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静坐念佛五点记数法

净界法师  2015/10/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静坐念佛五点记数法

此念佛法门的妙用在于,五方轮转避免了止于一点时容易昏沉,安住大地、十句成片又避免了散乱,如此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执持名号」,一句弥陀念诵听!

一句弥陀当然是我们所皈依的境,什么是弥陀?当中有观想、观相、持名,古德开示我们末法众生心思散乱,观想、观相很难成就,以名号为所观境最为简易和稳当。所以我们根本的皈依处、根本的法宝是名号,来总持阿弥陀佛的功德。

所以在我们整个修行过程的所观境,不管是礼拜,不管是经行,不管是静坐,你的身体动作有所变化,你的所缘境永远是佛号。佛号怎么去忆念呢?有三个次第,第一个「念」,念从心起,它是从你皈依的心情生起的。我们去忆念,一定要有个所观境,然后来创造个声相,或者是四字或者是六字,然后再把它听回去。念、诵、听,这样就是一个专注的力量,一句弥陀念诵听!慢慢我们达到成片,十句成片三三四,我们把佛号十句当成一个循环。印光大师也说「三三四」,分成三段,念三句、念三句、念四句,产生一种固定的韵调、相续力。

在静坐念佛的时候,学人自己有一些小的心得可以给大家作个参考:静坐五点记数法。因为我们静坐是不能掐珠的,你静坐的时候,手动是会生病的,印光大师说静坐的时候掐珠是「身劳神动,久则成病」,所以我们在静坐时候的记数,可以在大地上安立五个点。

每一个点都念十声佛号,三三四,念完第一点移到第二个点,再念十句,再移到第三个点,乃至第四个点,到最后第五个点,这样五个点成一片,刚好五十句佛号为一片。

我们念五点记数法有四点要注意的:

第一「安置地轮,令心下沉」,这五个点一定要把它安置在大地上,这点很重要!在我们中国的调身方法有很多的宗派,但是共同的原则「使令身体下实上虚」,一定是下半身要用力,上半身要放松的。「下实」,腰部以下一定要用力,不管你走路也好,拜佛也好,一定是下半身用力,上半身完全放松。你看打拳,不管少林拳、太极拳都是这样子,少林拳你要先站马步三个月,就是要落地生根,把脚的抓力练得扎实。

太极拳就更明显了,你看高手在打太极拳,他的上半身是完全放松的,但是他的下半身非常的有力量,你要推他都推不倒的,但他的上半身就像棉花一样,这是一个调身方法。

为什么这样调身?因为我们身体「地水火风」,你一定是要把「火」往下降,把「水」调上来,这叫「炼丹」。道家炼丹是气沉丹田,把火往下降,然后把舌头抵住上颚,把甘露水调到舌头上,这是「炼丹」。但是一般来说,「火」比较轻,「水」比较重,只要稍不注意,「火」就往上升,「水」就往下降,「火」在上面烧,锅子上没水,这锅子就烧破了,就头痛了、头晕了…等等,所以有些人不善修行就容易头痛、头晕,这是他的「火」气上升。有些更离谱的是,火气一上升就去喝冬瓜茶,喝一些降火的东西,你把火气消掉了,就变成脾胃寒冷,胃寒就没有消化力。其实我们身体的温度,地水火风的「火大」很重要,你的消化系统的关键在温度,你的肠胃没有温度,吃东西是没办法消化的。所以「火」本身不是把它消灭,是把它「还本归元」,导引到下部去。

所以忏公师父强调拜佛「脚掌用力,上半身放松」,这是调身很重要的方法。真正的拜佛方法,一个会拜佛的人,不管天气多热,不管他拜几拜,上半身是不能流汗的,只有下半身可以流汗,这个人是拜佛的高手。

有些人拜佛,我看他拜得满头大汗,拜得太急燥,「火」气上升,心浮气燥怎么感应道交呢?你刚开始拜佛,头部流汗,到第二个阶段,头部不流汗,上半身流汗。这是不错的,但还是要再进步。到最后,你整个上半身都不流汗,一点汗都没有。天气热的时候,你整个下半身都是湿的,这就拜对了。你这个心非常的寂静,调身、调息、调心,你都调对了。所以不管我们修什么行,一定要让心往下沉,所以止观的所缘境不能在腰部以上。

