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皈依的四个误区

宏海法师  2018/10/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皈依的四个误区

今天我们的内容想跟大家说一说,有关皈依的误区。那么但凡稍微了解一些佛法,或者跟佛门有接触的人,都知道皈依的概念,就是归向、投靠,把三宝作为生命和心灵依托的对象,这是毋容置疑的。所以现在来讲我们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进佛门,了解佛法,那么第一个迈步就是要从皈依做起。皈依就等于说撩开这个曾经不能见到的这个门帘,那么迈进佛门来了,就等于说我们现在去求学,那么你先得注册一样,这就叫做皈依,很简单的事情。

那么由于我们长久以来对于佛门的,当然有时候是一种殷重,有时候是一种没有接触的机会,所导致的误区,有时候又是一种自我的退却而产生的距离吧,各种各样的都有。所以今天我们想说一下,就是为什么会有这些几个误会呢?就是长久以来由于不了解造成的,所以借此机会也希望看到这个小视频的人,能够以后推广一下大家对于皈依的误会。

作为一个佛弟子,因为我遇到的也很多,有很多时候有一些人,他特别的觉得说:是想皈依,他也觉得佛门是向善的一个劝导,他很愿意,但是他认为皈依了以后,以为就比如说第一点误区就是:认为皈依了以后就要必须吃素了,作为三宝弟子就必须吃素了。首先告诉大家一点,当然吃素是好的能够戒杀,能够行慈悲嘛,就我们现在来讲,吃素还有利于身体健康,很多时候,有的人觉得说吃素没有营养,那我们想牛呀、马呀它都是素食动物,它的力量反而更大,也不缺营养。但是要告诉大家的,就是吃素并不是皈依的要求,这是第一点。真正的如果说我们吃素的话,一个学佛的弟子,他要受了三皈依以后,乃至受了五戒都没有要求一定要吃素。

这顺便说一下很多人一个误区,就是以为受了五戒就必须吃素,受了五戒的杀生只是你不亲自去造这个杀业而已,跟吃素是无关的,只有受了菩萨戒的弟子,才在戒条上明文规定说要吃素。所以说大家要记住第一个误区就是说:皈依并不是要求一定得吃素,除非你自己发愿说,可以说吃这个三净肉,就是不为我而杀,没有看见杀它的场面,没有听到它杀它的这个惨叫声,这就叫三净肉就可以吃,这就算你比较能够遵循一个好的规律了。

其次的话,对于说到底是吃素的问题,我们要知道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很多时候我们不能理解这个吃素者,但是其实恰恰有可能是他是皈依了以后,随着对于佛法的学习的这种深入,这种境界的提高,他是自然而然地放下了那个吃素的行为,不是管着不让他吃,而是他自己不想吃,这是一个好的状态,一个好的结果。所以但是我们开始并没有要求一定要吃素,由于误以为学佛一定要从开始就吃素,所以把很多人皈依的因缘挡在了佛门之外。这是第一点,大家记住并不是一定要得吃素。

第二点就是说,以为皈依三宝以后就是要出家,这就是一个更好玩的错误了。我曾经就遇到过这样的人,他说:法师、法师,我能不能皈依,我说你当然可以皈依,他说那我还得想结婚呢。你看真正的出家,他是要舍弃了世间一切的这种家庭人际关系,然后把自己的生命,依托在弘扬佛法和修行解脱上,是这么一个生活状态。但是确实出家要具足非常深厚的福德,要有大的善根和殊胜的因缘,才能成就这个出家这一门,这样的一种选择,人生选择。

但是我们皈依三宝,只是说我想学习佛法,了解佛法,追随着出家人去学习,仅此而已。在很多时候我们不明就理,就以为说皈依一定要出家,不能在家了,就没有了婚丧嫁娶传宗接代这回事了,大错特错了。皈依三宝以后你正好成家,成家以后全家都来皈依三宝,这多好的事啊,所以这是第二个误区,就是以为皈依一定要出家。

第三个误区这就等于说什么,自己把自己看得太低。有的人也来问说:什么条件才能皈依呢,具足什么样的发心才能皈依。我往往会回一句:我说只要你不杀人放火就可以皈依,乃至你杀人、放火,忏悔后悔了,改过了也可以皈依,这就是佛门广大“回头是岸”。

所以碰到很多人他对佛法还很了解,也知道什么叫做罪业,也知道什么叫做业障、烦恼,他就会自己把自己给判了一个定位,说我这个人业障深重,每天要造好多的做不好的事呀等等,你们这属于四大皆空了,我这是凡夫俗子所以就逃之夭夭,就生怕跟这个皈依沾上边。其实反而看上去,貌似这是一种觉得自己不行,其实是一种反面的说明,以为自己很有见解的一种错误。正因为我们不行,由于我们不懂,所以我们才说要走进佛门,所以才要皈依三宝。那我们已经学得修学圆满了,什么也具足了,就快成佛了,那还要皈依干嘛呢。所以大家对这个上面也是一个误区,皈依的误区。

