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以心境来转逆境

惟觉老和尚  2016/01/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以心境来转逆境

人生的遭遇,不是好的,就是坏的。在佛法来讲,好的就是顺境,坏的就是逆境。对于顺境和逆境,我们应该抱持什么样的态度呢?应该要保持一个“忍” 字,保持正定。面对好的境界,如果没有正定,好事也会变成坏事,就是所谓的“乐极生悲”。如果遇到逆境,仓皇失措,忧愁悲伤,也是不对的,所谓大患之后必有后福,所以,表面上看起来是坏事,但不一定真正是坏事。

祸福相依 否极泰来

从前,印度有一位国王,带了大臣上山狩猎,走了一段时间,肚子饿了,口也渴了。大臣看到山上有一棵树,长了很多果实,又红又大,就把果子摘下来,让国王解渴充饥。国王拿到果子,用刀一削,稍不注意,把自己的手指削掉一块,流了很多血。国王起了无明,生了烦恼,就把这位大臣痛骂一顿。

大臣受到国王的责骂,回答说:“大王啊!您受伤流血,不一定是坏事喔。”国王听了,大发雷霆,说道:“痛得要命又流了这么多血,怎么不是坏事情?你这个蠢才真是跟我作对!”国王脾气一来,就把大臣赶走了。

这时,山上来了一群野人,准备要找一个人,挖他的心去祭拜天神。这群野人看到白白胖胖的国王,就把国王抓起来献给酋长。酋长命令部下把国王的衣服脱掉,正准备要开肠破肚挖取心脏时,忽然看到国王的手正在流血,觉得很不吉祥,于是把国王放走了。

国王回到宫中,才发现大臣所说的是对的,虽然受了伤流了血,不一定是件坏事情,甚至变成了好事,救了自己一命。国王觉得很对不起大臣,就派人把大臣找了回来,问他:“我当时发脾气把你骂走,你心中恨不恨我?”大臣说:“启禀国王,我不但不恨您,而且还非常感激您。”国王问:“为什么呢?”大臣说:“如果你不把我赶走,这群野人一定会把我抓去祭拜天神啊!”

从这个公案可以了解,祸与福是不一定的。无论面对的是顺境或逆境,都要本着正念、忍耐来处理事情,那么遇到坏事也会变成好事,遇到好事则会变得更好、更完美。

能忍自安 信根具足

所谓“能忍自安”,忍能对治瞋恚,能成就一切大事。六波罗蜜其中之一就是忍辱波罗蜜,做任何事情都要忍,儒家也讲:“小不忍则乱大谋。”顺境要忍,逆境也要忍。遇到好的事情,忍下来,就不会得意忘形;遇到不好的事情,忍下来,就不会起冲突、不容易生无明与烦恼。

每个人都希望一帆风顺,但不免也会有一些波折。这些波折现前了,是过去生的业障,必须要忍耐。把这一关忍过去了,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假使对佛法没有信心,认为:“唉呀!我学佛这么久,天天礼拜佛菩萨、天天诵经持咒,不但没有感应,没有增加一点福报,还是一身的病。”马上就对佛法起了怀疑,这样就退失了菩提心。

佛法说“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信是五根之一。假使信心生了根,在顺境当中,不会起骄傲,不会懈怠、放逸;在逆境当中,知道是磨链自己、考验自己的机会,不生退悔,菩提心就生根了,将来就会开花结果。

觉察觉照 超凡入圣

一般人的心很粗,起了烦恼不知道反省、检讨、调伏,反而无明愈来愈重。例如,“别人对我不好,我一定要想办法报复!”始终耿耿于怀,这就是心粗;反之,“别人对我虽然不好,可是对我的修行很有帮助。他指责我,是在关心我、磨链我,他是我的善知识,我非常感谢。”这样子观照、觉照,就是心细。

日常生活中要经常觉察、觉照,检讨、反省,照破烦恼。功夫熟练了,无论在顺境或逆境当中,烦恼来了,自然而然就把它照破了;假使平时不用功,不用返照的功夫,遇到顺境或逆境,六根攀缘六尘,就会造作恶业。

佛的心是细中之细,菩萨的心是粗中带细,众生的心是粗中之粗。假使能在日常生活中时时观照,保持觉性,就能解脱烦恼,超凡入圣。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保持正念去面对一切

佛在世的时候,印度的西面有一个偏僻的民族叫卢舍那,...

【推荐】你是快乐的时间多,还是痛苦的时间多

【阿难!譬如有人,谈说酢梅,口中水出,思踏悬崖,足...

一堂一千八百万元的课

一位朋友谈到了他的遭遇,约在十多年前,他因为信任,...

慧律法师:大骗子与小骗子

有一个老和尚住在山上茅篷,修行修了二十几年。 有一...

当下一念是修行的根本

无明生死的根源就是当前的一念,就如同有人周游十方,...

只转心而不精进做功课有用吗

【原文】 宋 智印 智印。不清楚他的出身。居住在浙江川...

星云大师《天堂地狱在一念之间》

在我弘法的岁月中,经常有人问我:「天堂地狱在那里?...

黄帝与牧童

《庄子》中有一篇文章,其中一段是叙述黄帝问路的故事...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注音版】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不仅要将心打开,还要请佛住心

修行,就是要将心打开。如果背诵了很多佛经,知道了很...

修行人不能怕突破自己的极限

参话头的方法很简单,以我们现在提倡的这个方法来说,...

在日常生活中情绪起起伏伏,如何来对治它

问: 师父您好!关于权法、实法的操作,弟子这边再具体...

在佛法中积集善业,但来生有五种可能

受戒学律,听教看经,参宗坐禅等种种法门,都是佛陀制...

【佛教词典】祖钦

(?~1287)宋代僧,属临济宗杨岐派分支破庵派。婺州...

【佛教词典】须摩那花

梵语 sumanas,巴利语 sumanā。又称苏摩那花、苏曼那...

星云大师《如何与人相处》

人与人相处之道,看起来很难,但下列四点意见只要你做...

半根手指

我受单位派遣,去拜会市里一家知名公司的老总。 与其...

日日是好日

经常有人叫我看看这个日子好不好,或者问哪个日子好?...

大安法师:念佛要念六字还是四字

问: 法师,您讲《净土资粮》时,总是提到六字洪名,...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是一条发家的规律

杨荣,福建建宁人(现在福建建瓯),官职为少师。少师...

道尚难办,何能污情染爱

参禅人,立志孤高,迥绝人世,只身孤诣;以道为侣者,...

大安法师:净业行人的行持方法

如何行持,单刀直入就是信愿持名,你每天能念三万声佛...

二种行门,决定得生彼国

智者大师在《十疑论》中说:修行净土念佛法门的人,欲...

回归本来面目的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卑躬屈膝地去讨...

《观无量寿佛经》图文解说

灵山嘉会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

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一失人身,万劫不复,此语谁不知之?知之而漫不加意,...

从不寂寞

我从不寂寞。寂寞的人不了解内在原本是完美充实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