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楞严经的人,遇到事情不要管对错

净界法师  2018/12/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楞严经的人,遇到事情不要管对错

这个地方讲如实不空义,这个讲作用。

中间无实性,是故若交芦。

结解同所因,圣凡无二路。

汝观交中性,空有二俱非。

迷晦即无明,发明便解脱。

前面是从绝待圆融的角度来看真性,这个地方是从对待的角度。

“中间无实性。”能见的六根既然不可得,所见的六尘也不可得,那么中间所生起的六识的了别,也是没有真实的体性。所以这个“中间”指的是谁呢?正是指的六识的想象。“是故若交芦。”所以我们常说根跟尘的关系,就像交芦一样,两根相连互相依存,而中间的虚空就像六识的作用,是没有实体的。这个地方把整个根尘识的相互关系就讲得很清楚了。

“结解同所因。”所以众生的系缚跟圣人的解脱并没有二因,皆是六根所生起的。“圣凡无二路。”圣人之道是由六根的智慧观照而生起,而凡夫的道也是由六根的颠倒而生起,所以,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凡夫之所以成为凡夫,完全是由六根所生起。离开了六根,就没有凡圣之道。圣凡都是在六根当中活动,只是一个是随顺于六识的妄想,一个是随顺于智慧的观照,产生差别。

这个地方我们讲一下。“圣凡无二路。”我们一再强调六根,蕅益大师说,那为什么我们不强调六尘呢?因为六尘也是依他起啊。

你在六尘当中你就很难修学了,你试试看。遇到事情,我们把所观境锁定六尘,那你就完了。诶,这件事情是他错,这件事情是你对。我们分别六尘的好坏,那你就很难修学。

所以你看,修《楞严经》的人,遇到事情不要管对错,把心收摄回来在六根当中。所以你修学,你的心经常在六尘活动,你就完了。修首楞严王三昧的时候,不要去管对错。不是说你不知道对错,你知道就好,但是不要再往这个方向想下去,煞车!知道这个是业力显现,这样知道就可以。因为你要守住六根,因为你再往下那就是六尘六识了,那就完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关闭六根能得到更精致的快乐

为什么思惟苦谛,观受是苦?用苦来调伏感受的刺激。你...

为什么邪见的过失,比散动还严重

丑三、治失坏因 分二:寅一、明立定慧;寅二、随释此因...

为什么不能吃葱、蒜、韭菜

所谓素食,不仅仅是不吃肉而已,而且连葱、洋葱、韭菜...

证严法师:不说是非难

在日常生活中,有两种表达彼此感受的方式,那就是「声...

是什么样的因缘而堕畜生道

己三、示畜生趣 畜生是什么意思呢?他内心愚痴,而不能...

楞严经里是如何对治妄想的

《楞严经》它不对治妄想,它认为对治妄想产生一种对立...

在身心世界中找到一个不变的理体

我们的本来面目有两个相貌:第一个是不变性,第二个是...

我没有时间去管别人的闲事

从前,有一个小和尚急冲冲地跑去找老和尚,告诉老和尚...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

【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龙藏本)...

放下即自在

一个装过臭水的容器需要清洗空置,一只装过牛奶的杯子...

朋友的四种类型

人生的朋友大致可以分成四种类型: 一种是在欢乐的时...

【推荐】一起看看念佛人到底有多尊贵

1、念佛人是人中芬陀利花 《观无量寿经》云:若念佛者...

物质需求与精神生活

外出朝山,行走于东北乡间小道上。一老农肩挑重担,迎...

【佛教词典】波罗门

(杂名)梵语。译言净行也。天竺四姓以波罗门为贵族,...

【佛教词典】一即十

(术语)所谓一即十者。乃一至十之数。均由一相叠而成...

不管哪一宗都要见性,不见性你弄的还是生灭

禅宗没有什么语言,他的问话就是实际,问在答处,答在...

人生的试金石

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在一次火灾中被毁之后,人们在废...

突发脑溢血,念药师佛化险为夷

药师法门,又叫延寿法门。当有人死相现前,神识出窍之...

减程送水

有一个老人,见到几位小孩在那里玩,即说:小弟弟们,...

希求往生极乐世界是一种贪心吗

【原文】 客曰:弟子忆昔念佛,被人呵云,修行之人,当...

路边的「阿弥陀佛」

在台湾参学其间,我发现一个现象,在台湾的道边路旁,...

昙鸾大师的往生故事

昙鸾大师,是魏朝时代雁门人。在他年轻的时候,曾上五...

大安法师:临终时是真有佛来接引还是心识所变

问: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见到佛来接引,是往生的人...

谦卑的力量

谦卑的力量,不在于形体的大小、气势的强弱,而是用柔...

朝山的六种意义

修行之法门颇多,朝山也是学佛修行法门之一,其朝山真...

善人为何得恶报?因为你只认识了一半

我们看见的世间相好像不平等,有很多的年龄很大的都活...

三皈五戒是学佛的基础

三皈,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法僧合称为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