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学佛者应从恭敬三宝开始

隆相法师  2018/06/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学佛者应从恭敬三宝开始

学佛者当从恭敬之中求,尤其是对出家师父。为说明此事,我讲几个故事给大家听: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对玄奘大师说,对您这样的高僧我们应当恭敬供养,但是我又发现,很多人穿着出家人的衣服,不会念经不会坐禅,败坏佛教形象,能不能让他们还俗?

玄奘大师回答说:不行。为什么不行?皇帝问。玄奘大师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打了一个比喻。玄奘大师说,昆仑山盛产玉石,昆仑山是石头多还是玉石多?皇帝说,当然是石头多,玉石在其中少之又少。

玄奘大师担心皇帝没有明白意思,又用了一个比喻,他问皇帝,天旱求雨如何求?皇帝说,当然做一个纸龙,然后举行法会,向纸龙求雨。玄奘问,纸龙能降雨吗?皇帝说,纸龙怎能降雨。玄奘大师说,对,但是我们求雨还必须向纸龙求。

皇帝一听就明白了。玄奘大师说,就像昆仑山上的玉一样,高僧大德毕竟是少数,没有石头,玉从哪里来呢?纸龙不能降雨,但是没有它又如何求雨呢?

所以,对于在家居士来说,要想求福报,出家人就是福田僧,想种福田求福慧必须向出家人求,他不能给你福慧,但是你必须要对他有恭敬心,把他当做僧宝来对待,你才能从中获福。想皈依三宝,他也是你皈依的对象。尽管他不会念经,不会坐禅,修行不好,但是他依然是我们应该恭敬可以种福田的对象,修行好不好是他的事情,恭不恭敬是你的事情。我们要恭敬对待每一个出家师父,不要生轻慢心。

佛陀在世时,人们争相供养佛陀及证得果位的圣者,或是长相庄严,或是能说会道者,至于那些年龄大的或认为修行不好者就没人供养了,佛陀慈悲的告诉大家:平等供养功德最胜。毕竟大多数的出家人是没有证得果位的,也必须要恭敬对待他,不能产生分别心。

佛陀在世的时候,佛教里也有叫六群比丘(小编注:谓此等比丘。于佛世时。聚集成众。作诸非威仪事。),有的修行很好,也有修行不好。一位国王问佛陀:“一些比丘穿着佛教衣服,但是却败坏佛教形象,我们这些护法都感到于心不忍,能不能让他们还俗?”佛陀说,不行。

为什么呢?佛陀没有直接回答。国王头上戴了个金簪子。佛陀就把簪子拿下来,问国王这个好不好?国王说,是好东西,它的价值很高。佛陀说,是的,但是如果把它折断了,还好不好?国王说,那就没有原来好了。佛陀说,是的,尽管它断了,虽然不能再为你所用,但是仍然是金子。修行好的就像簪子一样,可以让你生欢喜心,修行不好的就像断的簪子,仍然是宝,所以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出家人。

佛陀不是袒护弟子,而是关心大众,佛陀告诉大众,我们一定要用平等心恭敬对待每位出家人。

曾经有一个国王请佛陀应供,佛陀就特别带了一个小沙弥。按照礼节,国王一个个向法师磕头,向佛陀磕头的时候很高兴,向佛陀的弟子们磕头,国王也很高兴。但是到小沙弥的时候,国王一看,小沙弥年龄这么小,怎么能磕下去呢?于是,国王就把小沙弥带到屏处给小沙弥磕了三个头。然后国王对小沙弥说,千万不要跟别人说,我给你磕头的事。

小沙弥说,好的。这个时候小沙弥把吃饭的钵放在地下,然后跳进钵里,再从钵里跳出来,就这样反反复复地跳。然后,小沙弥问国王,你看到了吗?国王说,我看到了。小沙弥说,你可千万别和人说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视别人,因为你不知道他是什么身份。我们是凡夫,菩萨认识我们,但是我们不认识菩萨。你稍纵即逝,就可能失去一个机会。所以要平等对待每一个人。

