大呢,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第一个,从内因来看,因为众生善根成熟,中国佛教能够兴盛,跟中国的文化是有关系,因为中国的儒家思想,它本身就有相似于大乘的法门,齐家、治国、平天下。

所以长时间在这种儒家的熏陶之下,已经养成一种自利利他的思考模式。相对于很多东南亚国家来说,大乘佛教一进入到中国,很快就能够接受,它能够把儒家的思想,更加的深入更加的广大,所以本身的内因已经成熟了。

第二个,它的外缘的殊胜,什么叫外缘殊胜呢,就是中国佛教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色就是宗派的建立。我们没有看到印度的佛教,传到哪一个国家有这么多的宗派,中国例外。比方说华严宗,中国人创立的,比方说天台宗,比方说禅宗,都是中国人创立出来。

历代的祖师把他自己修学的心得,根据不同的经典,天台根据法华,华严宗根据《华严经》,创立了一套修行的道次第。宗派的建立,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功不可没,因为你很快上路。大乘佛教跟小乘佛教毕竟不同,它是一个成佛之道,它追求的是一个万德庄严,不是只有自己的了脱生死。所以你会觉得,大乘佛教是深广无涯,太深广。

所以它宗派的建立,会让一个人很快的上路,他能够在这么多的深广的大海当中找到一条线索,你很快就能够进入状况。当然宗派也带来一点过失,尤其是末流,我们一般讲佛教的末流,是什么时候算,明朝以后,尤其是明末以后叫做末流,宗派让大乘佛教这个修行更加的条理化、系统化,但是也让中国的佛教,更加的保守跟局限。

因为到了末流的时候,大家对自己的宗派过度的执取,对这个门庭的施设,过度的执取产生了排外的效果。唯识宗的不看天台的东西,天台宗的不看华严的东西。蕅益大师说的分河引水,本来是一条法味的东西,把它切成一块一块的,这是我的水,这是你的水,这个水本来是法性一味的,各有特色可以互相增长。

我们简单的说,从末流来看,我们不要讲太复杂,就从圣道门跟净土门这两块来看,净土宗的到末流不看圣道的止观,甚至于不屑修圣道的止观,圣道修止观的不屑念佛,他念一句佛号都要去刷牙,这样子就产生了一个弊端,彼此看不起对方。

你看修那个净土的人,看不起修止观的,你们修止观的人不知道怕,不知道生死业力的可怕,你以为你修几个止观,就冲得过生死关吗?不仰仗佛力,低估了业力的可怕。所以净土宗的人看不起修止观的,说你们这些人不知道天高地厚,修止观的也看不起净土,你们这些人盲修瞎练,只有事修没有理观。

现在我们要讨论的就是说,到底大乘的止观跟念佛,是如此的水火不相容吗?是不是说有他就没有你,有这么严重吗?宗派真的不能够融通吗,还是可以做巧妙融通,还是这是人的问题,我想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去讨论。

当然诸位我们都学过一佛乘,佛陀临命终的时候,晚年的时候讲了一部《法华经》。如果你深入的去探讨,你会得到很多答案跟启示,佛在《法华经》里面,做了一个很完整的,把一生所修的法做一个整理。但这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为什么佛陀说佛陀的法是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它没有两条路的。

所以如果你说净土宗的念佛,就一定不能够容下止观,止观就一定容不下念佛。那你这样讲违背一佛乘的精神,那佛陀佛法是两条路,它不是一条高速公路,它是两条路,那你这样子,就严重违背《法华经》的思想,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你就推翻佛陀的思想。

所以我们可以合理的推论,从《法华经》的思想,一佛乘的思想来看,各种宗派的对立是没有必要,既然它是一个一佛乘的思想,只是佛陀运用不同的根机,而施设不同的法门,从这种不同的根机,佛陀施设不同的法门,我们可以知道最后的会归,一定是一个方向的。

所以我们从一佛乘的思想,来谈一谈念佛跟止观的相互关系,这个是我们这次讨论的重点。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火宅三车喻

有一位大长者,年事已高且家财万贯,拥有无数的田宅仆...

净土法门是一切法门归根结顶之法

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处处宣说净土法门,处处劝勉...

净界法师:忏悔法门

(第一讲) 今天学人跟大家共同学习的主题是佛教的《忏...

大悲惊入火宅之门,洒甘露润于群萌

佛来到这个世间的一大事因缘就是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

净界法师:大乘起信论

佛法修学的目的,主要是使令我们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这...

出家人在生活中如何运用善巧方便

问: 出家人 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善巧方便? 慧律法...

临终病苦最易受用的法门

有一次,我到一间道场,那间道场一向是打禅七的。咦!...

找到自己契机的法门来修学

我们在修学大乘佛法的过程当中要掌握一个原则,站在佛...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世间之乐虚诳不实,禅定之乐永离生死

四者巧慧:筹量世间乐,禅定智慧乐,得失轻重。所以者...

堕胎杀生的因果公案

堕胎是杀生恶行,以事、意乐、加行、究竟衡量,事是胎...

对治恶性比丘的方法

佛临涅槃时,阿难请问佛:佛在世以佛为师,佛不在世以...

研究经典是依唐宋以前的,还是以后的呢

问: 顶礼法师!元朝之前佛法兴盛,距今千年,当时的佛...

【佛教词典】拘那罗陀

(人名)Gu?arata,又作拘那罗他。真谛三藏之别名。译...

【佛教词典】真言密教部类总录

凡二卷。日本天台宗僧安然撰。全称诸阿阇梨真言密教部...

星云大师《人有没有来生呢》

有人说,人死如灯灭,一死百了,那有来生?这是迷的断...

莲池大师以十重法义别释净土教法兴起所因

序文 别则专就此经,复有十义:一、大悲悯念末法,为作...

心灵的宁静

年轻时,我和许多人一样,曾着手把一切自认的人生美事...

禅修中的四个「拐杖」

很多人想禅修又怕禅修,有的人甚至怕在禅修中走火入魔...

谁都可以静坐学佛吗

问: 谁都可以静坐学佛吗? 大安法师答: 谁都可以。因...

极乐世界的八功德水应该怎么观

辛五、池观 (一)结前启后 次当想水。 (二)明标池体...

目犍连尊者一念嗔恨的果报

这是目犍连尊者在修行中的一个故事。 有一天,释迦牟...

【推荐】制心一处,才能无事不办

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中有花香一篇,说到:庭院中百...

菩萨的修学分成三个阶段

我们可以把菩萨的修学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个,见山是山...

把自己所谓的业障一一摊开

很多人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都会归咎于业障。真是业障...

菩萨为何不应住色布施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 为什么讲忍辱,一...

为什么业力在得果报之前还有机会

为什么这个业力在得果报之前还有机会?我们来看看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