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欲论人者先自论,欲知人者先自知

2015/08/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欲论人者先自论,欲知人者先自知

人生活在人群中,都希望对自己、对他人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可是要怎样才能认识自己、认识别人?这一条就是告诉我们:无论是评价还是了解他人,都要先从自己开始。因为修身就是修自己,而不是修别人。

所以说“欲论人者先自论”,想要议论他人的善恶得失,先要评论自己的好丑高低。自己并不是十全十美,怎么能要求别人完美无缺?从中外历史上看,许多口若悬河的“评论家”,往往都没有大的作为,自己的道德也受到当时和后世的抨击。一个人整天眼睛向外,忙于对外面品头论足,就很难回头观察自己、提升自己。

而一个人对自己有准确的评判,说明他能常常回头反省自己,自然会努力改正过失,不断提高德行学问。自己改过都怕来不及,怎么还有时间去议论他人的得失呢?同时,一个爱惜自己名誉、不愿受人恶意批评的君子,也不会随便去议论别人,惟恐言语、传闻有出入,冤枉、伤害对方,误导大众,这就是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是对自己、对他人、对大众负责任的正确态度。

“欲知人者先自知”,想要了解别人,首先要了解自己。自知者智,知人者明,了解自己才是根本。如果对自己都不了解,又怎么能够真正了解他人呢?所有的生命是一个共同体,人性是相通的。如同大海浮沤,似乎各有不同,当我把自己的水泡打破,看清楚自己只是海的一分子,自然就看清楚了:原来所有的水泡和自己并没差别,都是海的一部分,共同组成海的壮阔。如果困守在自己的小水泡中,想要看清楚其他水泡是没有办法的。所以,深入了解自己,才是了解他人、了解世界的最好方法。

——辑自《格言别录白话赏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不要老回头看过去的痛苦

要谈心理的健康。要想心理健康,就要从心调整对环境的...

【推荐】成事不必在我,随喜一切功德

学道之人虑宜远,思宜近。事上宜虔,接下宜谦,处同辈...

只要有心就能渡

一直以来,敏敏都有一个理想,要写一本书。敏敏的文笔...

圣严法师:顺境与逆境

工作中难免有顺境、逆境,很多人都怕碰到逆境,觉得挫...

曾国藩的人生六戒

曾国藩是春秋战国时代曾子的七十世孙。他是中国近代政...

人有八种德能

《阿毗昙论》讲人有八种德能: 第一, 人聪明。你看人...

人生在世谁最可靠

今晚我有机会在此与各位宣讲佛理,真是高兴。现在我要...

最根本的世间善法

太虚法师讲过一句话:人成即佛成。说的是:我们在人世...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注音版】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为什么出家人都姓释

为什么出家人都姓释? 这是从东晋时代,有一位叫道安...

我们什么时候因为别人而改变过

平心而论,每一个人的改变只有一种情况,就是他自己要...

如何度化家人学佛

学佛的师兄弟们大概都想让家里人也学佛。我也不例外,...

学习《印祖文钞》的重要性

好,各位莲友,南无阿弥陀佛。大家都是念佛,期同往生...

【佛教词典】佛事

(杂语)指凡诸佛之教化,谓之佛事。观无量寿经曰:于...

【佛教词典】恭敬头

梵呗之一种。又作略梵。法事之初,为赞叹佛德,表示恭...

娑婆世界道难成

【娑婆魔外事纵横,寂灭无如安养城。苦乐双忘名极乐,...

后得智的五种分别

后得无分别智有五种,谓通达、随念、安立、和合、如意...

何谓「五毒心」

佛门把贪、嗔、痴、慢、疑叫做五毒心。因为有了它们的...

昌臻法师《学佛必须忍辱》

忍辱,从世间法来说,这是一个做人处世、待人接物的修...

宝箧塔是什么意思

问: 师父,咱们读诵《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

净土所有依报正报,皆是本觉妙明

群典者,引诸经论以证明,言非臆见也。详如义理部类二...

明旸法师:出家有三种不同的意义

佛陀普度众生,跟他出家学道的有五众弟子,一、沙弥...

不吃鱼的10个原因

1.疼痛:鱼类同样有大脑和神经系统,正像所有动物包括...

圣严法师《积极的人生观》

何谓积极?时时地生活于现在,不将生命的时光浪费在对...

做梦的五个原因

总是被问梦见什么什么是怎么回事,好像佛教就是要帮别...

如何知道这个人能够承担大事业

修行人顺顺境境的、平平安安地过日子不是很好吗?为什...

心力跟佛力是不能分开的

回顾中国两千年的佛教历史,我们会发觉中国佛教在这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