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观无常是断除烦恼的殊胜法门

弘恩法师  2016/02/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观无常是断除烦恼的殊胜法门

在寺院里,经常有好多游客或是居士来求教,问题多是关于世俗烦恼的煎熬。

人为何会如此烦恼?在佛法看来,是因为放不下内心的妄执,放不下的原因就在于看不破。如何能在面对世俗烦扰时具备这种看透红尘的力量,而能坦然勇敢地直面人生呢?当知“常观无常”实在是一个极其殊胜的方法。

记得在《普贤上师言教》里看过一则公案:有一位藏地雪域的大成就者在圆寂前召集他的心髓弟子们,让他们于第二天下午全部到齐,他将于圆寂前把自己修行的根本窍诀传给大家。于是大家相互通知,提前赶到。这位大成就者等大家都到齐了,对弟子们作完付嘱后,语重心长地说:“你们一定要记住,我这一生最重要的修行窍诀只有一个,那就是:观无常!”说完之后便安然示寂。

这位大成就者的示现,是要告诉我们:学佛并不需要太多纷繁复杂的理论,真修行的人,要想获得出世间的成就,必须籍由无常的观修来开启修行之门,更何况是满足世间的身心受用呢?

佛法所言“诸行无常”,即是告诉我们人生真实的智慧。任何世俗的挣扎,终究逃不过无常的宿命。小乘教法里的“十念法”中有一念即是“念死”,这对我们断舍世间欲望的贪著是非常有益的。若把一切世俗的欲望与烦恼时时放到死亡当前来考虑,我们还会这样难以割舍吗?

人活着经常会忘失了人生终究会死亡这一结果。严格来说不是忘记,而是一种惊恐与迷乱的刻意逃避。因为害怕死亡,却迷惑于生命与人生的真相,惟恐空活一场,是故不断地奔波忙碌,以让自己感受到自己在“活着”;却不料,当遇到世俗的压抑而烦恼痛苦时只能习惯于无奈地抗争与挣扎,备受身心之煎熬。此时若能迅速猛烈地观一切无常,生当必死,高亦必堕,荣极必衰等等,思惟世事终归一空,人生终归一死,我们所求的一切,生不带来,死不将去,何须汲汲于富贵,戚戚于名利而自困?且乾坤朗朗,风清月白,本是人间好时节,又何须跟人计较是非短长,伤身动气也?如此种种,若能时时作观,其忿自泯,其忧自息,其心自平。

如果有了这种智慧与观照,我们的人生就会变得宽广而坦荡,我们对世间万物即能做到随缘取用,不迷不舍。

于是,我们便能随遇而安,这种安是长久之安,一生之平安。

愿佛法时雨滋润生灵万物,一切皆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愚痴无知,实在苦恼

以前在印度有一间古寺,寺里住了一百多位修行者。邻近...

【推荐】财富无常,终会用尽;地位无常,终会衰败

财富无常,终会用尽,应当舍弃吝悭,广结善缘;地位无...

【推荐】不管念佛与否都希望你抓紧时间

一声磬响,烦恼顿息。我与弥陀,是二是一? 也许有些人...

趁年轻时赶快修行

莲花生大士云:趁年轻的时候努力的修持是极为重要的!...

【推荐】家是修行的最佳道场

以感恩心还旧债 我们常听人家讲:夫妻是缘,儿女是债,...

这一生有两件事情绝不能做

一个人所拥有的最好的东西是什么?不是昨天的辉煌,也...

瞋恨心是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烦恼

《华严经》说,一念瞋心起,火烧功德林,百万障门开。...

念无常,断烦恼

在另一次的集会中,佛陀勉励比丘们说: 「比丘们!多...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天乘四种禅定之二禅

二禅,亦名定生喜乐地,谓行者厌患初禅觉、观之浑浊内...

这把泥土,甩在心中的烦恼上

我们一念心性循业发现。清净本然,但是受业力的熏习啊...

【推荐】除了念佛外,调伏烦恼也是非常重要

我们净土宗的修行人,穷尽一生地努力修学,主要的目标...

面对无常,我们应该怎么做

问:亲人去世后,我很难过,怎么样才能走出失去亲人的...

【佛教词典】三行

三行者:福行、罪行、不动行。   一、福行 为欲界之...

【佛教词典】不善业道皆从三不善根等起

【不善业道皆从三不善根等起】 p0345 俱舍论十六卷七页...

向外攀缘,人生无解

这个思惟死殁无常,它所对治的是对今生生命的五欲的爱...

打佛七不是「打佛吃」

1977年,第一次见到广钦老和尚,当时老人家没别的开示...

沉着冷静是人生永远的财富

人的一生总要遇到一些惊险的事情,往往出其不意,防不...

随顺佛的教敕、随顺佛的心,随顺佛的愿

深信就是一心唯信佛语。就是虽然在我们凡夫层面对这个...

摄佛功德,成己功德

阿弥陀佛所成就的不可思议功德,我们前面讲很清楚了,...

念佛人是否一定要吃素

问: 念佛人一定要吃素,这个观点是否是由佛陀亲口说...

圣严法师《守心》

守心的本身是一种方法,是从制心、守一而产生的。五祖...

上智不如下愚,老实方获利益

【弟以阐提出家,自揣根性庸劣,罪业洪深。故于宗教二...

冤亲债主鬼神障如何破

这个业力的资持,我讲一个公案,大家体会一下这个生命...

【推荐】第八识,受熏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

第八识,受熏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 好,我们看下...

去除烦恼习气要下狠心

但是我们这些烦恼习气也不是一生养成的,过去无量劫来...

观音菩萨作护法

一九六二年,我在台中护国寺做住持的时候,因为房子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