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讲大妄语的过失与后果

净界法师  2015/02/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讲大妄语的过失与后果

大妄语戒就是膨胀自我,一个菩萨不断的膨胀自我意识,时间久了,你的菩萨戒的戒体、你的菩萨种性也失掉了;取而代之是爱见魔的生起。

壬四、大妄语戒

什么叫妄语呢?就是心口不实,欺诳他人;内心所想的跟嘴巴所说的没有相配合,目的是为了欺诳他人。这当中有小妄语跟大妄语。小妄语就是一般我们的六根─见言不见、不见言见,这种世俗的因缘,心口相违。

那么大妄语呢?就是讲到果证的问题——未得言得,未证言证。我们一般说的——宣说过人之法。这一条戒,主要是针对大妄语,我们说伤害菩萨种性,断除一切的善根,是偏重大妄语来说的。

犯戒过失

杂染成魔: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

妄语相貌:

【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或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诸位菩萨,求彼礼忏,贪其供养。】

损德堕落:

【是一颠迦,销灭佛种,如人以刀断多罗木,佛记是人永殒善根,无复知见,沉三苦海,不成三昧。】

首先我们看违犯大妄语的过失、对菩萨的伤害:

说:六道众生一个凡位的菩萨,他已经离开了身心当中的杀盗淫三种过失,他的三种梵行已经圆满成就,但是如果他有打大妄语的习气,这种过失出现的话,他的大乘三摩地还是不能清净。这个人不断的膨胀自我、妄谈自己修学的功德,甚至于论断自己的果证,最后终将为自己爱见的烦恼魔所控制,而退失他的如来种性。

大妄语的过失──

第一、增长贪爱:你为什么打大妄语呢?因为你贪求名闻利养、贪求别人对你的恭敬供养,贪烦恼在活动。

第二、见烦恼:一个自我意识很重的人,才会高谈自己的果证…邪见嘛!

所有邪见的根本,就是我见;在一念的生灭的五阴身心当中,执著有一个恒常住、不变异的自我;有自我,就会我爱,就会把自己提高;我爱、我慢,就是把自己膨胀。大妄语就会成爱见魔,失如来种,这是对于自利的伤害。

大妄语的相貌──什么叫大妄语呢?

未得谓得,未证言证,这个地方得偏重在菩提智慧,我们没有成就无漏的智慧,宣称自己成就无漏智慧,说你自己大开圆解。未证言证这个是约着涅槃的寂静,证得涅槃等等。或求世间尊胜第一,为了贪求世间美好的名声、得到别人的恭敬。(前面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是见烦恼;这个贪求世间尊圣第一是爱烦恼。)依止爱见烦恼,对前人来说:我已经证到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乃至于辟支佛,(辟支佛的智慧超过阿罗汉,因为辟支佛空性的智慧通达…阿罗汉就像是烧木成炭,辟支佛是烧木成灰,他对爱见烦恼的消灭,是更加的彻底!)乃至于大乘的十地、地前诸位菩萨。

所以大妄语包括三贤位,三贤的加行位─十住、十行、十回向,你只要说你有禅定…(我们判定外凡跟内凡─资粮位跟加行位的重要指标就是禅定。)你只要说你得初禅,就是大妄语了,这是过人之法了!凡夫哪有初禅呢?因为你一个菩萨,你有初禅,那就是加行位的菩萨,那可不是简单,那是内凡加行位——

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遍观诸法性,无假亦无真。

那你对真理的观照,更加透彻了,因为有禅定的加持。你只要讲,你是有上述的情况,在戒法里面,只要你说你在修行的时候,看到很多、很多的众生来向你顶礼、来向你请法、来向你皈依,这个就是大妄语了;为一般人所做不到的,这就是过人之法,只要超越凡夫之法,就叫大妄语了,不一定要说禅定喔。

