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往生净土的三部曲

牧牛法师  2016/10/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往生净土的三部曲

一、信资粮

首先,我们来听听三部曲之一,也就是三资粮的第一个——信资粮。所谓信,从字面的解释,就是相信、信心。那我们要相信什么呢?《阿弥陀经》里提到“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这里出现了两个“有”字,第一个有是有世界、第二个有是有佛,说明西方极乐世界是真正有,不是虚言,也不是假设。这主要是让我们建立起信心,相信有极乐世界,相信有阿弥陀佛。

或许有人会问:“我们为什么要去极乐世界呢?那个极乐世界到底有什么好?”如《阿弥陀经》中告诉我们:“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这跟我们所生活的娑婆世界可不一样,我们的世界叫堪忍世间,充满了痛苦和垢秽。而极乐世界却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

从极乐世界的依报来看,如《阿弥陀经》中所说:“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铺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等等。不仅如此,而且有情无情皆在说法,不管是种种奇妙杂色之鸟,还是微风吹动,尽是法音宣流。让所有“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那极乐国土的正报又是如何呢?我们都知道,阿弥陀译为无量光、无量寿。诚如经中所说:“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又说:“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除了阿弥陀佛,还有无量无边的声闻菩萨众等,以及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他们都是阿鞞跋致,也就是不退转。因为在如此清净庄严的环境里,不但有阿弥陀佛的愿力、加持力作保障,而且还有诸上善人相伴,来督促自己精进修持,以此功德力故,自然不会退转。

以上对极乐世界的种种描述,不管是依报还是正报,这无量庄严实际都是阿弥陀佛的功德愿力所成。佛陀并不是真要拿这些金银珠宝来引诱我们,而是通过这些来建立我们的信心,告诉我们“心净则国土净”的道理。既然阿弥陀佛的功德愿力能成就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那么我们的清净心同样能感召美好的世界,因为“净秽在心,不在国土”。

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妄语者。之所以有人听了会半信半疑,那是因为我们与佛的境界差距太大。这好比蚂蚁、蚊子们在开会来推测人类有好大的智慧,好大的力量一样,它们当然要怀疑。

因为它们的认识来源于它们的生活经验,拿它们所生活的时间空间,与人类所生活的时空范围来比,它们当然无法理解。同样的道理,我们这些众生,生活的时空范围跟佛菩萨对比,也是天渊之别。所以佛菩萨的境界,我们也无法理解。但是,只要我们相信释迦如来决无诳语,相信弥陀世尊决无虚愿,相信六方诸佛广长舌决无二言,那么也就能够相信这个法门真实不虚。

二、愿资粮

当我们知道了有这么个无苦唯乐,又清净庄严的世界时,还能无动于衷而没有希求心吗?还会愿意继续在这堪忍世间头出头没吗?

所以,接着第二步就是愿,愿就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往生极乐世界主要就是靠深信切愿,愿是动力,没有愿力不得往生,因为极乐世界本身就是愿力所成,所以我们必须要明白愿力的重要。

所谓“金刚非坚,愿力惟坚”,愿力比金刚还坚固,要有愿力才能成就。我们发愿就叫做金刚种子,这个种子一旦储存到我们这个精神磁带里面,历劫都不会坏。我们要想求生净土,必须要有坚定恳切的愿心,有愿才有希望。

如《普贤行愿品》中所说:“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到已,即见阿弥陀佛。”

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一个人在世间所拥有的一切外在事物,包括财富、地位、乃至最亲近的人,当面对死亡的时候,都要离我们而去,而唯有愿力与我们相随,引导我们前往极乐世界。

三、行资粮

接下来,有了愿力,还不够,就如我们要发愿去北京,但如果只是停留在发愿上,那永远也到不了北京,因此,有了愿力之后,就必须要有行动,所谓“行山填愿海”。所以第三部就是要讲到“行资粮”。如果有愿无行,则如人说食,终不能饱。只有依愿起行,才能到达目的地。

可是要怎样才能去呢?也就是关系到修行的方法,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方法是否正确直接就会影响到能否往生的问题。如果方法不当,既使有深信切愿,那也无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此,这个“行资粮”非常的重要。

