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心常觉照、不随妄转,你就成功了

净界法师  2015/10/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心常觉照、不随妄转,你就成功了

在大乘佛法的修学内涵当中,不管你是修什么宗派,都有两个重点:

第一个,你刚开始要成就一个善业力;

第二个,你进一步要成就一个正念力。

不管你是修天台宗、唯识宗、净土宗,所有的法门都没有离开善业力跟正念力两种的修学。

我们刚开始归依三宝,我们是依止一念的信心来修善业,透过布施、持戒、忍辱种种善法的造作来忏悔业障、积集资粮。

我想我们刚开始让自己的身心离苦得乐,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这样的要求是不够的。因为你只是成就善业,我们心中的颠倒并没有改变。

也就是说,我们顶多在内心的烦恼当中创造一个暂时的善业,我们颠倒的本质并没有太大改变的。

所以我们透过善业以后,我们进一步要开始修学止观来加强心中的观照,到底生命的真实相是什么?

透过一种如理的观照来消灭我们无始的颠倒,而产生一种究竟的解脱,而不是一时的安乐而已。

其实所有的修学,它的根本就是在修正念这一部分,善业只是一个基础而已。

那么我们心中的正念,从净土宗的角度,它所要求的特别是要求临终的正念,临命终的时候你要保持正念,你才可以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的。

从我们修学净土宗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知道,临终的正念是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祖师的正念,你看历代的祖师,莲池大师、蕅益大师,他临命终的时候正念现前,那么他那个正念已经修到业净情空,他那个正念是没有杂质的,所有的烦恼完全被消灭、被调伏了。这种我们叫作净业成就的,但是这种很少很少的。

所以祖师型的正念,我们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我们顶多能够做到凡夫的正念,没办法做到祖师的正念。

什么叫作凡夫的正念呢?就是我们在临终的时候保持一个忆佛念佛的正念,但是也夹带了很多很多烦恼的活动,因为我们没有断烦恼。

所以我们一个临终正念,一个生死凡夫他肯定会夹杂很多的烦恼跟罪业在那个地方活动,所以我们一般凡夫的正念必须做到不随妄转。

我是一个生死凡夫,我临命终的时候,遇到的是一个内忧外患:我内在的色身即将败坏,我平常所爱的色身要败坏;外在的环境的干扰,亲属的哭泣,你肯定是百感交集的。你的心不是一个很平静的状态往生的。

那么在这样的烦恼干扰之下,我们断不了烦恼的,但是我们可以跟它保持距离,这一点可以做到。你可以透过智慧的观照,你可以不随妄转。

所以我们讲临终的正念,并不表示说我们没有烦恼,而是说我们能够真正地生起一种禅观的智慧来跟烦恼保持距离,而做到印光大师所强调的“心常觉照、不随妄转”。

所以我们禅净双修,我们的主修还是忆佛念佛,但是你必须靠禅观来保护你的佛号。

我们看到很多的同修在临终的时候失败了,因为他低估了烦恼的势力。因为烦恼毕竟是我们很熟悉的一个境界,我们平常对烦恼没有产生观照,没有跟它保持距离,你临命终的时候佛号现前,贪爱娑婆的烦恼也现前,结果你的佛号被烦恼所破坏,非常可惜了。

所以我们必须在平常除了你念佛以外,你要加强你心中的观照。

我再讲一次,我们断不了烦恼的,这是现实问题,但是我们可以做到不随妄转,这点可以做到的。

所以我们希望透过三堂课,我们应该怎么样在心中,除了佛号以外,你必须另外要再出现一道的光明,让你自己能够在烦恼活动的时候保护好你的佛号,做到心常觉照、不随妄转,你就成功了。断烦恼是到净土以后的事情。但是你要在临终的时候做到不随烦恼所转,那这个是要看你智慧的力量。

所以说,我们为了能够达到禅观跟念佛的结合,其实主要的目的就是达到我们临终的正念,是这个意思。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去圣时遥,人根陋劣该如何解脱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纲宗。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在...

心净则国土净,为何还要跑到极乐世界

多少人自以为是,说心净则国土净,当下就是净土啊,何...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的专修

修行净土法门,宜专精。善导大师提出专修的五种正行:...

弘一大师《净土法门》

净土法门大意 今日在本寺演讲,适值念佛会期。故为说...

真为生死而念佛

佛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是为人现生了生死的。若真为生死...

为什么临终十念可以往生

业性是即空、即假、即中。这一点,我看智者大师讲到忏...

饬终须知

众生心性 与佛同俦 由迷背故 轮回不休 如来慈悲 ...

病来哪得心无苦,梦里焉知身在床

病来哪得心无苦,梦里焉知身在床 进一步用生病来看,病...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

【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地藏十轮经...

早课(朝时课诵)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

【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

【推荐】投足震动魔宫殿的大势至菩萨

大势至菩萨音译摩诃那钵,又名得大势、大精进、无边光...

逆境烦恼,最怕你下定决心

一切法的逆境,最怕你下定决心,当你下定决心,这个时...

要想得菩萨保佑,要先自己保佑自己

佛并不是权威性,也不是主宰性。佛这个主宰和权威,都...

净土一门 九品往生

净土一门虽广摄诸根,咸登不退,而见佛久近,闻法大小...

【佛教词典】二种身

报境不外乎二,所谓依报正报是也。依正二者,亦即身土...

【佛教词典】经轨

(术语)阿吒薄俱元帅大将上佛陀罗尼经修行仪轨,三卷...

如何为亡人称名回向

早晚功课,为亡人称名回向。森则按照普通丛林功课,每...

不评价别人也不必执着于别人的评判

生活当中的评判和修行当中的评判是不一样的。当我们的...

梁云娣老居士往生记

梁云娣老居士,是江苏省宜兴市新街百合村人,于二〇二...

弘一大师《普劝净宗道侣兼持诵地藏经》

予来永春,迄今一年有半。在去夏时王梦惺居士来信,为...

遇到鬼魅扰害,应至心念诵供养地藏菩萨

【随所在处。若诸有情。颠狂心乱。鬼魅所著。有能至心...

【推荐】为何不能低下心来向别人学习呢

人首先要能够谦卑自己。众生为什么会有种种的苦恼呢?...

以心境来转逆境

人生的遭遇,不是好的,就是坏的。在佛法来讲,好的就...

观念念即住,觉妄妄皆真

观宗寺,除平常在讲课的时候,修一小时的止观外,每到...

在各种境界中修福种福

在顺境中应怎么办? 我们遇到顺境,应当这么想:我家...

佛门秘传除病健身法

佛门僧侣,素有苦行僧之称,他们生活虽清苦,但长寿者...

觉悟和慈悲永远是形影不离的

当我们观看孩子们玩耍时,我们大多数时候会想到他们的...

不受他人控制之六法

不受他人控制之六法: 不成无有自由之奴仆; 不成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