讲大妄语的目的与后果──

第一个、求彼礼忏。你自我意识特别重,喜欢别人恭敬赞叹你。

第二个、贪求供养。这个人可以说是因小失大,为了贪求生命中,短短的供养跟别人的恭敬,结果把他长远的菩萨道,那种生死成佛大事,完全破坏了。

是一颠迦,消灭佛种。他过去生花了很多时间,参加拜忏、参加听经,点点滴滴,所累积的这些善根,因为一时的贪爱、一时的邪见,整个善根就隐没了。就好像是一个人,用刀去断这个多罗木,(多罗木就是印度的树,长得很茂盛);比喻这个人资粮力,福德智慧资粮,他能够远离杀盗淫,这个人不简单,福慧双修,但是他打大妄语膨胀自我,就像一个人拿刀,把这多罗木的树干整个砍掉,它的枝叶华果也就没有了。

佛记是人,永殒善根。这样对于他的善根,产生永久的伤害,今生也很难建立一个大乘的知见。一个人没有知见,就很可怕了;一个人对生命没有知见,他只好跟着感觉走、跟着妄想走!一个人跟着妄想走,你的菩萨戒戒体当然失掉了,你还是佛种吗?你还是一个生长在佛家的佛种吗?当然不是了!你成为一个标准的三界凡夫了,只是一个有福报的凡夫,如此而已。

所以“沉三界的苦海,不成三昧。”

这段文,讲到打大妄语的过失:第一个增长你的贪爱烦恼,第二个增长邪见,最后断除你过去生,辛辛苦苦所栽培的善根,尤其是你发心去受菩萨戒的戒体也失掉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最可怕的捕风捉影

是非朝朝有,没有现在多!现在社会上的谣言是非,各种...

能守住口业,则成佛一半

九华山有位老尼师,年纪已136岁,身体健朗,从出家至...

一言一行皆成因种:呻号比丘的口业果报

有一个大富长者,家财万贯,金银财宝取用不尽,尤其妻...

是非止于智者

《佛说四十二章经》中说:不说是非难,是说我们在生活...

不要说别人过失,一切错误都归自己

学佛之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也不可以辱骂别人,人人...

「自赞毁他」与「说四众过」

这个口业我们解释一下。在菩萨戒是很重视口业,诸位!...

一牛断三命

佛住世时,弗加沙王由于读诵了《十二因缘经》,体悟到...

佛陀开示四种恶语

佛陀在教化弟子时,经常向弟子们讲说各种恶行与善行,...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是「山门」还是「三门」

当我们进入到佛教寺院时,通常会先经过山门,有时也会...

学佛的三个阶段

简单来说,佛法分为人天乘、解脱乘、菩萨乘。人天乘就...

涅槃的四种差别

我们来看一看,那么这个涅槃跟菩提,到底它会发生什么...

忏悔的必要性——因缘果报有三大理论

我们看甲二的忏悔方法。前面讲到忏悔的善根,这个是灭...

【佛教词典】上乘瑜伽

(术语)瑜伽译言相应,与所观实相相应之义也。虽总通...

【佛教词典】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全一卷。略称阿难问事佛经、阿难问事经。后汉安世高译...

黑社会变莲池海会--佛号功德触动宿世善种子

这是发生在我当内科住院医师时的一件事那个月轮到我照...

如何才是开悟

一、无心可安即可开悟 有一个相当著名的公案: 禅宗的...

圣严法师《怎么样才算是佛教徒呢》

什么是佛法?什么是佛教徒?我经常有机会与各界人士相...

万境本闲,唯心自闹

【原文】 人苦日在烦恼中,尚不知是烦恼;若知是烦恼,...

常吃五类食物易伤大脑

一。过咸食物 人体对食盐的生理需要极低,成人每天7克...

真正的大道不需要任何神通与炫奇

有一次,南泉普愿禅师偶然到达一个村庄,不料见到庄主...

「敦伦尽分」与「百不管」该如何融会贯通

问: 师父您好,印祖三十二字修行纲领中有敦伦尽分,...

唯了生脱死才是生命里的大事

活一百岁跟你活七十岁又有什么差别呢?你财富的多少,...

持名念佛的胜妙功用

疏文:今念佛者,以佛大愿摄受,大力匡持。威莫敢干,...

比比谁更有「道」

井陉县信外道门的很多,我讲经的时候,他们的大老师,...

没空的哥哥

人生无常,把握当下最可靠。 佛典中有这么一则故事:...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钟,是佛教丛林寺院里的号令,清晨的钟声是先急后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