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义工是菩萨行者》

圣严法师  2010/07/3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义工是菩萨行者。义工没有一定的什么事,一定的什么时间才去做。义工是哪个地方需要人,就到哪个地方去;义工是救急、奉献,不是就业。

一般来说,人们总是争取权利而不能尽义务、尽责任,都想离苦得乐,结果却是受苦受难。而做义工也是一种修行,能不能成功没有关系,只想到要帮助人家;像这种心,就是标准的菩萨心肠,就是大修行。

做义工就是菩萨行,就是在度众生。如果,我们老是想到自己有苦有难,总是希望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来救自己,这样子的话还是菩萨?要学做菩萨,是要把自己的问题放在一边,把人家的问题、苦难挑起来,常常想到人家有苦有难,就会救苦救难。因此,如果要使我们的社会、人间能够更好一点,生活环境能够更安全一点,我们一定要从本身做起,要多付出、多努力。

当义工,福慧双修

如果你是为了赚取工资而去扫地、工作,这不算是修行,这只是为了糊口,为了生活而工作;当义工,不论做多少都是修行,都是在修福、修慧。一般人多半只想到做义工可以修福,怎么也能“修慧”呢?做义工的时候没有进去听经,也没有进去拜佛,怎么“修慧”呢?

其实,“慧”的意思是烦恼减少──减少自己的“贪”烦恼、“嗔”烦恼;为了奉献而做义工,不是为了希望增加收入、增加名望,自然就会烦恼减少。

用自己的才能、财力、智慧,和自己的福报来帮助他人,这就是在修福;在帮助他人解决困难和苦恼的同时,自然而然就在修慧了,当我们在做这些事的时候,自己的烦恼问题也就会逐渐地减少,帮助别人解决困难,自己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行六度的菩萨行者

我们称之为义工的,佛教中称为菩萨行者。菩萨行者,便是修行六度法门及四摄法门的发心菩萨,六度的内容,是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正知见)的六个项目;四摄的内容,是指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的四个项目。以此二门尽摄一切善行的一切功德,故在《仁王般若经》卷上,有“六度四摄一切行”的连用语。在中国大乘各宗,便有使用六度摄万行的语句,例如《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就有这样的句子说:“诸方说,六度万行,以为佛法。”

菩萨行,即是众生成佛的正因,《维摩经·佛道品》的末后第三偈说:“如是道无量,所行无有涯,智慧无边际,度脱无数众。”其中的第二句“所行无有涯”,便是说成佛之道,当具万行的意思。然后《维摩经》又于〈菩萨行品〉中说:“如菩萨者,不尽有为,不住无为。”菩萨能够在净而净、处秽则秽而不受污染,所以不尽有为;菩萨仅是应彼而动,于“我”无关,所以不住无为。“不尽有为”是心无染着,但仍在凡夫的环境中共同生活,“不住无为”是虽已解脱,但却不会逃离众生的生死苦海。因此,〈菩萨行品〉又说:“教化众生,终不厌倦,于四摄法,常念随顺,护持正法,不惜躯命;种诸善根,无有疲厌。”这都是指菩萨当修一切行。

三宝弟子在皈依典礼中念诵四弘誓愿,就是发了无上菩提心的初发心菩萨,发了菩提心,便是具备了成佛的正因。因此,凡夫发心,便成初发心的菩萨,便已具备了六度万行的正因。虽不能于一时间万行具全,只要尽力去做,能有一行、二行,也就算是菩萨行了。

凡事尽心尽力去做

做义工,也就是发心担任菩萨行者,就要学习佛菩萨的精神,学着受苦受难,学着尽义务、尽责任。

有的人是以自己本身专业知识做义工,有的人并不是。例如清洁日大家去扫地捡垃圾,我们虽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但还是去做了,这表示义工是没有一样事情不愿做的,只要“尽心、尽力、尽可能学习”。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任何事情,需要动手、动脚、动嘴,都该全力以赴。如果是懂得的事,就尽所知所能去做;如果是不懂的,那就一边做一边学习。

因为义工不是经由广告上征求来的专业人才,所以在必要的时候,任何事情都需要拿起来就做。所以义工没有一定的什么事,一定的什么时间才去做。义工是哪个地方需要人,就到哪个地方去;义工是救急、奉献,不是就业。

可能有人会说“我不懂”、“我不会”、“我不能做”,不过对义工菩萨来说,应该是没有一样不会,没有一样不懂,也没有一样不做的。

还没做义工之前,可能有很多事情不会做,譬如说,厨房里面捡菜、切菜、洗菜、洗碗筷,要用什么水来洗碗?或用什么水来洗菜,用什么东西来洗毛巾?第一次可能都不会,或者从来没有做过;但是,现在没有人做,怎么办呢?就必须你来做,而且只要肯学习,总是学得会的。工作是不分细与粗的,义工对工作也应该是不勉强不挑剔。

不勉强、不挑剔、不失望

所谓“勉强”就是在时间和体能上,不要超过你的负担太多,更重要的是“不可勉强他人”。当在要求自己的时候,带一点勉强是很好的,带一点勉强便能得到更进一步的学习与训练,但是千万不要勉强他人。不要说:“我都能做了,你怎么不做?”这变成了计较他人,强人所难。

在做义工时,可能听到批评的声音:“你这个人笨手笨脚的,怎么做成这个样子?”你应当说:“对不起!我正在学习。”也可能有人埋怨你、批评你、指责你,也会有人不满你。在这种情况下,不要失望、后悔,也不要难过,因为这些都是成长和修行的助缘。