那么,西方净土法门的修行方法是什么呢?依据善导大师的教授,他把修行分为正、杂二行,正行是专依净土经典而修的行业,杂行则是其余的诸善万行。而正行又分为正业与助业二种,在《观经疏》卷四中分析得十分清楚,其中以称名正行属于正业,其余读诵、观察、礼拜、赞叹供养等都属于助业。而善导大师则提倡主修正业,旁修助业。也就是以称名念佛为主修对象,而其他读诵、观察、礼拜、赞叹供养等来作为辅助修行。以此达到一心不乱,如此,必能往生净土。

这个过程包含几个意义,从称名忆念阿弥陀佛而言,这是让自己达到一心不乱的主要手段。但由于众生业障深重,只是依靠称名忆念,恐怕很难达到一心不乱。所以善导大师还提出以读诵、观察、礼拜、赞叹供养作为辅助作用,一方面为了消除我们的业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不断地积累资粮,这两方面在我们修学佛法中也是非常的重要。

但我们也要清楚,西方净土法门的修行虽然简单,但要成就也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所以祖师们一再地提醒我们,要老实念佛,就是让我们一定要有耐心的坚持。这对我们修学净土法门而言,是需要牢牢记住的。

结语

以上所说“信、愿、行”三资粮,就是我今天为大家所讲的“《阿弥陀经》的往生三部曲”,只要你具备了这三个条件,那必能往生净土。那么,西方极乐净土就为你展开了一朵清净庄严的莲花,而痛苦轮回的世界就会离你而去。

同修们,还犹豫什么呢?最后就让我们以信为舟航,以愿为风帆,以行为船桨,随着三部曲的妙音,沿着自性的召唤,驶向那极乐的彼岸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号让地狱变清凉

佛陀证得无上的佛果以后,很多人跟着出家学道。在佛陀...

暂居此地非吾土,遥忆西方是我家

省庵大师在《净土诗》里面常常点示我们:我们现在住的...

净土法门的本质特点——感应道交

在慧远大师身上,无论是他的知见,还是他的修行实践,...

佛号在心中是不可取代的

在《净土圣贤录》里面讲到一个公案: 宋朝有一个人叫...

弘一大师也崇信念佛

弘一大师以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

五念门

五念门是《往生论》的又一重要内容。 第一礼拜门, 身...

一切依正庄严都是一切众生自性本具的

明上住处、生处种种庄严,皆是阿弥陀佛大愿大行称性功...

倓虚大师《念佛论》

佛法发源于印度,流传于中国,乃至世界各国。其目的无...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佛顶首楞严咒...

【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

楞严经卷第一 楞严经卷第二 楞严经卷第三 楞严经卷第...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推荐】放下名利枷锁 老老实实念佛

现代人生活忙碌,从出生到小学、中学、大学再到社会。...

「不随妄转」对念佛人很重要

你应该怎样训练你自己不要老是被外境所转,不是等到临...

佛为什么要创造五净肉让比丘吃呢

预记末法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间,自...

管理好我们这颗心

有一种内观法门,在座的可能有人参加过。修内观最主要...

【佛教词典】三缚

(术语)谓贪瞋痴之烦恼系缚。俱舍论二十一曰:缚有三...

【佛教词典】增上慢

梵语 abhi-māna。即对于教理或修行境地尚未有所得、有...

【推荐】如何增强对净土法门的信心

净土法门,唯信能入。信根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珍贵的...

从不寂寞

我从不寂寞。寂寞的人不了解内在原本是完美充实的。你...

佛陀度化众生的方法

佛陀度化众生的方法有两个: (一)机缘未至,默然待时...

今生忍耐,报尽即生西方

那些在修行路上曾有过的障碍,其实没什么大不了,我发...

宏海法师:佛陀的十大弟子们

一、舍利佛 好,阿弥陀佛! 各位与大觉世间有缘的同修...

念诵地藏菩萨名号能离一切障缘

净法也是一念心生,染法也是由你心生,都是你现前的体...

人如群牛

在《法句譬喻经》中有这样一个公案:往昔佛陀曾在王舍...

星云大师《不杀生与护生》

佛教提倡不杀生,不杀生是一种慈悲,不杀生而护生,进...

《净土法门普被三根论》白话译

(圆涛法师白话译) 【原文】 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

慧律法师《举弊救偏》

佛教的原貌是清净光明的,是反求诸己的,是绝对平等无...

南海普陀山灵感故事三则

普陀山自从开山以来,已有一千多年,从没有听说过什么...

两鬼争尸的故事

优波鞠多尊者,有一天,有一个人,有个年轻人,要拜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