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感应道交是双方面的事情

净界法师  2015/10/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感应道交是双方面的事情

佛号是一个广大的无量光无量寿,但是问题是,是谁去念这句佛号是很重要。

你是用一念心去念这个佛号,能念的心是主导者。

我们现在问大家一个问题,你念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地方有两种力量,第一个能念的心,第二个所念的佛,谁是主动谁是被动?当然你的心是主动嘛!佛是被动配合的。

佛陀度化众生是有条件的度化众生,这个地方修净土宗的人,你绝对要认识一个道理:佛陀对我们的救拔是在因缘的情况下救拔,诸法因缘生是整个大乘佛教的共识,你违背了诸法因缘生,那你就不是佛教徒了。

我们看经典上讲到感应道交,“众生心垢净”,然后“菩萨影现中”;“是人终时,心不颠倒”,然后“即得往生阿弥陀佛国土”。佛陀对我们的救拔,是在我们正念分明的情况之下才能够产生救拔的。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句佛号,在一百个人的内心当中,在一千个人念的时候,它产生的效果会不一样。这个就是诸法因缘生,你内心的准备是很重要。

我们当然不可能广泛地学习,但是我个人认为修净土宗的人你至少要明白三个道理,你才可以去念这个佛号。

第一个,你要能够了解弥陀,阿弥陀佛的功德有哪些?

你念这句佛号背后有四十八愿,你四十八愿完全不懂,你很难产生一个强烈的皈依心,念佛最重要就是一心归命通身靠倒,临命终的时候顺从本愿,但问题是你对本愿完全不了解。信心是建立在正见的基础之上才有所谓的信心,所以你对四十八愿完全不熟悉的人,你这个佛号念起来是没有力量的,所以你要了解弥陀。

第二个你要了解净土,念佛不是目的,你是为了求生净土才念佛的,这个不要忘了。

所以念佛是有愿力的,是有目标的,我们不是为了念佛而念佛的,我们是为了求生净土而念佛的。所以你对净土一无所知,你说我来生要去的地方我完全不了解,但是我很想要去,不合乎道理,不可能!

我们不可能对一个陌生的东西产生愿力,不可能!你说我要移民到美国去,我对美国一无所知,不可能有这种事情!所以你要能够了解弥陀,你才能产生一种坚定的愿力,我一定要往生,我一定要厌离娑婆世界,就是明白净土的庄严。

了解弥陀、了解净土,第三个,你要了解你自己。

临命终的时候不是简单的因缘呐,你过去生的业力,你今生的烦恼,到临命终的时候腊月三十算总账,它不会跟你客气的,所以临命终的时候是百感交集的,善恶交攻。

我们造了很多善,但是可也造了很多恶。你面对你内心的状态,你菩萨怎么“安住”?你一定要把你的问题调伏了,佛力才会进来的。没有一个人是在颠倒的情况往生的,没有一个人。

问题不是佛陀要不要救拔你,佛陀是在一个有因缘的情况之下才能够产生救拔的,如果说你不管颠倒也好,你不管正念也好,佛陀一定可以救你,那这样子净土宗变成“他生”,“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就是离开你一念心性之外有一个决定性的力量,它可以控制你的生命,那这个净土宗变成他生的思想喽,他生就是外道、上帝的思想啦!

所以净土宗的感应道交是要建立在“诸法因缘生”的情况之下,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做好正念的准备,佛陀的力量才能够进来。

我必须强调一个观念,感应道交是双方面的事情,佛力是准备好了,我们准备好了没有?我们的正念准备好了没有?我们的信愿行三资粮准备好了没有?

感应道交是双方面的事情。如果我们没有准备,佛陀可以把我们这件事办好,那我们现在就不会再流转了,是不是这个道理?

所以,你除了了解弥陀、了解净土,第三个你要了解自己。

我们不可能广泛学习,经典太多,但是你一定要知道如何了解弥陀,建立信心,如何了解净土,建立你的愿力,第三个如何自己,破除你身心的障碍。我个人觉得这三个缺一不可,缺一不可。

那么这就是我们要研究教理的原因。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极乐世界不能用业力去召感

净土宗的人有一个盲点,以为修福报就会到净土去,很多...

绝食求往生这样可以吗

问: 有一位女居士,因为婚姻失败,十分痛苦,不想活...

净业行人万万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

修净业人,断断不可求来生人天福乐,及来生出家为僧等...

阿弥陀佛四十八种德相

兹据净土三经及祖师之释,略明阿弥陀佛四十八种德相。...

莲池大师以十重法义别释净土教法兴起所因

序文 别则专就此经,复有十义:一、大悲悯念末法,为作...

修净土最忌讳夹杂

大凡修净土人,最忌是夹杂。何谓夹杂?即是又讽经,又...

做善事不忘念佛

有些人抱着一些疑惑,有的要求子,求健康的,也做了许...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达到了至诚心

问: 至诚心是何标准?我怎么知道自己是否达到了至诚...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人生的真正价值

这里在座大多是青年学子。二十年或三十年前,我们来到...

修行要抓住这三个要点

第一点,修行一定要依照佛祖的言教。 以佛祖的言教作为...

能从谦下做起,就很容易进步

谦让是一种美德。儒家讲:谦谦君子,必以自卑。如果做...

六个会伤肾的行为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肾亏或肾气过早衰...

【佛教词典】渴

【渴】 p1187 瑜伽八十四卷十六页云:渴者:谓倍增希求...

【佛教词典】趣三菩提

【趣三菩提】 p1327 瑜伽七十卷十一页云:由二因缘,趣...

慧律法师《僧伽的临终和善后》

病危 同参道友应悉心照料,如法供应饮食、汤药。病室...

【推荐】修行要如何去修

太虚大师说得好: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

信愿持名即是修大乘圆顿止观

【原文】 奢摩他云止者,今有三义:一者一心专念阿弥陀...

你该生长在哪里

一粒百合花籽,意外地落到麦田里。花籽发茅了,抽出修...

如何降伏意念的邪淫

淫欲是三界六道一切众生的生死根本,无始劫以来的病根...

念佛也具足止观

【当念佛时,不可有别想,无有别想,即是止。当念佛时...

圣严法师《不要自己咒自己》

有位先生在事业上、家庭上都遭遇了很多挫折,他问我怎...

审察自心的真与伪

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众生。闻佛道长远,不生退怯。...

境缘无好丑,提起佛号正念

一日之计在于晨,丛林的早课是古佛青灯生活的特写。 得...

做人不痛苦?那是火宅啊

问: 西方极乐世界固然很好,但我也很珍惜现在。虽然遇...

佛心是什么

佛心是放下 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

【推荐】阿弥陀佛第十八愿:十念皆生我国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