第四个皈依的误区就是什么呢?执著一些邪知邪见我慢的见解。你比如说我们常会遇到一些人,他认为说:我心诚就可以了,我心中有佛,我就不拘于这个形式了。貌似这个很有道理的话,是一种能典型的邪见。大家想想如果没有这个形式,怎么体现你心里有佛呢?因为我们所有的形式,我们每天的生活状态,我们的人情来往,都是我们心的体现呀,甚至我们生活,我们世界本身都是我们心所现的。那你心里有佛,为什么就在这个形式上就没有了呢?形式也是心的一部分。所以很多时候大家在这个上面,这是一种最麻烦的观念,他貌似说对于三宝产生了很大的恭敬心,其实是给很多人制造障碍,甚至由于他的这种知见的影响,把许多人的法身慧命都给什么呢,延误了和断灭了。这是皈依的第四种误区带着我慢,觉得学佛我了解了道理,或者说认识一些常识,就觉得自己依之而行就可以了,就反而让皈依这个行为,把他跟正知正见的佛法阻隔开来了。

所以大家要知道,皈依三宝是一个非常积极灿烂,能够见得人的事,也是需要我们有很大的福气,踊跃去成就的事。只要大家都来皈依三宝,作为佛的四众弟子之一,那么有担当的再跟所有的有缘,去跟他们分享皈依的这种法喜,正确的去讲皈依的这种见解知识,那么这样的话,就会使得佛法更有健康和发展,健康的去发展的机会。所以希望我们已经皈依了的佛弟子们,要勇敢的去,一方面承担自己的皈依的这个身心,二一方面也用自己如法皈依的身心,来感染影响别人,让所有的有缘都能够走进这个皈依的这种法喜中,接触到三宝。

好,南无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金明法师:学佛的好处

人类的需要,除了物质食粮以外,还要精神食粮;在许多...

因布施而起的贪爱执着

布施如果附带不合理的条件,是可以不接受的。这是为了...

星云大师《善因善缘》

人可以不信佛教,但不可以不信因果;因果不是知识,是...

初学佛女众几种不如法的表现

不少学佛的女众,是在现实遇到困难或感受到苦痛以后,...

学佛是怎么一回事

一、前言 我的朋友们和我谈起佛教问题时,多数认为这...

圣严法师《课诵与拜佛》

修行最初的层次是礼拜、忏悔,以求得心灵的寄托和安定...

圣严法师《正信的佛教》

自序 佛教在世界性的各大宗教和思想之中,显得非常特...

天眼通宿命通,真有这回事吗

问: 师父,我遇到一个疑团,大家一些学佛的去往生,...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女众到寺院,为何戒律中会有特别的戒法

问:女众到寺院,律中会有特别的戒法,为什么呢?女众...

传佛心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达摩西来传佛心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未阅有参话头...

你追求感受,心性就没有你的份

你要追求珍宝,你要放弃果报,这是不两立的。你不可能...

《文昌帝君阴骘文》原文及白话

《文昌帝君阴骘文》告诫人们为人处世的道理,从而达到...

【佛教词典】净佛

(术语)佛有浅深胜劣之别,究竟之真佛云净佛。大日经...

【佛教词典】不见举

(术语)三举之一。比丘犯罪而云不犯,谓之不见。...

【推荐】念佛法门的重点在于感应道交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

坚定心志,安于静境

佛陀住世时,有位发心修行的人看到佛陀的僧团里,每位...

人间佛教的人情味

法师与小食客 慈惠、慈嘉二位法师留日期间,一天相约...

菩萨戒从天竺传入中土的故事

梵网菩萨戒号称千佛大戒,我们再珍视都不为过。而如果...

为什么为人处事要诚实信誉

问: 为什么为人处事要诚实信誉? 方海权答: 经中说...

天意与人为

简单的区分:天意是前世的因,人为是今生的努力。 前...

修行要养成有定课的习惯

我的希望是大家要逐渐养成有定课的习惯。但一开始也不...

驴的哲学

人生必须渡过逆流才能走向更高的层次,最重要的是永远...

蚯蚓一个生命能变成两个生命,这是为什么

问: 这里提到这个蚯蚓被切割成两段,但是蚯蚓的两半均...

今生遭到果报,老本是还了,但利息又生了不少

我们要相信因果,现在受的都是因果报应,有什么好抱怨...

发菩提心的十种因缘

此菩提心,诸善中王,必有因缘,方得发起。今言因缘,...

在凡圣同居的世间,还有这么一种感应

我们这个世间也是凡圣同居,这世间有圣人,但我们是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