济公大家都知道是活佛,但是实际上,当时很多人看到的济公确实又脏又疯疯癫癫的,因为我们是用凡夫心去看的。济公圆寂之后大家才知道他是活佛,但是已经来不及了。不要心生轻慢,你才有机会获福。

所以,各位居士,对三宝要生起绝对的恭敬心,没有恭敬心,想从中获得福报是不可能的。印光大师曾说,佛法从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这句话也表明了,我们很容易培育自己的福报,但是也很容易失去这样的机会。如果我们的内心稍微有一点轻慢,就失去了一份功德,要是再出言不逊,就有可能受到不好果报。

在佛经里,曾有一个老和尚年龄很大,念经的声音也不好听。小沙弥听到,就说老和尚念经像牛叫,老和尚赶紧对小沙弥说,你不能生轻慢心,你得赶紧忏悔。小沙弥不知道老和尚是证得果位的罗汉。所以在我们生活中,求福报是最容易的,但学佛者当从恭敬三宝始,这也是我们学佛的第一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放经书的书房挨着卫生间,这样是不是不恭敬

问: 家里有佛像也有经书,但家里的书房直接挨着卫生间...

礼拜自己心灵的庄严

在五台山曾经认识一位日本来的大学生游客,他告诉我他...

「比丘」有三种含义

比丘有三个意思。 一个是乞士,乞食来滋养这个色身,乞...

恭敬得延寿

佛陀时代,有位长者的儿子年纪大约五、六岁,占相师为...

出家僧人的四威仪

举佛音声慢水流,诵经行道雁行游, 合掌当胸如捧水,立...

以敬信心造观音像感应三则

修补观世音菩萨佛像手臂,观世音菩萨亦医其手臂 湖州有...

学佛要知道怎样来修福修慧

印光大师说一切从恭敬中求。一切,不外乎福报和智慧。...

出家的含义

出家修行,其本意实乃殊胜庄严之意,不解出家修行真谛...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一念妄想创造出轮回

显妄果本空 首先佛陀先显示:这六道的果报其实是不真实...

顺情而化,导入弥陀的大悲

我们都知道,阿弥陀经讲,极乐世界有很多的鸟,都是阿...

必须走出妄想,才能够面对弥陀的光明

这段是《楞严经》,说一个人他依止妄想的过失。这个地...

佛弟子应如何选择才不会被误导

问: 在科技发达的传媒时代,佛教的杂志五花八门,身为...

【佛教词典】鸠摩罗设摩

(人名)Kumāra?arman,诗人名。玄应音义二十五曰:鸠...

【佛教词典】求生

(术语)在中有者次求可生之处,故名。对于已生而言。...

沈家桢居士的学佛经过

我现在的心态,是衷心感激这一生中,所有遇到过的法师...

【推荐】念佛者得人天鬼神恭敬

一个念佛人为什么他的种性高贵?《无量寿经》说,念佛...

摄受二乘人回归净土

化导二乘执空不修净土者,良以乍得我空,即生耽滞,闻...

星云大师《伟大的佛陀》

各位法师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今天在座的各位,...

贪著名闻利养,世世随业流转受生死苦

往昔无数劫时,有一人行大布施,供养外道梵志无数千人...

死牛食草

有一对老年夫妇,惟生一子,不幸在二十岁时得了绝症,...

如不念佛,每日造作获罪无量

菩萨谓查母曰:汝何不勤勤念佛?答曰:因添儿孙,时常...

一心念佛就能具足六度全体功德

得波罗蜜者,诸菩萨众,有恒沙劫中,修六度万行,未能...

悟道大和尚:念佛法门之精要

一、执持名号,一心不乱,此八个字,为解粘去缚之第一...

追求名利的心永远都没有尽头

许多人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一只老鼠意外地掉进一个半...

佛像一定要请法师开光吗

问: 请法师开示一下,如果买了佛像,是否一定要请法师...

星云大师《为自然生态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我要向您诉说内心不平的现象: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