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心无自体,它是缘生缘灭

净界法师  2018/11/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心无自体,它是缘生缘灭

佛告阿难,汝今说言,由法生故,种种心生,随所合处,心随有者。

这个“牒”字,就把阿难尊者他所执着的相貌,把它“牒”,就是很明白地先指出来。佛陀告诉阿难尊者说:你的意思是不是说,由法生故,种种心生;随所合处,心随有者……

前面阿难尊者是引用佛陀两段的开示: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但是以下的经文真正引用的是下面那一段,就是,因为有种种的果报诸法的刺激,所以就使令我种种善恶心念产生。所以,我的心在哪里,那看哪一个境来刺激我;谁刺激我,我的心就在那里。

这个就是他引用的第二段,“随所合处,心随有者”,我的心跟哪一个境:我在听声音的时候,我的心就在声音当中;我在看花的时候,我的心就在花当中。就是由法生故,种种心生。是这个道理。

我们看佛陀的破斥。正破,破无体跟破有体。看破这一念心无自体。

是心无体,则无所合。若无有体而能合者,则十九界因七尘合。是义不然。

你说是由法生故而种种心生,所以你的心的处所是不决定的,变来变去的。佛陀就分成两种情况:第一个,它是没有自体的;第二个,有自体的。

先看没有自体的。如果我们这一念心是没有自体的,我们讲离尘无体,离开了这一念境,它的体就不存在了。这样讲,就是没有所谓的合不合了。它没有自体,没有自体就没有处所,它只是一个虚妄的影像。一个虚妄的影像,怎么能够跟外境相合呢?

如果你说这个心是没有自体的,只是一个影像能够跟外境相合,那这样讲的话,这个十九界就可以跟第七尘相合。佛法没有所谓第十九界,只有六根六尘六识十八界。佛法是讲六尘,没有第七尘。那就是一个不存在的东西去跟一个不存在的东西相合,这个道理是不能成立的,因为你心是没有体的。这个“是心无体”,其实答案就出来了。佛陀告诉我们“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佛陀的意思就是在讲这个心无自体,它是缘生缘灭,是这个道理。

没有自体,不是说没有作用。我希望大家“即空、即假、即中”。空是空掉它的自体,即假是因缘,它有它的刹那刹那的生灭作用,所以即空、即假、即中。比如说有人告诉你,诶,你这个人很好啊!“你这个人很好”,这是一个境,来刺激你的时候,你很欢喜。有人说“你这个人很糟糕”,你产生瞋心。

“你这个人很好”,我们的心是去攀缘“你这个人很好”的音声才产生欢喜心。当你这个话忘掉的时候,你这个欢喜心就消失了,它离开尘境没有自体的,它只是一个缘生缘灭的影像。当你看到你这一念心是没有根源的,没有自体,只是一个缘生缘灭的影像,这个时候你再来看人生,真的是一场梦。就像古人说的:梦里明明有六趣,醒后空空无大千。所以古人讲的人生几十年,其实就是一场梦,如梦如幻。当然佛陀在破的时候,是破那个妄的自体,但是这个梦不表示它没有作用。

我们要借假修真,我们到时候还是要这个念头去修行,只是说我们知道妄想没有自体,我们不随它转。你这个时候是菩萨的愿力,发自内心做你该做的事,而不是做你想做的事,从一种情绪化的心态变成一种菩萨的愿力。这个愿力不是外境刺激的,是发自内心的,称性起修。这一点不一样。我们讲明心见性,明心见性的人还是会起烦恼,跟我们一样,还是所有的烦恼都没有减少,但是他不会随烦恼而转,差别在这个地方。

这个地方的关键在“是心无体”,这句话大家好好参一参。这一念心,离开了六尘找不到它的自体,它只是一个生灭的影像。这个就是我们说的“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是这个道理。

《楞严经》的重点只有四个字,就是要我们“回光返照”。每一个念头起来,回光返照:这一念心是哪里来的?如果这一念心是外境的刺激产生的,这一念心你要舍掉;如果你这一念心是你的愿力产生的,那你这一念心你要顺从它,它怎么样想,你就怎么做,你要产生行动。判定方式就是问一句话,经常要问一句话——“你从哪里来”,你要经常问这句话。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看到他人不好,实际是心不清净

看到他人不好,实际上是自己的心不清净。就像一块脏兮...

知身是幻--离婆多尊者的证道因缘

离婆多,此云星宿。父母祷星而生,遂以为名。《弥陀略...

【佛学漫画】一心三藏

虽言有“三”,实则也是直指“一实相”,就是指万法都...

十二因缘

一、前言 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流转的...

这两种身份对我们都很重要

《法华经》有一句话说: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

「心净则国土净」与「厌离娑婆」有没有冲突

问: 请师父慈悲开示,心净则国土净,与厌离娑婆有没有...

【推荐】以平常心来看待祸福

有句话:否定加否定等于肯定。此所谓:泰极否来。阴盛...

大安法师:心情浮躁时如何通过念佛求得安宁

问: 我自己的一个问题,我心非常浮躁,怎么都静不下...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烤鸡鸭背后的真相

学习传统文化一年多了,今年四月,偶然回家乡一趟,闻...

【推荐】把握机会此生务必往生净土

比如贩东西的人,花一钱成本,赚得两钱,就定会自生欢...

清定上师《心经开示录》

观自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

【推荐】改变价值观——执着变洒脱

快乐无忧是名为佛 禅宗有一位祖师说:快乐无忧,是名为...

【佛教词典】四道

(名数)道者涅槃之道路也。乘此可到涅槃之城,故名道...

【佛教词典】佛心

其义有三:(一)指如来充满慈爱(大慈悲)之心。观无量...

持名念佛的胜妙功用

疏文:今念佛者,以佛大愿摄受,大力匡持。威莫敢干,...

情执是修行的大障碍

除了名利之外,还有一个情字也要放下,夫妻之情、父子...

以和气迎人,以静气养身

以和气迎人,则乖沴灭;以正气接物,则妖气消;以浩气...

【推荐】念佛还要持戒

一、念佛,体会佛的心愿,就会照戒律去做 (一)以为受持...

如何看待职场上的公平问题

人人都希望公平,但世上有百分之百公平的事吗?譬如在...

圣严法师《地藏菩萨的本誓愿力》

此善男子发心已来,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久已...

何为傲慢

唐朝有个赫赫有名的大将郭子仪,安禄山叛乱时,任朔方...

临终时靠音声特别稳当

净土宗它强调临终的正念,整个成败就在临终的时候,所...

净界法师:唯识学对于妄想的两种分类

第六意识在受用外境时,包括了受用跟想像,也就是受用...

在八种因缘下布施,将获得殊胜功德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向比丘们开示:如...

何以拜佛能罪灭河沙

佛教主张礼拜佛、菩萨圣像,当然它有很深的哲义存在。...

清初高僧截流大师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今天我们先讲一点玄妙的,难以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