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心地善良必须以实际利益他人来展现

顶果钦哲仁波切  2015/03/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心地善良必须以实际利益他人来展现

众生的数目如虚空般无边无际。然而我们总是认为,我们只和少数众生有所关系。无论居住在什么地方,我们总是喜爱一些人,厌恶一些人,不在乎其余的人。这种对其他众生存有的偏颇和有限的见解,持续使我们生起执著和嗔恨,因而积聚了身陷轮回的业。

如果我们能一瞥过去无尽的生生世世,我们将了解到,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众生不曾是我们的母亲或父亲,而且不只是一次,他们曾是我们许多生世的父母。为了回报他们的爱与大慈,我们应该像证悟者一般,对所有众生生起爱与慈悲。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从内心深处生起带领一切众生证悟成佛的愿望,不遗弃任何一个众生。发起这个誓愿所累积的功德,和这个誓愿所涵盖的众生数量成正比。因此希望救度无数众生的愿望,将能产生无量功德。

拥有一颗善良的心,是达成这个愿望的基础。如同佛陀对波斯匿王所说的:“喔,伟大的国王,你的事业是如此的广大无量。无论你是在行、住、坐、卧,愿你所有的行为、法规和判断都受到善心的启发。如此一来,你将为你的臣民带来无限的利益,并为自己累积无量功德。” “心地善良”是什么?深情地照料今生的父母,肯定是心地善良的证明。然而,父母只不过是无量众生里面的两个众生。真正的心地善良是把所有众生---不只是我们的朋友,也包括敌人和陌生人---当做我们的父母,并去除所有的嗔恨、自私和冷漠。

去想一个你最敌视的人,并视他为你心中最亲爱的人。如果你对某一个亲近的人生起贪爱之心,那么把他视为一个梦中遇到的人,一个缺乏任何真实存在的幻象。

心地善良必须以实际地利益他人来展现。然而,什么是利益他人?毫无疑问的,布施食物、衣服、住所和情感是心地善良的表现,但这种仁慈仍然有限。我们应该努力用一种无限的方法来利益众生,而佛法则是唯一的途径。

我们应该用各种方式来帮助众生,用直接和间接的方式,用行动和祈愿来帮助众生。举例来说,我们可以在蚁冢、养鱼塘或鸟禽养殖场念诵诸佛菩萨的名号,心中生起慈悲,并祈愿:“愿这些动物不再投生轮回恶趣之中。”诸如此类能够真正利益众生的行为有很多很多。当你持续受到利益众生的动机的激励,菩提心---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获得证悟的愿望---将在你心中渐渐开展。 我们不能用表象来评判行为。行为的价值取决于内在的态度。惊人的利他行为可能出自于自我本位的动机---例如期望被人感谢,在来世享受业果---完全和心地善良无关,如此的动机贬损了行为的功德。记住,誓愿带领一切众生解脱的爱与慈悲,乃大乘之正道。

菩提心有两个层面:究竟菩提心和相对菩提心。究竟菩提心是了悟空性;它将随着时间慢慢地在心中成熟。相对菩提心则是根植于爱与慈悲的利他想法和利他行为。深刻地修持相对菩提心一段长时间之后,这种修持将自然而然地转化你的心,直到你了悟究竟菩提心的曙光显现。

彻底了悟空性的菩萨成佛之后,他展现的悲心不会再含有凡俗的、造作的念头。他不会想:“这个众生向我祈求,我必须帮助他。”或“这个众生没有祈愿。”他的慈悲和空性是无所不在且含摄一切的,如此这般的慈悲是离于偏爱分别、执著或嗔恨的。它如同太阳,平等地映照在每一个水面之上,无论水面大或小,清澈或混浊。慈悲是空性自然而然散发出来的光辉,离于概念,超越形述。

这是佛陀利益众生的事业能够如此无边无际的原因。如果你了解这一点,你将明白,即便是吹拂一个发烧病人脸庞的凉爽微风,也都是诸佛的加持和慈悲。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心自在和身自在》

什么叫自在?自在的意思可分身自在和心自在。身自在是...

【推荐】梦参老和尚谈修行

离开纽约不到四年,这次重回纽约,我问了很多道友:有...

修行有没有窍门和捷径

在打七当中,有不少的人问怎么做功夫,问自己究竟应该...

善人与善根人的区别

善人和善根人,什么叫善根人他曾经修过行,曾经见佛闻...

学菩萨精神,走菩萨路

既然要学菩萨精神,走菩萨的道路,就必须时时立下善的...

十种逆境为道场

一、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乃生。贪欲生,必破...

大安法师:佛法的修行就是修心

世间有一类修行人,他也知道修行很可贵,也发心修行,...

略释《四料简》要义

佛教的大纲,不外乎五宗。这五宗是:律,教,禅,密,净...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慎勿于此十种对境犯淫

【原文】 闺秀岂容玷辱。一生名节攸关。六亲体面没遮栏...

为何阻挡他人护持寺院等同谤僧及破灭三宝

问: 为什么说阻挡他人护持寺院等同谤僧及破灭三宝?...

莫失好时,若失好时则不可救

讲完信、愿、持名,佛陀为什么又讲今现在说法呢? 这个...

动物对地球和人类的独特贡献

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动物,装点出一个缤纷美丽的世界...

【佛教词典】曹溪

(一)位于韶州(今广东曲江县东南)之河。发源于狗耳岭...

【佛教词典】非时食

(术语)非时之食也。谓过日中而食者。律中制之为戒法...

卖身割肉供养誓成佛

一日,世尊欲为大众开示涅槃的胜妙功德,以大悲心宣说...

两个人同时布施,为何差别那么大

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 这个是...

情重是堕三恶道之因

佛在楞严经中指出六道轮回中的众生:纯想即飞(生天)...

下品下生往生之后的情形

舍报往生 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

圣严法师:得了忧郁症要怎么办

问: 因忧郁症轻生的情形经常发生,虽然很多人还没有...

四位比丘尼的往生事迹

彭际清居士说:在我的家乡吴县,十多年来往生有证明的...

出离心要从哪里生起

菩提心先从出离心作基础,有三个:第一个,思惟生死过...

人不成熟的六个特征

人并不因为你的年龄大而成熟,也不因为你的年龄小而不...

不念佛则获罪无量

请看下面。第三十八段: 不念佛则获罪无量 由于菩萨有...

我们的眼睛总是在「看」

我们天天学戒律,佛教我们防非止恶。吃饭、穿衣、说话...

为何觉得净土很难去

问: 南无阿弥陀佛!善知识说现在能够学佛,是过去恒河...

悟公上人《大智禅寺开示》

【二○○五年十月十八日至十九日(圆寂前一个多月,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