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色阴的本质是清净的佛性

净界法师  2015/12/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色阴的本质是清净的佛性

在五阴当中最粗显的就是我们的色身。色在佛法当中叫做质碍,它有固定的形状,也占有一定的空间,叫做色。我们的眼睛、鼻子、嘴巴、身体就叫做色阴。为什么叫阴呢?因为色法现前之后,它很容易覆盖我们的真如本性,让我们忘失我们的本来面目,我们会习惯性跟着色法而转,它有覆盖真如的作用,所以叫做阴。

阿难!譬如有人,以清净目,观晴明空,惟一晴虚,迥无所有,其人无故,不动目睛,瞪以发劳,则于虚空,别见狂华,复有一切,狂乱非相,色阴当知亦复如是。

这段经文将我们的生命分成了“不变的体性”跟“暂时的相用”。

色阴不变的体性

其实色阴的本质是“清净的佛性”所显现的,它的本质是清净的佛性。譬如有一个正常健康的人,他以一种非常清净的眼睛,非常明亮的眼睛去观察晴朗的虚空。这个晴朗的虚空就是我们真如佛性“如如理”,“如如理”当中具足“如如智”,它有一种本觉的智慧,理中有智,智中有理;“如如理生起如如智,如如智还照如如理”;能所不二,所以叫“惟一晴虚,迥无所有”。在我们一念的生死妄动之前,我们整个感受是空空荡荡,了了分明,没有一点云雾,没有一点色法,所以我们本来是没有色身的。

“其人无故,不动目睛,瞪以发劳”。我们一念的妄动,所以“其人无故”,这“无故”——无缘无故,在整个修习止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

你怎么会有色身?为什么会有一念妄动?

这是没有原因的!一个人起颠倒,颠倒从什么地方来?没有原因!如果无明妄想是有原因的,那表示它是真实的,那就没办法断它。“达妄本空,知真本有”,妄想是没有实体的,是我们自己捏造出来的,哪有什么原因呢?

“无缘无故”这一句话,也就是说,妄想是我们自己捏造出来的。所有的修行,一定要透过你自己的智慧去观照,别人也救不了你,因为是你自己捏造出来的,只有你自己有办法去解决它。

为什么佛陀不能帮我们解决颠倒?

因为是我们自己想出来的,本来就没有,你一直把它想出来;佛法要改变你,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你自己觉悟,你自己去改变你自己。你看,佛陀没办法改变众生,佛陀是把道理告诉你,你的心随顺道理去思惟,你自己觉悟,然后你自己从妄想的因缘当中跳脱出来,叫“自觉”。为什么?因为“妄想”是没有根源的,是我们自己捏造出来的!

“不动目睛,瞪以发劳”我们内心当中以一种不动、很专注,没有眨眼的情况之下,然后产生了疲劳。这地方是指我们在清净的真如本性当中,因为无始劫来的“一念妄动”,这个妄动是没有原因的。这时就把真如本性转成“阿赖耶识”,微细的色法出现了,然后在整个虚空当中,“阿赖耶识”业力的显现,就在虚空当中出现狂乱飞舞的花。虚空本来没有花,因为我们有这样的业力,我们自己发现了种种的狂花,还有种种乱动的相状,花在虚空中向东、向西地乱动,“色阴当知亦复如是”。也就是说,我们本来是没有色阴的(这地方很重要)。

我们在断烦恼有二种不同的心态,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你认为你烦恼很重,来断烦恼,你就很难断烦恼。因为你站在烦恼的角度来断烦恼,这是不对的!

一个人在忏悔业障,用什么心态,会让你很快地从烦恼中解脱?

你要告诉你自己:你本来是没有烦恼的。你要站在“本来就没有烦恼”的角度来断烦恼,那是后来的因缘乱动才有的。如果我们本来就有烦恼,那就完了!西方的哲学家就认为我们人生本来就有烦恼,所以他的整个修学只是克制烦恼,他没办法断,他认为人性就是有烦恼,这种的思考模式没办法解脱的。

佛法中,整个大乘的信心,你成佛的信仰、你成佛的整个修学动力,来自于“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虽然我现在有烦恼,有罪业,那只是后来一时的因缘而产生的,是后来的。你生命的本来面目是本来没有烦恼的,你才可以真实地去断烦恼。你本来就没有烦恼,你本来也没有罪业,那是在一念清净的心中,显现的一个“暂时的假相”而已。它既然是因缘生,当然也可以用佛法清净的修学因缘把它消灭。如果你本来就有烦恼,那你断不了,本来就有嘛!

