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摄佛功德,成己功德

净界法师  2024/02/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摄佛功德,成己功德

阿弥陀佛所成就的不可思议功德,我们前面讲很清楚了,就是一个因跟果,无上因成就无上果。净土的因,在本经来说是信愿持名为因,往生不退为果。那么为什么净土的因果是特别的殊胜呢?蕅益大师说,念佛法门的殊胜,在于它能够“摄佛功德,成己功德”。也就是说,我们透过忆念弥陀的名号,能够摄受阿弥陀佛广大的功德而转变成我自己的功德,摄佛功德,成己功德。

印光大师把这个道理就讲得更详细了。他说这个念佛的因果是怎么回事啊?是“即众生心,投大觉海”。身为一个众生,我们哪有什么功德?我们心中都是妄想。但是我们这个妄想的心跟名号一接触的时候,欸,投大觉海,这个名号能够引导我们趋向弥陀广大的本愿功德海去。这个功德是不可思议的。我们可以这样讲,因小果大。因地只是一个名号的忆念,但是这个果地功德是广大的依正庄严,这的确是不可思议的。

释迦牟尼佛在前面的时候,广泛地赞叹净土法门这样的一种不可思议的因果。释迦牟尼佛讲完说,其实不是只有我在赞叹。他引出东方的诸佛,比如说阿閦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总而言之,在东方有这么多的,像恒河沙这么多的诸佛,他们在什么地方呢?“各于其国”。那么这个地方“各于其国”,就是本所住国,本所住,每一个佛陀都有他安住的一个国土。东方的诸佛在自己的国土,以广长舌相来弘扬这部《阿弥陀经》的功德。

这个“各于其国”来弘传弥陀的功德,历代的祖师有两种不同的说法,我们简单地说一下。窥基大师说,这个“各于其国”,是说这些六方诸佛都在自己的国土,来为自己的弟子讲述阿弥陀佛的功德。这是站在弘传的角度,每一个佛都在自己的国土为自己的弟子开示阿弥陀佛的功德。第二个是灵芝大师说的。灵芝大师说,这个“各于其国”是指的证明来说,不是弘传。

就是说,释迦牟尼佛在讲《阿弥陀经》,讲完的时候,六方诸佛在六方现前,来证明释迦牟尼佛所说的话是对的。一个是讲到他们在自己的国土弘扬净土法门,第二个是讲释迦牟尼佛在弘扬净土的时候,六方诸佛出现,来为释迦牟尼佛证明,这个叫作“各于其国”。莲池大师说,这两种说法都可以采用,可以把它合并而不相违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佛说扫地的五种功德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中记载: 世尊于逝多林...

【推荐】天底下最划算的投资

我们一般做一件事情总是会以利益得失的考量,来决定我...

老实厚道的人比较能够得到师长的加持

第二是「疑师」:对于师长的功德产生怀疑。怀疑这个师...

不管做什么,都要想到三宝在加持自己

曾经有个年轻人,因为家中烧火做饭的原故,所以天天要...

观音菩萨德最优,正法名佛久证修

观音菩萨德最优,正法名佛久证修。 浩浩宏恩被沙界,巍...

是否以见相见光,来论定修行

有的众生他从木雕的、泥巴塑的、金银铜铁所铸的这些佛...

有几种的功德来依止这个法身

这个佛住,就是佛的心的意思。这个法身是佛的心所依止...

供灯的四种清净功德

灯是佛教中的六种供养具之一。灯在佛教中代表智慧,因...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

【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地藏十轮经...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佛说四十二章经

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

唯一要担心的就是我们心是否清净

《维摩经》上面所说的,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

如何对待生活修行中的善缘违缘

问: 请问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修行中的善缘、违缘? 答...

八正道与改善人群生活

太虚大师说:佛说之八正道,乃依之观察人生宇宙真相而...

了凡四训

第一篇 立命之学 余童年丧父,老母命弃举业学医,谓可...

【佛教词典】十智

(名数)大小乘说十智。...

【佛教词典】无色界系色

【无色界系色】 p1069 显扬五卷七页云:无色界系色,谓...

净土法门能不能成就取决于至诚心

净土法门能不能成就,实际上就取决于至诚心。第十八愿...

容言、容事、容人

容言: 好话、坏话、刺耳话,啥话都能听得进。虚心听取...

话多心散乱

还记得刚学佛时,一位居士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极为深刻的...

星云大师《生活与修持》

诸山长老、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今天,是我们在...

《阿弥陀经》是以实相为正体

从天台家的观照来看,观照现前一念心性。一念心性,不...

恶莫大于纵己之欲

恶莫大于纵己之欲,一切恶行,没有比放纵自己欲望更大...

印经造像之功德利益

众生沉沦于苦海,必赖慈航救济,而后度脱有期。佛法化...

把聪明转变成智慧

大凡立身处世,是最需要聪明和智慧的,但聪明与智慧有...

欲明佛道先要放下身心

佛法本无定相,深者见深,浅者见浅。以我们这浅浅的根...

莫让「担心」成为「诅咒」

一位做电视企划与采访的年轻人,常常需要加班,日夜颠...

佛教宗派是怎么形成的

释迦牟尼佛每一次讲法,都是总持法。后来阿难结集经典...

高僧佛图澄尊者

佛图澄,天竺人。少年时就开始学道,尤其精通玄术。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