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上香拜佛皆是道

宏海法师  2019/03/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上香拜佛皆是道

今天我们道场白华庵,要给大家讲一下拜佛这个事儿。之所以今天突然间换了个题目,是因为近期有一些来朝山的信徒,他有的在请问一下,有的是我在观察一下呢,这个拜佛,合掌,上香,还是有讲究的,要如法。

首先,我们在拜佛的时候,比如说到大殿,或者在这个佛前,菩萨前,那你一定要端身正念。常说到说,“礼佛一拜,罪灭河沙。”凭什么灭呢?灭我们的罪呢?就是这个恭敬心。所以,在拜佛的时候,我常讲一句,“如对圣容。”祖师们也是这样说的,不是拜一个金铜铁木这样的一个雕塑。而是活灵活现,这就是佛菩萨的报身。你这样生起恭敬心,有这个交流感,那么他对你的摄受力加持力才会出来。

但是拜佛呢,我们最多出差错的,特别是我每天观察,就是这个上香和合掌的问题。

上香呀,大家要知道三支清香。一个误区就是说,多多益善,弄得乌烟瘴气。再一个误区就是越高,越粗,越好,所谓的烧高香。错了。

三支清香,表你的诚心。那么拿着香,用这个食指和中指夹住,顶在拇指上,这边搭上去,举过头顶就可以了。

再往香炉里边上的时候,一支香插在中间,心里说供养一切诸佛;这支香插在这边,供养一切尊法;这支香插在这边,供养一切圣贤僧。这就是供养三宝,也代表了戒定慧的意思。

那么,很多时候我们来了,拿着香点着了,四面这样来回杵,这个是非常不恭敬的,实际上。

如果我们燃的是盘香的话,也要两只手这样举过头顶,用点着盘香的那个点着的地方朝着佛。或者你自己在这里再说,“愿断一切恶,愿修一切善,愿度一切众生。”三支香也可以。立的香,香与香之间的距离不要超过两个指头,否则就表示你的心是乱的,散的。

那么,假如果我们看到有那个檀香木棍,有时候到庙里做佛事,师父带着你去拈香,那一般用的就是这个香了。你拈这个香的时候,大家一定要记住,拿一根木棍起来了,两只手是这样的,中指,无名指,小指立起来,只有拇指和食指这样夹着,举过眉宇,观想供养佛法僧三支,这边一支,这边一支,这边一支,插完一下,合一下掌。基本上这就是上香的一个礼仪。而且观想这个香烟,整个上升法界,周遍法界,供养一切诸佛菩萨。

还有一个就是合掌。我们有时候来了的,特别是福建老乡,都说拜拜拜拜,就合掌。就使劲合,合的就不断地摇,这也是不如法的。

大家要知道,佛教的合掌,跟外道还有所差别,你们仔细观察,真正的这个合掌呢,它双手合十的时候,不是把两个掌完全靠拢,一点缝隙都没有,这是外道法。

要知道我们佛教佛法核心的思想,是缘起性空,这才是中道,是正道。所以,当我们合掌的时候呢,中间要留一点点缝隙,留一点点缝隙,你这边稍微弓一下,在这里弓起来。那么就跟一个小塔似的。当胸,既不要这样往上一戳,那个是人家藏传佛教,礼拜的一个常态。那我们汉传佛教当胸,跟自己的鼻子,跟这三个指,诶,对齐就可以了。

然后呢,一定要在中间留一点缝隙,不要靠紧了。为什么不能把掌合成个实心儿呢?实心儿的,在经典里面讲过,它也有因果,一个是你容易沦为外道,因为外道合掌就是实心儿的。另外一个,你的因果中,也容易召感你生到无佛之地。虽然拜佛了,可是是无佛之地,所以一定要这样弓起来,这样当胸一拜。在这样的情况下,然后再开始右手慢慢着地,左手挪上去,翻掌,观想,这才叫顶礼。

当然不可以说,跟我们世俗的说,给爹妈,老祖宗磕头,砰地一声磕下去,腾腾腾三下。这属于世俗礼仪。可以说是粗或者浅吧。

所以大家到庙里面拜佛,这是这几天,我看来朝山的,也有一些路头路尾,拦住了问一下师父这些道理。借机今天供养诸位。希望我们在佛法的仪轨中,一切都能够如理如法。

好,南无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拜佛为何要翻掌呢

首先礼佛三拜,第一拜拜下去的时候,两手反掌,心里默...

要正确理解佛法,不要投机取巧贪快速

我们修行期间,往往会投机取巧,贪图速达,就是快一点...

为什么佛陀要制戒

为什么佛陀要制戒?为什么这个戒是十方三世诸佛都要去...

在家佛弟子的课诵选择

修学佛法的过程,就是不断破除无始以来的贪嗔痴等一切...

弘一大师晚晴集

1、若失本心,即当忏悔,忏悔之法,是为清凉。(金刚...

佛教不是偶像崇拜者

佛教不是偶像崇拜者,如果要说佛教有崇拜的话,那么,...

大安法师:如何读诵佛经

读诵佛经,一定得至诚恭敬,如是方可消业障、开智慧。...

学佛的三个阶段

简单来说,佛法分为人天乘、解脱乘、菩萨乘。人天乘就...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若实无我,谁能造业,谁受果报

首先我们要先从空性的角度来解释人生,这个中道它也是...

供养礼拜舍利的功德利益

一、释名: 梵语舍利、亦云设利罗、室利罗、实利,意译...

黄豆的十种保健功效

黄豆享有豆中之王的美称,每天吃点黄豆、豆制品或喝杯...

心性本来具足,但要靠因缘来成就

有人问蕅益大师说:大师!你老人家开悟了(蕅益大师二...

【佛教词典】罪人

(杂名)造罪之人也。观无量寿经所谓如此罪人以恶业故...

【佛教词典】灌佛偈

(杂名)敕修清规佛降诞曰:维那宣疏毕,举唱浴佛偈云...

《佛说法灭尽经》的预言

《佛说法灭尽经》:法欲灭时,女人精进,恒作功德;男...

广钦老和尚的忍辱法语

1.人家侮辱我、欺负我、占我便宜,如果我们能忍下来,...

应该念阿弥陀佛还是观世音菩萨

问: 我学佛是因为观世音菩萨示现了一下。我现在应该念...

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

影视剧中经常会听到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现实生活中...

一切都是假,唯有修道真

世间一切幻化,如露如电。故祖师说:一切都是假,唯有...

「业」的含义

古印度语称为竭摩,梵语(Karma),巴利文(Kamma),...

【推荐】一念虔诚皈依的心启动了弥陀本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欢喜踊跃,...

时时修正我们的思想

如果土壤中没有种子,就不会有禾苗破土而出,也不会有...

慧律和尚般若颂

众生方寸心即佛 不欠丝毫如来同 无量劫来声与色 染习...

骨肉原是一体,何苦把至亲变怨敌呢

私下刚决定堕胎---远方长老就来电话有个孩子向他求救!...

净宗七祖-省常大师

1.生平 省常大师(公元959---1020年),字造微,俗姓颜...

这个嗔恨心的破坏力,危害性最严重

因为贪心得不到满足,所以心里不满意、嫉妒、嗔恨、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