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成事不必在我,随喜一切功德

净界法师  2015/04/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成事不必在我,随喜一切功德

学道之人虑宜远,思宜近。事上宜虔,接下宜谦,处同辈宜退让。(蕅益大师《灵峰宗论》)

虑宜远,思宜近。我们在做计划的时候,要有一个远大的计划、远大的目标,但是我们在思、在考虑的时候,要切合实际,要有一个明确的下手处。就是我们在下手的时候一定要按部就班,有一个次第,有一个下手处,叫“近”。

事上宜虔,接下宜谦,处同辈宜退让。前面的功德是偏重在自己的受用的身口意的功德,这以下是说明你从自己受用的功德你出来,待人处世跟人接触的时候,你应该是什么态度呢?就是讲人跟人之间的相处之道。我们跟众生接触有三种情况:或者是长辈;或者是下辈;或者是同辈,这当中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事上宜虔”,我们对于长辈要有虔诚恭敬的心。长辈当然在福德智慧的资粮都超过我们。如果我们对长辈有所虔诚恭敬,我们能够得到长辈的摄受、长辈的教化,在整个成长过程我们就能够减少很多的错误、避免很多冤枉的路。我们对长辈的恭敬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利益,我们尽量地对长辈、师长有恭敬的心,对自己有很大的利益。

“接下宜谦”,对于比较苦恼的众生,刚刚来到三宝地,烦恼也重,福德智慧的资粮也不够。但是我们应该要知道,他有一念的善根都很难得,我们应该要更加地谦虚、慈悲地来摄受他,不要用自己的标准要求他,多一分的慈悲,这个是对下的态度。

“处同辈宜退让”,对同辈,就是能够“退”跟“让”。人跟人相处之道的确是非常不容易。从现实的经验上来看,我们对于同辈、对于长辈的人相处是比较容易做到。对于功德比我们大的人我们容易生恭敬心,对于下辈的人生慈悲心这也容易,最难的是同辈,尤其是戒腊相同的。同戒跟同戒的人相处,这当中就有些问题存在。那这怎么办呢?

古德就讲出一个偈颂,我们从这个偈颂可以稍微体会一下。他把修行用插秧来比喻:“手抱青秧插满田”,说我们今天修行这件事情就像插秧一样,在青田当中插上无量无边功德的秧。那么这个插秧是什么态度呢?第一个态度就是“低头便是水中天”,你一定是低头。插秧,你头抬得高高的,秧就插不整齐了。“身心清净方为道,原来退后是向前”,你一定是要身心清净地退后,原来退后是向前。所以插秧的意思就是说:第一个,你要低头。第二个,你还得往后退,插秧不是往前插的,它是一步一步往后退。

我们同辈之间最容易有嫉妒心、胜负心,但是这个嫉妒心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伤害,嫉妒的心使令我们很难跟别人学习,使令我们的胸量变成非常地狭隘。所以我们应该思惟“原来退后是向前”,人跟人之间的相处,其实你能够退让,能够在整个菩提道中,在趋向于五分法身那个无漏的功德当中其实你是向前。

人的见地的确很重要!我们今天不要看一时的成败,“不争一时、要争千秋”。你有这样的见地,你才容易在同辈当中有所退让。成事不必在我,随喜一切功德。这就是我们待人处世之道,对同辈尽量退让。退让,你绝对不会吃亏的,“原来退后是向前”,就是这句话的道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为何越是亲近的人越容易吵架

我们有时候宣传佛法,也会尽己所能去跟周围的人去讲佛...

委曲求全算不算无我

我有一个朋友,某天受到家人一致地指责,他为了顾全家...

「恶知识」都有哪一些

这个恶知识再解释一下子。在其他的经论上讲,恶知识有...

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朋友之间的友谊不是靠甜言蜜语来维系的,真正的友谊是...

为何要用别人的福报优点,来虐待自己

我们为什么会不肯随喜功德呢?最主要就是心里有嫉妒的...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认为别人是什么样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认为别人是什么样。你不能容忍他...

逆境也能种福田,看你怎么善用其心

我们只要能够善用其心,都是我们修福德的机会。第一个...

别人伤害我们的时候该如何对待

现在的众生烦恼习气很重,很容易生气,乃至于说你随便...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心无自体,它是缘生缘灭

佛告阿难,汝今说言,由法生故,种种心生,随所合处,...

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皆得解脱

观世音菩萨,现今极乐世界一生即可续补佛位的大菩萨。...

整天奔波忙碌为了什么

我们人都有这种习性:虽然知道死无定期,但因日日见不...

如何避免飞来横祸

问: 人生总有一些不如意事,有时飞来横祸,应怎么避...

【佛教词典】心咒

(术语)诸尊之神咒,有大咒小咒一字咒三种。一字咒谓...

【佛教词典】圣教序

即指御制序。一部新的经论译成时,为嘉许译者,皇帝亲...

爱极乐胜过爱娑婆

善导大师在《般舟赞》中说到:须知入净土之缘起,出娑...

佛教徒为什么不可以在佛像前随便坐

问: 佛教徒为什么不可以在佛像前随便坐呢? 答: 归敬...

观音菩萨的化世因缘

观音菩萨是佛教里众多大菩萨中的一员,但是观世音菩萨...

生死轮回的根源

我们再看第二段,用诸妄想。这是关键点。 我们今天生...

印祖开示如何对治瞋恚

本文节选自《印光法师文钞示净土法门及对治瞋恚等义》...

给亡者做佛事为何要做七七四十九天

【无常大鬼。不期而到。冥冥游神。未知罪福。七七日内...

惟觉老和尚佛法禅法问答

问:惟觉老和尚传的禅法,有什么特色? 我现在的教法...

失去了就是凶,得到了就是吉吗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什么叫凶?什么叫吉?失去了就...

人人有爱心,社会就能净化

诸位同修: 现在的社会,需要充分的大爱之心,如果人...

佛说生病十因缘

《佛医经》提出,人得病有十因缘: 一者久坐不饭,二...

心随境转,心也跟着生灭

随着我们佛法修学时间的增长,我们整个修学的功夫也应...

生孩子难产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

【何以故。是产难时。有无数恶鬼。及魍魉精魅。欲食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