有人弘扬净土法门,教人把佛号放在眉间,这是没有看经论的人胡说八道!如果这样子修,你一天念十几句佛号没事,如果用功的人一定头痛,「心之所在,气之所在」!你专心在头部,气就往上冲!这不能开玩笑的,有人教人把心放在头顶上,那都是误人子弟!我希望修净土的人要多多看看祖师的开示,不要自己创出个方法。

所有修行的所缘境,一定要放在腰部以下,放在大地绝对没有过失;放在丹田还有点过失,有百分之九十的优点,有百分之十的缺点,有种种功德,也有种种过失。离开身体放在地上,是完全没有过失的!

所以这地方我们要注意,一定要把心往下沉,让火气往下降,舌头轻轻的顶上颚,甘露水往上升。甘露水上来,火气下来,这时候你身体能够寂静,身体寂静,内心也容易寂静。

在台北有个信徒跟我说「他念佛念得很头痛!」我说「怎么会头痛?」他说「印光大师要我们听佛号的声音,一句弥陀念诵听!」我说「你怎么听?」,「用耳朵听,就注意耳朵!」

念诵听不是注意耳朵,我们耳朵听声音是三百六十度,你不要注意耳朵,你要注意佛号。我举个例子,虽然我们假藉耳朵,不要注意耳朵,耳朵不是我们的所缘境。我们假设钓鱼,钓鱼要钓鱼竿么,对不对!但是钓鱼的时候,你不会注意钓鱼竿,你会注意鱼吧!懂吗!钓鱼竿只是个前方便而已。你听就好,不要注意耳朵,你要取的所缘境是佛号,要你听是要你去注意那个东西,你的所缘境永远是佛号,让整个佛号的位置是在下面的!

我们讲到静坐五点记数法,在静坐的时候要让心往下缘,下半身不能用力,因为静坐的时候全身要放松,不像拜佛、经行的时候,你可以靠脚的用力让气往下沉。

但是静坐的时候全身都放松,怎么让心往下沉?靠「心」来控制,就是你的心要注意大地,靠「心」的力量把气血往下降,所以是「安置地轮,令心下沉」,这是第一点要注意的!

二、「所缘行相,清楚分明」:你要知道,你所皈依的是弥陀圣号,是你所缘的行相,不管你是拜佛、经行,还是静坐,我们调身方便不能老是站着,有时候站着,有时候坐着,让身体动一动,静一静,这都是调身方便,但是你心中的所缘境,是去忆念弥陀的圣号,永远是佛号的声音,这个所缘境要清楚分明现前。

三、「宁可少念,不可草率」:我们念佛的时候不要贪多,你一定要要求心中的佛号要清楚分明,念的清清楚楚,嘴巴诵的清清楚楚,耳朵听的清清楚楚,要明确而有力量!

我们过去在佛学院,我们几个念佛的法师,我们的自我标准是五点记数法,从第一点到第五点,如果走到第三点打妄想,你已经不知道你念到哪一点?这一片从来,重新开始。破碎的这一片就不要了,这样给自己一个警惕心!

念佛时没人督促你,念得好没人知道,念得坏也没人管你。我们因地的时候,养成一种含糊儱侗的等流性,你临命终的时候,很自然就含糊儱侗昏昧状态。所以你平时就要要求每一句佛号清楚分明地现前,含糊儱侗就重头开始。这样的警惕心,养成你一种对佛号的皈依,清楚分明有力量!