对于他人的赞叹,固然觉得欢喜,但是做义工的目的不是为了求得他人的赞叹。有人批评,表示那人还很关心你,有人指责,是希望你更努力、更进步,有了这种心理准备,你就永远不感到挫折和失望了。

义工的工作不分下贱、高贵,都是一份功德和奉献。能够放下身段才能成长,自利利人。

有一次一位著名建筑公司总经理的太太来农禅寺洗菜,我看她笨手笨脚的样子,就问她:“你怎么在这里洗菜?”“是他们叫我来的。”我又问“人家知道你是谁吗?”“我也不知道,人家说要义工,我就说‘好啊!我是义工啊!’于是就来洗菜了。”这位总经理夫人,她的先生是总经理,她自己是董事长,但她做义工从不挑剔。

所以当人家说:“你是谁?怎么在这儿打扫厕所?”你要回答:“我是义工。”人家问:“你不是某某公司的董事长吗?”你可以说:“我在外面是,在这里是义工。”

以奉献的精神成就他人

所以说,义工精神就是以奉献精神,并且不存分别心,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将所有的大众当成未来诸佛、现在的菩萨,为他们做任何的功德布施时,都是以恭敬的心、感谢的心、不求回报的心,为他们做诚恳亲切的奉献。

奉献并不等于是牺牲,很多人把牺牲跟奉献当成是同一回事,其实不然。奉献是把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贡献给最值得我们尊敬的对象;虽然奉献了,却不但不会损失,反而在奉献中自我成长,收获更多、进步更快。这就是“利人便是利己”的道理。

以佛法的观点而言,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盏智慧、慈悲的无尽灯,我们可以把这一盏无尽灯奉献给大众,让大众都来点亮他们自己心中的那一盏灯。这是《维摩经》中所说的,也就是佛心。

把你的智慧、慈悲,以及所有的一切奉献给他人,让别人得到安慰与想要的,但自己并没有损失,这是奉献,而不是牺牲。牺牲是毁灭自己而利益他人,奉献却是永远的成长自己又成就他人。一位没有慈悲新,不与其他人分享自己所拥有的,不愿意奉献的人,是没有福报的人。

把义工的精神,带回自己的生活环境,在家里用义工的心态来服务你家里的人,义工就是菩萨行者最好的成长历练。在公司当成是义工来服务你的员工,在社会上用义工的态度为大众服务。若能人人如此,社会才是真正的祥和。但愿我们把做义工的风气带起来,以此净化社会风气,这就是在建设人间净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星云大师《我们要做义工的义工》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为你做事呢?有人如是问我。 我想这...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三、因果

壹何谓因果 几千年来,存在中国人心中举头三尺有神明...

没皈依但精通佛法,算是佛弟子吗

问: 有一位居士,还未到佛堂皈依,但精通佛法、研究...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四、中道

壹中道的意义 佛世时,有一位比丘,名二十亿耳,出家...

圣严法师《三宝万世明灯》

三宝,就是佛、法、僧。只要三宝住世,人类就有光明,...

【推荐】圣严法师对生死的对话

问:未来如果有人提起「圣严师父」,希望他们如何记得...

佛教的社会责任

由发心中去承担责任 经常对信徒们说要发心,但是很少要...

明海大和尚:佛教的规矩

今天首先跟大家讲一个题目,就是出家人与在家人的关系...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最上乘论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

人生的关卡可大可小

人生的关卡,可大可小。善于处理的人,举重若轻;不善...

禅修时的内省观照

禅修不是为了追求什么事物,而是去发觉我们个性和行为...

用智慧来化解脾气

根据一份调查报告指出,台湾地区的人民非常容易生气,...

安太岁、点光明灯在科学年代还有价值吗

问: 您怎么看安太岁、点光明灯这类民俗?在这个科学...

【佛教词典】菩萨诃色欲法经

全一卷。姚秦鸠摩罗什译。又称菩萨诃色欲经、菩萨呵色...

【佛教词典】称念

口中称诵佛之名号,心中亦同时念佛,即称名念佛之意。...

布施佛法的功德利益

《发觉净心经》讲:如果不是为了贪求果报,也不是为了...

佛寺造得再大,不如护持佛法的功德大

奉施佛及僧,彼所获福聚,不如护佛法。 物质供应是有限...

聪明之人与智慧之人的区别

世间上很多人不能认识到自己。例如生是从哪里来的,死...

荐亡之法,唯念佛最为第一

荐亡之法,唯念佛最为第一。(文钞续编复崔德振居士书...

身处生死轮回,我们该怎么办

《楞严经》的整个观念就是返妄归真。返妄归真当然你要...

【推荐】对治淫欲的观想方法

修行人最难除的是淫念。然而淫念不除,不能入道。即使...

宽恕别人给你带来的12种好处

人的心病从什么地方来?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无法宽恕他...

不要羡慕神通和发财的事情

又问:欲度众生,当何所除? 答曰:欲度众生,除其烦恼...

太虚大师:楞严经大意

楞严是经名,今由楞严寺发起讲经,故讲楞严大意。本人...

心懒惰故懈怠,身闷重故睡眠

心懒惰故懈怠,身闷重故睡眠。此二相须,共成一苦。障...

四种良马巧喻众生根器

昔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一日,佛告诸比丘:世间...

「孝子」是「孝顺孩子」

前一阵子,慈济医院的志工说了一个让人非常感慨的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