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息诸缘务,一心行道」这个非常重要

净界法师  2019/04/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息诸缘务,一心行道」这个非常重要

先看总说,“师修净土,久而弥笃。”这是一个总说,印光大师修净土。有些人修净土以后,他修一修就退转了。但是印光大师他不是,“久而弥笃”。随着时间越久,这个佛号越念越有味道,越念信心越坚强。这个“笃”就是真实,越加的真实。是怎么个真实法呢?这以下分二段来说明,先看第一段。

老实修行—师修净土,久而弥笃。二十六岁,闻红螺山资福寺,为专修净土道场,乃辞师前往,三载之中,除念佛正行外,犹研读大乘经典,由是深入经藏,妙契佛心,径路修行,理事无碍矣! 这是印光大师他最初的参学,入众参学。印光大师是二十一岁出家,他前面的五年是依止师长而住。到二十六岁以后,他就到外面去参学,而在当时有一句话说:南有高旻,北有红螺。

在这个大陆当中,南边的是金山的高旻寺,参禅的地方,这个道风最好。北方呢?是红螺山资福寺。就是十二祖彻悟大师的道场,不过那个时候彻悟大师已经往生了,但是他的道风留下了,所以印光大师就仰慕这个道风而来,到了这个净土道场去,这个时候就拜辞了师父,在那个地方又住了三年。

这三年当中,他最初的六个月是做行堂,他还没有进入念佛堂,有半年的时间做行堂,再次第的到念佛堂去。这三年当中,除了念佛正行以外,他也研读大乘经典。这个大乘经典也是很重要,我们要发菩提心,建立正知见,就是要依止大乘经典的。你有这种菩提心跟正知见,你念佛才有力量,这也是有需要。研读经典以后有什么好处呢?

“由是深入经藏,妙契佛心,径路修行,理事无碍矣!”这个时候深入经藏,不过印祖的深入经藏,我们从《文钞》来看,他主要以天台宗为主。你看他的《文钞》,很明显,他的若教若观都是依天台。妙契佛心,合乎佛陀真实的智慧。在所有的法门当中,选择“径路”。

这个“径”, 就是直截了当而不弯曲,直直的。在整个成佛当中,有些人是从这个地方去弯一个地方再回去。他不是,直截的,“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乃至于理事无碍。

这个是印光大师他最初的参学。 这当中总共是花了五年的时间,亲近红螺山资福寺,这个是在大众的参学。再看到第二个影响他这一生的因缘。

越二年,入住普陀山法雨寺藏经楼, 凡三十余年,终清之世,始终韬晦,不喜与人往来,亦不愿人知其名字,以期昼夜弥陀,早证三昧。

他在红螺山前后差不多有五年的时间以后, 他就入住普陀山法雨寺藏经楼。在那个地方等于是阅藏经,前后有多久呢,凡三十余年。这个三十余年当中,他坐了二期的闭关,有六年的时间闭关,前后是二期,一期三年。在那个地方他也讲一部经。印光大师一生很少讲经,但是他讲一部经,讲什么呢?他就讲《阿弥陀经要解便蒙钞》,讲过一部,后来就没有,我在《文钞》的记录里面,就没有看到他有讲经的情况,有三十余年在那个地方自修。

“终清之世”,乃至于清朝的结束。“始终韬晦”,这个地方很重要,从始到终都是韬光养晦。这个“韬”是隐藏 ,把我们的功德隐藏起来,不要让人家知道。这个“晦”是昏暗,我们表现出来一副没有修行的样子,表现出一副很平常的样子。怎么表现?“不喜与人往来,亦不愿人知其名字”,他也不喜欢跟人家往来,也不愿意人家知道他名字,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以期昼夜弥陀,早证三昧”。

所以我们在因地的时候,如果对我们自己的要求,如果说我们只想散散乱乱的持戒修福,那当然就不讲了,我们就是只喜欢一个小小的境界,我们就很满足了,当然这一生就是这样子,一天过一天也就可以了。如果我们想今生成就大功德,这件事情,“息诸缘务 一心行道”,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在你的功德还没有成就坚固之前,你万缘都要放下。

你看印光大师凡三十余年,始终韬晦,不是三年,是三十余年,这件事情是不可思议的。所以这件事也是他以后能够影响很多在社会上有地位、有学问的人,这个基础是打下来的。

我曾经听一个老和尚说,他说学佛,不是一个短跑,而是一个马拉松。就是说,你刚开始跑很快,这不一定哦, 它不是百米赛跑,它是怎么回事呢?它是一个马拉松,看谁有耐力,这个恒常心,这件事情也是很需要,三十余年。这是印光大师他从最初的参学,到最后的专修,总共是有三十五年的时间。

后来他就在六十八岁的时候离开普陀山,创建了灵岩山寺,六十八岁到灵岩山,八十岁往生。不过他到灵岩山以后,他等于是一个幕后的住持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做到这二十五法,就能开发禅定和智慧

禅堂的居士身上穿的禅褂上都有止观两个字,在我们修行...

忙碌的在家人应如何修学佛法

问: 法师慈悲,请问对生活忙碌,想发心修行的在家人...

学佛的两种用心

佛学是一种心理学,最着重心理训练和修养。楞严经说:...

日常修行的七法

自古以来,百姓将每日的必需品柴米油盐酱醋茶称作开门...

强软魔头来考验

修行关键的时候,得大受用的时候,往往是要强烈的外境...

为什么菩萨要历事炼心

为什么菩萨要历事炼心?因为要改造你的想象力。其实布...

念佛法门的五个要诀

憨山大师:此种法门:第一要决定志;第二要放得下;第...

找到一切痛苦的根源

这个地方为什么讲勤修加行呢?古德批注上说:一个菩萨...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

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念观音圣号要知道怎样名为观音?应顾名思义,因义知名...

藕益大师《十大碍行》语译

我是修学净土宗的初学者。净土宗以一心念佛,往生西方...

嫉恨是心灵的肿瘤

嫉恨,是心灵的肿瘤。嫉恨别人的人,往往是在容貌、学...

素全法师:六道就在身边

佛说六道轮回,很多人曾经告诉我说:地狱看不到,饿鬼...

【佛教词典】无痴

(术语)三善根之一。心无痴惑也。唯识论六曰:无痴于...

【佛教词典】明行圆满

何等为明?谓佛所有无学三明。一者无学宿住随念智作证...

观此世界及众生身,皆是妄缘风力所转

琉璃光法王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

古代高僧的德行典范

《缁门崇行录》这一部书专门记载古时候修行人品德的风...

禅对生命的重要性

禅对于我们的生活、生存、生命极为重要。佛经上讲,众...

净土的横超法门

横超这个词就是给我们点出了净土的特色,就叫横超法。...

六根之相是生灭的影像,没有真实的体性

我们再看第二段,破异。异就是彼此不同体。 若此见精,...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俗话说瞎子点灯白费蜡。有人却不这样认为,盲人点灯,...

善良是心间绽放的花

善良,是心间绽放的花,它远离喧嚣的岸,收敛着剔透的...

在地下入定七八年, 生死却仍未了

明朝有一位皇帝要到紫金山的寺院上香,当时是一个下大...

做人处事要能如水

阳光、空气、水,这是人生三件宝。 地球上,只要有空隙...

星云大师《心无挂碍》

经常听人抱怨说:生活的担子压迫得让人透不过气来!也...

荣华富贵不是争来的,是积德来的

中国古代传说每年过小年的这一天,灶神要上天,而除夕...

形式

到钟表店去买表,看了半天感觉所有的表形式都很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