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居士恭敬护持三宝,定获无上福田

传正法师  2019/09/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居士恭敬护持三宝,定获无上福田

古德云:“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为。”将军武功高强可平定贼寇之乱,宰相博学多才可治理政务,使国家太平。凡天下大事,都掌握在王侯将相手中,然而先贤却说出家为僧不是他们所能做得到的。

僧人的本分是修行,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是为协助他人乃至一切众生,走出生死轮回的苦海。释迦牟尼佛苦行六年,最终证得无上正觉,弘扬佛法,度化了无量众生。从古至今,僧人修持苦行从未间断。

出家是出世的修行,首先是了断尘缘,一心用功办道。在看似平淡自在的生活里,实则每一件事都是用功。如永嘉大师言:“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这是说出家人行住坐卧无不是在用功。

禅宗还有一则著名的公案:

有一天,有源律师问大珠慧海禅师:“和尚修道,还用功吗?”大珠禅师答道:“饥来吃饭困来眠。”律师问:“所有人都如此,与您有何不同?”大珠禅师说:“他们吃饭时不好好吃饭,百种思虑;睡觉时又不肯好好睡觉,千般计较。”修道之人,一分一秒皆在用功,无有懈怠。

这些看似简单但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心能安住于当下即是用功,但往往世人是吃饭的时候想着睡觉的事,睡觉的时候又在想明天的一些事。禅法无处不在,只是世人困惑不得其解。

弘扬佛法,利益众生是僧人的本分事,其不会因为世人不理解而放弃,更不会因为别人求法好学而欢喜,这就是僧宝。在家居士恭敬供养护持三宝,因此定获无上福田。

高僧传里有一则典故,有一次唐太宗请问玄奘大师:“供养凡僧也能求福吗?”玄奘大师说:“是啊!”玄奘大师又说偈云:“泥龙虽不能致雨,祷雨必祭泥龙;凡僧虽不能降福,求福必供凡僧。”意即你不要以为出家人还不一样是个凡夫?供养凡夫僧有什么功德可求?其实凡僧虽不是其罗汉,但他有二百五十条比丘戒、有三衣披搭在身,这就值得人天供养、求大福报。

因为凡夫僧虽未证罗汉果,仍有贪嗔痴三毒,可是虽有三毒,却不敢造杀盗淫业。为什么不敢?有戒律在,他知道犯戒都是害人的,害了人自己更不会得到解脱,所以不敢毁坏众戒。凡夫僧因有持戒的功德,所以能堪受人天供养,令供养者得福,由此福缘,可入得解脱道!

就如逢大旱时望天降甘霖,想求龙王下雨,那还是要焚香拜一拜泥巴做的龙王喔!有假像方能引起至诚心,这点要明白。

僧宝是三宝之一,僧人肩负着续佛慧命,引导大众修习正法、走向解脱的使命。三宝是大福田,但佛法要从恭敬中才能得到。作为佛弟子,应当发愿以身口意善护三宝,护持正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四种布施时的想法,果报各不相同

世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有一位名为四姓的居...

心善是最大的福田

那年,他只15岁,父亲与人合伙开办不久的工厂不幸倒闭...

三滥不禁,佛法不兴

社会上有人说:披起袈裟事更多。事多不是指是非多,是...

念佛人所谓的灾难是什么

问: 念佛人本应得菩萨护佑,为何有的念佛人却有灾难...

出家人在生活中如何运用善巧方便

问: 出家人 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善巧方便? 慧律法...

剃发出家应具备哪些条件

佛法大海,渐次而入。从皈依三宝,到发心出家,经过剃...

原来我这么富有

有一位青年,老是埋怨自己发不了财,终日愁眉不展。...

为何修慧比修福更重要

我们常常说要福慧双修,修福也要修慧、修慧也要修福。...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这样念佛能入如来法身果海

如来微妙色身,虽在极乐,离隔十万亿刹;如来清净法身...

谁有资格「酒肉穿肠过」

逢年过节,大酌小宴,无不腥腥相惜,满盘荤腥。略涉佛...

钱是一味药

《全唐文》中收录了一篇唐人张说的奇文《钱本草》,全...

常说爱语摄众生

佛教四摄将爱语列为其中之一,足见爱语在弘法度众和修...

【佛教词典】紧陀罗王屯仑摩

(天名)智度论十七曰:如声闻,闻紧陀罗王屯仑摩Drum...

【佛教词典】毒蛇

(譬喻)身之四大,譬如四种之毒蛇,四大增损,害人身...

一念至诚,必有所感

一念而飞一光,这是善导大师他所示现的,无论是中土还...

放生的三个程序

中国汉传佛教寺院在长期的放生法会中形成了独特的《放...

松开手你可以拥有更多

在我为管理者做的培训中,学员们常常分享他们的心得体...

念佛法门总持一切妙法

蕅益大师倡禅教律三学一源之说,三学之结穴归根则在念...

释迦牟尼佛因地的大悲愿心

今天我们讲第二讲,翻到第一编净土宗的成立。我们主要...

五百释女报佛恩

昔日,琉璃王攻伐舍卫国,毁灭释迦族,并挑选了五百名...

如何用心力改变自己的生命

《大乘起信论》说我们今天所对治的是无明、是妄想,而...

【推荐】有什么值得生起欲爱之念

有一天,佛陀在鹿野苑,对围绕身边的五百位弟子说:无...

一心三观和临终正念有何关联

问: 一心三观和净土宗的临终正念有何关联? 净界法师...

长夜漫漫恶道苦

一天,只夜多尊者与弟子入石室城乞食,进城门时脸色突...

成就无上佛道,有两种法

学佛人要恭敬一切,看别人都是菩萨,自己是愚痴众生。...

唯心之理和现前之事

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这是非常正知见的一个理,也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