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受持五戒,修养道德都能得到升华

界诠法师  2016/10/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受持五戒,修养道德都能得到升华

皈依若干年以后,因缘成熟了,要受持五戒。皈依三宝,只是种善根而已,算为佛教徒,然后你要进一步,你要想这个人身不失去,要持五戒,持戒才能够保住人身。从五戒做起,五戒就是五条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五戒的具体内容有什么?

这五条可以分别受。你说我这个酒还想喝一点,或者说,我在工作上需要喝酒,那么酒戒不受,可以受其它的戒。所以一个人受了五戒,从他个人的修养,道德规范,都得到了一个提升,一个升华。

不杀生。佛教这条戒以不杀人为本。一切有命者,我们都不要去杀害他,他们都想活命。没有一种动物,它不想活,它都想活,所以我们不愿意伤害它们,这是从慈悲心出发。

不偷盗。别人的财物,不义之财,我们不要去取。

不邪淫。现在这个社会太乱。婚姻自由,恋爱自由,找对象自由。每一个人都想找到自己理想的对象,可是这个理想的理想度到底有多高?你去民政局了解了解这离婚率,逐年上升。全世界都是如是。现在有试婚的,没结婚之前先试下看,两个人合得来合不来,试一段时间。现在离婚太草率,离了婚对孩子伤害是很大的。诸位,很多人也就将就的过日子,因考虑到孩子的问题。这是社会问题。

我面对的居士,都有这些问题。那法师还要去讲这个事情?跟居士必须讲这些问题。家庭的问题,男女的问题,五戒的不邪淫就是解决这些问题。你受了五戒,就保险了。

我告诉你,你要鼓励,男的鼓励你太太赶快受五戒,太太鼓励你的先生赶快去受五戒。起码叫他受不邪淫戒。这是道德的一种规范,一种升华,做人基本的一个伦理。

我们是人,他有理智,要控制,不能为所欲为,想干嘛就干嘛。今天这样的感情,明天那样的感情,对社会、对家庭都是一种伤害。学佛人应该有智慧,不能做这样错误的事情。所以不邪淫,就一夫一妻的生活,佛法里面是允许我们在家居士这样的。

不妄语。指的是不打大妄语。我们说大妄语不犯,小妄语不断。我们生活当中,说到做到每一句都说实话,好像有点难,居士们也都害怕。如果是有些没办法的情况下,你要好好忏悔:实在是惭愧!你打妄语,老讲不真实的话,那个舌头伸不出长的。

三世不打妄语,舌头可以舔到这个鼻尖。都不能,说明我们经常打妄语,意思说口业都不清净。不清净怎么办?我们要修行,要修的使它清净。口业不清净,将来就会有很多报,因果这些道理是自然的。比如说口臭、说话没人听、嘴巴经常烂,这都是报应,或者过去世,或者今世的。我们尽量说真实话。有的生活里不得已的情况下,怎么办呢?我们多多忏悔。

不饮酒。酒会乱性,喝了酒的人他没个谱,做事说话都靠不牢,叫做酒乱性。不是酒本身荤和素,不饮酒是因为它乱性,会导致造其它的业的缘故,所以佛教说不能喝酒,佛教要告诉我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有智慧,你才能够修行。戒则断烦恼。所以要持这五条。

做不到持五条戒,也可以只受其中一条或几条

那么五条戒不能一下子全部做到,你一条一条来也可以,叫做随分受,受一条叫一分,受两条两分,或者是少分多分,五条就叫满分。我们看因缘受,能够受五戒才能够保全人身。

其实这五戒持好,有很大的功德。比如说不偷盗,不偷盗而且要行布施,人家见到你就不会害怕。一个人整天去拿人家的东西,人家都会害怕他,看见他总有一种不安全感。如果说你持戒了,人家说这个人很可靠的,信誉度也好。本身我们的行为道德,都是一种提升,这就是一种布施。你财布施,我们还要劝人家行布施,你自己不去伤害人家的财物。你不杀生,不害众生的命,众生就不会害怕。这就是持五戒的功德,持一条戒有一条戒的功德。一条戒有无量无边的功德。

譬如说不杀生,你当时受戒,起这么一个念头,说我不杀一切众生,众生有多少呢,无量无边。

我们得人身,这个世界,这个大地,得到人身。佛曾经跟阿难在一起,他在地上抓把土,问阿难说地上的土多,还是我手上的土多?阿难说肯定大地的土多。佛说失去人身就像大地的土,得到人身只是我手上这么点土而已。所有一切有命者,曾经都做过人,可是他因为造业失去人身。诸位!我们今天得人身真是很不容易。得人身今天能够闻到佛法,难中之难,依佛法修行那更难,依佛法修行得到利益的,解脱生死的,难中之难,无过此难。得人身未必能相信佛法,诸位。

我们过去世,宿世的善根因缘,得人身而闻佛法。这一点,应该值得快乐。庆幸自己,我得人身遇到佛法,能够相信佛法,依法修行,难得啊!而且还能够受戒、持戒,这个功德不得了,我们成佛就从这个开始。

什么样的人不具备受五戒的资格?