诸位想想看我们临命终的时候,你跟弥陀感应道交就是那一念,并不是多啊,是当下这一念!而这一念是你平常训练而来的,你平常含糊儱侗,临终那一念也就含糊儱侗,当然抵不过烦恼跟业力!所以平常念佛就要求你自己一种严格的质量管理,念不好就重来,你就会要求自己专心。

四、「先依记数,再求圆融」:我们一般人是容易懈怠,反正我一天「心不离佛」,其实你不是「心不离佛」,是你念佛时间很少,打妄想时间多!所以你要有自己的定课,每一天有一定的静坐,要求你念几片才结束。

我们这方法,我是念六字的可能比较慢,念十片要二十五分钟,念二十片就要五十分钟,一天念二十片就很不错了!刚开始可以不要要求那么高,自己先念五片看看,完整的五片!中间有错乱重来!你试试看,你会发现念五片是相当不容易的,你才知道你的妄想打得多厉害!妄想等流性的势力用佛号来取代,刚开始是不容易的;但是一开始你勉强自己,因为你心念不改变,念头不改变,「打的念头死,许汝法身活」!念头在因地时候不好好调伏过去,你临命终时完蛋的!

所以你要趁你精神体力好的时候,赶快把你强大的烦恼妄想的势力扭转过来,让你心中佛号永远是最强的势力,妄想虽然不能断,起码淡薄一点。

刚开始先记数,然后你的佛号运转正常了,你记数也好,不记数也好,行住坐卧「五点记数法:一句弥陀念诵听,十句成片三三四」;「五点记数法」都不用了,你的佛号就任运现前。但是刚开始先有个目标会好一点!

「执持名号,一心不乱」,「执持」就是把东西给抓住,这个地方是要抓住佛号,你的心要抓住佛号,怎么抓呢?一句佛号念、诵、听!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心乱就不要念佛持咒了吗

问: 师父,念佛时如何做到心定,静心。心无杂念的境...

避免横死、灾难的方法

1、念药师咒 药师经说:复次,曼殊室利,彼药师琉璃光...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这...

李炳南居士《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1.西方极乐世界从什么地方去? 从心上去。这个问题必...

大安法师:念佛法门能够令我们离开魔障

念佛法门有佛力的加持,还能够令我们在修行的过程当中...

倓虚大师开示随息念佛法

还有一种最方便的法子,就是呼吸念佛。 行人端身正坐,...

念一句佛菩萨名号,功德无量

何以故,诸佛具足万德庄严,诸菩萨六波罗蜜以度无量众...

不净观是对治淫欲心的方法

纲常名教之防,莫过于礼。男女有别,非礼勿视,便是戒...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持咒不可作降魔想,起嗔恨心,魔是妄想

一切境界都是幻境,由于轻昏觉照不明,出现种种虚幻现...

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

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人愤怒的那一个瞬间,智商是...

人生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果,只有过程

空性的智慧,它是一心三观的前方便。一个人没有经过空...

每天都要上香吗,还是心到就可以了?

问: 师父,像我们初学佛法的人,是每天都去上香拜佛...

【佛教词典】殿堂

为佛寺中各重要屋宇之总称。殿,系安奉佛菩萨像以供礼...

【佛教词典】偏真

又名单空,即小乘偏向于空的真理。...

一个80后学佛后的蜕变

我是实行计划生育后出生的第一批80后,有着80后典型的...

衣食之中无道心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

修习净土的人常犯两个毛病

整个净土成败的关键,就是在发愿。我们心中都有很多的...

如何做一个佛弟子

问: 如何做一个佛弟子?佛弟子应该如何行善? 慧律法...

身陷惑网者,必囚生死狱——不思维无常的过患

云何犹不知,身陷惑网者,必囚生死狱,正入死神口。 此...

行住坐卧都不影响修行

我们修行,行住坐卧都不影响你修行,吃饭不影响你修行...

广行财布施才能赚取财富

1、勤劳不一定能致富。 我们经常见闻勤劳可以致富的宣...

口业清净了,首先利益的是自己

口有四种过恶:两舌、恶口、妄语、绮语。两舌就是斗乱...

跟佛菩萨感应道交,必须具备一些条件

为什么我们要打佛七? 因为要跟佛菩萨感应道交,必须具...

净界法师:禅观与净土(基础篇)

禅观与净土,它的重点就是把大乘的禅观跟净土的念佛做...

深陷感情深渊

表姑今年四十来岁了,先后经历了三段婚姻。现在婚姻又...

三个小孩供养白珠

无量劫以前,一切度佛于世间弘扬佛法。一日,佛陀和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