在这个地方我们要很清楚,我们本来是没有色阴的,在《楞严经》叫做“循业发现”,你有这个业力,你就看到你这个色身,它没有来处,也没有去处。

我有一个心得体会,提供给大家参考:去年,有一天回寮房的时候,我去开门,结果门撞到我的头,产生一个包包。我那个时候刚好在讲《楞严经》,我们习惯外境产生一个相状,我们的心会跟着相状走,我们一般的思考是顺着因缘走,这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情,我们会被因缘带动。但是《楞严经》告诉我们,你要逆向思考,你要从因缘的根源去找。我们一件事情发生以后,你有二种选择:一、跟着事情本身跑,那就完了!那你就被它牵走了。你应该要问这件事情:“你从什么地方来?”。

我头上长了这个包包,是从什么地方来?门撞到头,是门给我的。门是一个物质,它怎么会产生包包呢?门本身没有包包,是我的头自己产生包包,那么平常为什么不生呢?一定要撞到才会有呢?头也不生包包。那你可以告诉我,这个包包从哪里来的吗?答案是“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它只就是我个人的“循业发现”,我个人有这个“业力”,随自己的业力而发现,如此而已。当我这个业力消失的时候,我这个包包自然消失掉。如同前面所说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它是没头没尾,那么不真实。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如此,当它业力还在时所表现出来的,的确有它暂时的“假名、假相、假用”。站在这样的角度看人生,你才能够不否定、也不肯定,你才能够“无住而生心,生心而又保持无住”。

你可以假借你的色身修学,但是决定不能执着,因为它本来就是暂时的一个假相。我们的本来面目,它没有色身的,那是无缘无故眼睛疲劳,而产生虚空的狂华,等到眼睛恢复了,这狂华也就消失掉了。所以我们在思考人生,一定要站在本来就没有这个东西,那是后来的因缘才有的。这样的思考非常重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好坏是你自己想象出来的

正视自己的分别心,好坏是你自己想象出来的,我们大家...

为什么我没有佛性

潭洲慧朗禅师初参马祖时,马祖禅师看到就问道:你来求...

拾回自己「失落」的心

我们的心,被这些前尘缘影障碍了、埋没了、迷失了,我...

终生享用不尽的东西在哪里

佛教经常让我们亲近善知识,人家说三人行必有吾师。如...

妄想如顽猴野马一样,该如何调伏

讲了不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我看有些人就没有用心...

狗子为何没有佛性

过去赵州老人,有人来问他说:狗子有没有佛性呢? 赵州...

不要求因果的回报,因为真如会回报你

圆顿止观为什么对大乘善根薄弱的人没有用?就是说,圆...

安住于真如,再来观察这一切的假相

【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可否先做世间事业,然后临终才念佛

问曰: 一生造恶,临终念佛,带业得生,又无退转。此...

世间的快乐为什么是痛苦呢

我们应该对轮回要有所了解,不能一厢情愿地活在自己的...

佛陀度化众生的方法

佛陀度化众生的方法有两个: (一)机缘未至,默然待时...

冥阳两利的《药师经》

大多数佛教徒都知道地藏经是一部冥阳两利的佛经;其实...

【佛教词典】锦包特石

禅林用语。谓锦中包有大石,比喻外柔内坚;即指师家指...

【佛教词典】异熟生法

【异熟生法】 p1116 瑜伽六十六卷六页云:若从一切种子...

如何用心力改变自己的生命

《大乘起信论》说我们今天所对治的是无明、是妄想,而...

要出生死,必以此为第一义

道学人,往参老人于曹溪,特为发明金刚般若宗旨。 以吾...

【推荐】应在福中更修福,切莫福报造恶业

有的人不明白,为什么做了恶事,却没有恶报。比如说生...

天人果报的缺点和优点

天人的身心果报,我们从经典上跟祖师的传记,得到两个...

星云大师给年轻人的十句箴言

第一句箴言万法相互缘起世事不强求 世人遭遇的种种苦,...

印光大师开示害虫是非该杀

有位居士写信给印光大师,他提出猛兽、毒蛇、蝗虫之类...

五浊恶世的煎熬

首先看劫浊。劫浊是一个时间的概念,就是所有的浊法都...

佛教徒找工作应该注意什么

一次,文殊菩萨化现人身路过一个屠夫家门,看见有几个...

星云大师语录

1、人生最大的悲哀,是自己对前途没有希望;人生最坏的...

「悭惜财法戒」这个戒很重要

菩萨的律仪戒跟声闻戒也有所不同,我们说明一下。这个...

在家居士健康的生活

广义的生活健康,除了无病之外,还有正常、和谐的内涵...

认清生命的意义与自杀的真相

时至今日,社会各种问题不断的发生,由于很多人对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