所以五戒要稍微拣择一下,受三皈一次就可以。五戒,你起码是曾经不犯重戒,或者是破人家的戒(如使出家在家的僧人或居士破比丘戒、沙弥戒、菩萨戒、八戒、五戒等),或者曾经父母师长有病,你不管(遗弃),或者杀害众生(指杀人),那这样的人都不能受五戒了;或者听不懂(授戒师)语言的,这样都不能受戒。受五戒的多少随分受,尽量是尽形寿(指一生)。

五戒如何舍戒?

有些经典甚至说,我受一段时间不受了,把戒给舍了——做不到,说我真的做不到。舍掉,舍戒很简单。你找一个居士跟他说一下,我某人舍五戒,就舍了。你跟他合掌,你说我现在五戒做不到,把五戒给舍了,就舍掉了!就好像我们赚钱很不容易,花钱很容易,一扔就扔出去了,就这么简单。你要受就不容易,你要发起心来,要有场所,要有因缘才能够受。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界诠法师文章列表

持戒布施者易生净土

持戒者容易往生是远离诸染故。 持戒对于我们居士来说至...

圣严法师《义工是菩萨行者》

义工是菩萨行者。义工没有一定的什么事,一定的什么时...

律宗与净土宗的修持是相同还是不同

【原文】 客曰:常闻律门生弘毗尼,死归净土,究竟与净...

圣严法师《别再执著了》

能够放下的人,是有智慧的人,是自在的人,是解脱的人...

怎么能印证因果轮回呢

问: 尊敬的宏海法师,我的问题可能比较基础,佛教说人...

沙曷比丘饮酒醉卧树下,为何世尊还赞叹他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有一千二百五...

学佛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我们大家都在学佛,究竟学佛为什么?不少人对这问题认...

严持戒律对临终往生很关键吗

问: 学佛人平时严持戒律,对临终往生很关键吗? 大安...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阙译人名今...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

大悲咒注音版

1)南na 无mo 喝he 啰la 怛dan 那na 哆duo 啰la 夜ye...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善导大师--临睡观念佛法

净土人,凡欲入观及临睡时,一心合掌,正面西向,若坐...

业力是如何形成果报的

业有三块,我们看这个附表。 我们先看左上角有一个业...

刻薄的人,容易有障碍有压力

一般自力的佛土有四种: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

品古人六戒,修宠辱不惊

1、大乐易失察 跟大喜易失言有近似之处,有个成语叫得...

【佛教词典】有漏智

(术语)对于无漏智而言。带有漏烦恼之过,无断迷理烦...

【佛教词典】八种识

【八种识】 p0070 显扬一卷一页云:问:何等为识?答:...

大安法师:不能往生,最痛苦的是谁

问: 今生不能往生,最痛苦的是谁? 大安法师答: 你...

贪瞋痴是一切恶果的罪魁祸首

佛教认为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贪瞋痴是人...

轮回中谁能与其出苦者

菩萨地上有变易之苦,罗汉果中有分段之苦,一切诸天有...

【佛学漫画】不同的念佛,同样的往生

清朝嘉庆年间,江浙一带在一个月之内有两个念佛人往生...

去除心中的黑暗

阿那律尊者在过去生中为长者子,正值燃灯佛住世,听闻...

常律法师:修持药师法门的感应实例

药师经云: 「第三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以无量无...

【推荐】何为般若智与波罗蜜

世人愚迷,不见般若。口说般若,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

一盘青菜的味道

如果你被问到:你有多长时间没有吃到美味的食物了?你...

把今生当做通往净土的跳板

我们现在是叫做现在,那我们现在对望过去,就是过去跟...

果中皇后:草莓的超强功效

草莓又叫红莓、杨莓、地莓等,是蔷薇科草莓属植物的泛...

【推荐】念念生灭,无以把捉,忧在哪里?

因心情很糟糕,徒步去了正定的临济寺,十多公里的路程...

《佛说阿弥陀经》白话译

序 分 这一部经,是我从佛那里亲自听到的。当时,释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