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常把惭愧放心头,有三大好处

2017/07/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常把惭愧放心头,有三大好处

“惭愧”是佛教的专有名词,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并没有“惭”、“愧”二字连称的词汇,而这两个字都是一种修行的方法与观念。其中“惭”指的是对不起自己,也就是“自惭形秽”;“愧”指的是对不起他人,所以说“愧对于人”。其实一个对不起他人的人,往往也会对不起自己,譬如做错事伤害到别人时,至少对自己的品德就已经造成损害,所以也是对不起自己。

而当我们对不起自己的时候,往往也就减少了对人能够更好一些的机会,所以对不起自己通常也就对不起他人。譬如父母都希望儿女能为家族争光,儿女如果没有做到,那是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父母,让他们失望了。虽然并没有做坏事,但是因为不够用心努力,浪费了时间、生命,辜负了家人、家族的期待。因此,惭、愧二字连起来用,就有对不起自己又对不起他人的意思了。

所以,我们对于老师、朋友,乃至于全体众生,都应该经常怀著惭愧心,这也是印光大师自号为“常惭愧僧”的原因。一位人人都认为缺点很少,足以为模范的高僧,仍然觉得自己经常犯错而感到惭愧,这不仅是谦虚的一种品德,而且是比谦虚更进一步的修行。

知惭愧,精进不懈。谦虚是自知有所不能、有所欠缺,所以对人很谦虚。可是惭愧是非常积极的,自己知道错了应该改过、自己知道不行应该努力;自己知道做得已经不错,但是还不够好,应该更努力改进,这就是常常有惭愧心、菩提心的人。我们学佛就是要学习有智慧、有慈悲,自利利人的菩提心、菩萨心,并且要一直到成佛才算圆满;在尚未成佛以前,都应该随时提起惭、愧这两字。

如果能够常把“惭愧”两个字放在心头,则会有三大好处:

第一是不敢懈怠,会非常精进、努力;

第二则是非常谦虚,不但见到任何人都会尊敬,并且会无条件地帮助人;

第三是能够忍辱负重,因为懂得惭愧,所以难行能行、难忍能忍、难舍能舍,这就是菩萨精神。

因为知惭愧,所以才能常常改进;因为知惭愧,所以保持努力,精进不懈。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不小心伤害了小动物是否破戒

问: 在清理花园的时候,不小心伤害了小动物,是否破戒...

唯有忏悔才能消除业障

【云何忏悔业障。经言犯一吉罗,如四天王寿五百岁堕泥...

水陆法会的殊胜之处在哪里

水陆法会,即然被认为是汉传丛林经忏佛事之最,那么,...

星云大师对「忏悔」如是说

1 向佛祖忏悔,可以灭罪 一个人身口意所造的罪业,并不...

心念念相续,才能构成业力

我们内心的一种造作的功能,佛陀说就像一个暴流,就是...

持戒忏悔使现生带来好运吉祥

不管多伟大的人,业力来临,都抵挡不住,至此才知道人...

今闻地狱心惊毛竖,发露忏悔愿罪消灭

敬白道场说众等,今为施主某甲及诸众生,归命十方诸佛...

找到业障的根,才能够真正忏悔

我们出家人要做得像出家人,一切时心要在道上,要防心...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把自我意识放下,跟着愿力走

我们刚开始在学佛的时候,只想到一件事,就是痛苦跟快...

修行人的三大精进

正精进 处事不仅要精进,更要正精进,若只是精进而方向...

敬老养老是福气

《论语》有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初读此句,...

【推荐】佛陀开了两帖修学空性的药

佛陀在讲迹门的时候说开显佛慧,并不是理想化地要我们...

【佛教词典】冥思

(术语)佛菩萨之思虑,非人所窥知,故云冥。...

【佛教词典】三昧耶形

(术语)以佛菩萨内证之本誓为标帜者。不动明王之刀剑...

欲修孝顺者,须念念与戒相应

世出世法,皆以孝顺为宗。《梵网经》云:孝顺父母师僧...

善太郎的故事

日本有个善太郎,这个人是修净土的,专念阿弥陀佛,他...

贪着利养自取灭亡

佛陀的弟子中有一位名叫调达(提婆达多)的比丘,非常...

极乐世界的果报体有三种功德

第二个,我们选择极乐世界,我们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那...

【推荐】从事餐饮行业造杀业的人如何转行

北京阜成门内大街,有一大荤馆子,名九如春,生意很发...

《楞严经》与《法华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楞严经》到了后面二十五圆通的时候,它偏重在空观,...

供养正法法师等于供养十方诸佛吗

问: 请问师父,有人说,供养弘扬正法的法师,这个功...

穷微极妙的莲华座

《观经》讲那个莲华座,你看看它穷微极妙到什么程度?...

发自内心的礼貌

人与人的关系是建立在礼貌之上,但是今天社会上懂礼貌...

李木源居士的学佛心路历程

一、入佛因缘 我出身于一个乡村大家庭,有九个兄弟,一...

圣严法师《好好善用「臭皮囊」》

佛教的修行方法中,有四种观想的方法,称为四念处,分...

时间无常,无论多么奢华美丽将成过去

法眼文益禅师(五代): 拥毳对芳丛,由来迥不同, 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