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善业必须要有正确思想来引导

净界法师  2015/02/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善业必须要有正确思想来引导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叫做须赖的居士,名叫须赖。这个居士他受了三皈五戒以后非常精进地修学,严持五戒,供养三宝,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专修忍辱,他给自己的条件就是一生绝对不发脾气。任何人对他的刺激,他选择忍辱,安忍不动。

后来他就从年轻开始学佛,到晚年的时候,他的福报非常地强大,因为他修布施、又持戒、又能够忍辱。他晚年的时候福报大到生命程度呢?连忉利天的天王王帝释都感到害怕。因为帝释看到人世间有一个这么大的福德之人,他很害怕这个人死掉以后会来夺取他的天王的位子。所以,人总是会保护自己啦,帝释就派他的眷属想要去破坏这个人的福报。就派了很多人下去,在须赖的家庭外面跟他吵闹,甚至于拿棍棒去打须赖。

但须赖他本身修忍辱啊,他告诉他自己:我宁可选择忍辱,我要保护我忍辱的功德,我也不能做出负面的回应。所以这些人虽然去打他、骂他,须赖还是选择忍辱。这个时候帝释天他又换了另一个方法,他又派他的天女下来以美色来诱惑须赖,希望破坏他的戒体,但是须赖也是选择——我宁可选择我的持戒的功德,我也不放纵我的烦恼。所以,在顺逆两种因缘的刺激之下,须赖都能够保存他的福报。

这个时候,帝释就非常紧张了,他只好亲自下来跟须赖沟通。他说,你福报这么大,我很害怕。你死了以后,你肯定福德力比我大,来夺取我的天王位子。

须赖说,你不用害怕。他说,我的所有的善业,我是发菩提心的,我要把我的福德往无上菩提的方向走,我的福德绝对不会在人天里面得果报。帝释听了以后就非常欢喜,也安心地离开。

所以就是说,一个美好的善业,它必须有一个非常美好的、正确的思想来引导。因为他的菩提心的引导,使令这个善业不会在人天得可乐的果报。我们都知道,人天果报是杂染的,带业的,带有烦恼和罪业。

所以说,“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就是说,当我们在作意我们来生要去哪里的时候,你一定要注意你现在的思想是什么思想,因为它是生命的主导者。

你现在的思想是跟三恶道相应,你一定会到三恶道去,即便你造了善业,你也是在三恶道里面享受福报;

你现在的思想是人天的五戒十善的思想,你一定会到人天去享受应有的果报;

你现在的思想是净土的思想,你也一定往生净土,你所念的佛有多少、你的福报力有多少,只是影响你品位的高低而已。

所以我们要永远知道,我们的生命是由我们的思想变现出来的。前生变现今生,是这个道理;今生创造来生,也是这个道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每一次的投胎,我们生命不断地在历史重演。假设我们不做出一些改变,我们就活在《楞严经》说的“轮回性”——你前生是什么思想,你今生还是什么思想,然后又去创造一个生命体,生命体又产生一个等流的思想,我们就在那个地方转转转转转……

我们就永远转不出来,直到有一天你遇到了佛法,直到有一天你真正地觉悟,直到有一天你告诉你自己——我一定要改变,你的生命才能够从过去里面跳脱出来。这个就是我们说的“诸法因缘生”。

我们现在可以做一个总结,什么是“诸法因缘生”?六祖大师有一句话讲得好:一切法“不是风动,不是帆动”,是“仁者心动”。

你念头一动,你看看你日常生活当中从白天到晚上,你经常起什么样的念头。一天的念头大概就是你一生的写照。你平常待人处世、顺境逆境,你习惯性用什么思想来面对你的外在的环境,你大概就知道你来生会去哪里,除非你做出改变,否则你的生命已经产生一种强大的等流性。

尤其是你到了五十岁以后,如果你还不改变,你的生命就会定型,你来生的雏形在你内心的世界大概已经规划出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佛弟子最大的事情是什么

在《法华经》里面佛陀告诉我们,释迦佛以一大事因缘出...

只隔了一世见面,就彼此不知不识

佛在过去生行菩萨道时,曾经是帝释天,虽居崇高显荣之...

你死的次数越多,你越了不了

怎么样不死呢?学佛,成了道了,得了解脱道,就不死了...

菩萨应云何慰喻有病的菩萨

壬三、文殊问疾相(三番问答)(分三科)癸一、问疾体...

菩提心生起的四种因缘

大乘佛法对于生死业力,它不像小乘人只有调伏,它更重...

什么样的菩提心不容易退

在《大乘起信论》讲到这个菩提心(整个大乘佛法的根本...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下品下生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

切忌用「临终十念」赌往生

有人说,《观经》讲临终十声就都能往生,那我现在就可...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

人为什么痛苦?

人从哇哇坠地到老死病榻最多不过百年,这在历史长河里...

一心念佛得佛助 不解佛力苦劳碌

我们由前世到今生必定欠了众生很多的债务,债务包括了...

一口吸尽西江水

庞蕴居士参访马祖道一禅师,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

临终十念往生,在心,在缘,在决定

智者大师说为什么以十念为重,五逆十恶的重罪为轻呢?...

【佛教词典】四如实智

【四如实智】 p0443 瑜伽三十六卷二十二页云:云何名为...

【佛教词典】观无量寿佛经约论

全一卷。清代彭际清述。收于卍续藏第三十三册。本书可...

《论语》精华50句

《论语》是孔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在如今社会,仍具现...

老比丘谈笑为佛所诃

一天,在舍卫国只树精舍,正当佛陀在为天人、国王及大...

十句蕴含大智慧的话

1、炫耀什么,缺少什么;掩饰什么,自卑什么。所谓正...

阅藏的用功方法

好,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佛门里常有一句话叫:无事不...

能知道前世并不重要

知道前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自己今生该怎么做。如...

【推荐】及时把情绪处理掉

一个科学家早上起床没找到拖鞋,有点恼火。当他没注意...

学佛信佛需具备哪几种心

修行者的发心可谓千差万别,每一个人的学佛目的不同,...

轮回的真相——十二因缘

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 丙二、别明,分二: 一...

进退从容,积极乐观

人的情感总是希望有所得,以为拥有的东西越多,自己就...

大小乘在思考上有何不同

我们如果读《阿含经》,或者你去读大乘的经典,比如说...

隐藏功德者,邪魔不能害

噶当派的祖师们一向以隐藏功德为本,他们有一句格言:...

为什么听闻的功能当体就是真如本性

是故当知,耳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所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