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心理素质不好,顺境也会产生障碍

净界法师  2020/05/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心理素质不好,顺境也会产生障碍

问:请法师慈悲开示,三辈往生中上辈者要舍家弃欲而做沙门,但弟子缘分不好,身不能出家,有大德说品位决定于心量的大小,心出家,大心凡夫也可以上品上生往生吗?

净界法师答:我基本上同意你的看法,佛法是论心不论境,原则上我同意你的看法。但是原则下呢?我讲讲差别因缘给你参考。

佛陀会讲这句话一定有道理,就是你出家,因为你没有家庭的牵挂,所以你容易做大功德,因为你能够把生命献身三宝,所以你到处弘化,你可以做很大的功德。但在家居士因为你有家庭的束缚啦,所以在因缘上相对你要成就大功德比较困难。

因为你上品上生,除了你的善根以外,他是福慧双修,智慧高,他修的福报也大。当然有例外了,有些人有结婚跟没有结婚差不多,这个例外。他的心跟出家众的心一样,完全献身三宝,这个例外。

但是正常人多少会受你环境影响,你出家你就有出家的加持,你在家你多少会受家庭的牵累,也有一些例外的,就是他在家他不受影响,这个就例外。但是这其实是以心态为主了,原则上是以心态为主了,理论上是这样的。

但事实上,有些因缘对我们的确会有影响,因为我们很难完全安住空性,如果你完全向内安住,称性起修,外境对你来说完全是历练,那你在家出家没差别,我认为没有差别。

但是我们一般人大概是七八分的向内安住,多少有两三分的攀缘,那这两三分对你就会产生影响了,就完全看你的心理素质,看你的功力了。外境对你的影响到什么程度答案是不一定,看你的心理素质。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果报,这是前生造的,每一个人都要承受过去的果报,不管你满不满意,我们要继承前生的业力。但是面对这个果报的时候,你也可以不受影响,如果你心理素质高,你也可以操作得当,这个果报你可以把它发挥到最好,顺逆皆方便,这个果报它不一定会障碍你。

但是如果你的心理素质太低,你的智慧水平太低,可能你会觉得这个人生很多障碍,但是问题是,这是一个既成的事实,你不能改变外境,诸位,那你只好提升你的心理素质。

我讲实在话,你心理素质不好,顺境也会产生障碍。按蕅益大师的说法,你们认为顺境的障碍大,还是逆境的障碍大?你们觉得呢?因为这个是软贼嘛,因为它杀你于无形嘛,它用感情来系缚你,这个是最麻烦的!

因为他不把你当一回事,你也不把他当一回事,这最好修行了,逆境反而激发我们的出离,但是如果顺境就糟糕,因为顺境你有太多的牵挂,脚迈不出去呀。

所以这个事情,快乐果报、痛苦果报答案都很难讲的,完全看你怎么面对它了。那么最好的方式,当然有人说,面对它、处理它、放下它,对不对?这个说的很好,我赞叹这个。

但是按《楞严经》它不是这样的,《楞严经》是先放下它,你没有放下它,你很难面对它,你很难处理它。所以《楞严经》是先假设你是本来无一物,你要先放下它,你本来没有这个家庭,你本来没有这个果报,如果你相信这个道理,这个是对你最有力量的。

你要先放下它,你才有资格面对它,才有办法来处理它。你体会一下,这两个思考模式不一样。人生要先放下,你才有资格面对,它是完全彻底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先大死一番,然后再重新面对。

我讲的是一个要求很高的方法,这就是《楞严经》,你看比较高水平的经典,判教比较低的不谈,你看《楞严经》、《法华经》都是这个思考,先放下它,再面对它,再处理它。先告诉你自己本来没有,那么因缘有,我好好面对,然后再假借这个因缘来增上,再处理它,这是转逆缘成菩提道。

所以我们是先求安住,你才能够调伏跟引导。我希望大家好好体会这个不同的思考模式会给你产生的不同的结果。就是说我们都想往生,我们目标都一样,但是每一个人坐的车不一样,你说我要去downtown,我要骑脚踏车也可以,但是骑得很慢,你开车就很快。

所以你如果能够有一个很好的思想,很好的方法,这个苦集灭道,这个道是最重要,苦集二谛都是给你参考,知苦断集慕灭修道,谁能够掌握一个正确的道路,谁就超越得快,就是这么回事。

佛陀的出世他就告诉你怎么一个佛的知见,如何去思考,你只要养成佛的思考模式,你自然会出现佛的结果,这叫作一切唯心造,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来学习,就是佛陀出世,到底他老人家教我们遇到事情是如何思考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大安法师:如何合理安排慈善和念佛

问: 如何合理安排慈善和念佛,对那些认为做慈善会影...

佛弟子的一言一行是佛法的表达

问: 弟子的婆婆九十三岁,公公八十九岁。弟子非常想回...

地藏菩萨最初是怎么发心的

【文殊师利。是地藏菩萨摩诃萨。于过去久远不可说不可...

想受戒但要为家里做肉食该怎么办

问: 本人想持五戒,可是家里吃活的东西,我得去做。...

【推荐】站在本来没有业障的角度来忏悔

问: 在忏悔时,我们对罪业是诃责的,但是要同时观察罪...

临终听到佛号生瞋恨心,是阿弥陀佛没有摄受吗

问: 黄念祖的《念佛三昧文》中提到一个和尚念佛念得...

梦参老和尚:如何寻觅善知识

问:老和尚慈悲,弟子多年寻觅善知识,希望能够救济苦...

出家不要操之过急

问: 最近我有急迫的念头想出家,但现在我父母还健在,...

【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静水流深,深水无声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政治家、航海家华尔特雷利曾经写...

不要自以为圣,要以人为镜

如何化解嗔恨心呢?不要从忍(世俗忍)下手,而要从思...

持戒的人能圆融一些吗

问: 关于荤腥的问题,这一阶段都在困扰我。我婆婆也是...

法师,请问我能出家吗

时常有人问我:法师,请问我能出家吗? 虽然每次我的...

【佛教词典】游戏神通

佛菩萨藉神通力,以度化众生而自娱之谓。戏,意谓自在...

【佛教词典】时摄

【时摄】 p0915   如十种摄中说。   二解 显扬十...

你一天到晚看别人,就容易起烦恼

问: 师父在《楞严经》有提到:就是他的根跟识,是一个...

果真法师:心念转变病就能痊愈

科学日新月异,医学也随之不断进步,而人类的疾病却相...

116岁肉身和尚:妙智法师

妙智法师,俗姓蔡,名松苍,祖籍福建福州,生于清光绪...

修慧要有深厚的福德因缘作基础

学佛就是向佛学习,学习佛是如何觉悟的。佛就是觉,《...

老年人应追求的五种境界

我国已经开始进入老龄社会,我也是老年人了,不免经常...

手机的利与弊

随着高端手机的发展,由手机带来的隐患也渐浮于水面,...

当善良遇到狡诈凶残 它们灭绝揭示人性黑暗

编者按: 蒙上马的眼睛推下悬崖,仅仅为了自己的影视作...

你的目标是净土还是娑婆

诸位要知道:释迦牟尼佛在《阿弥陀经》当中,前后四次...

如何择法择师

问: 如何择法择师? 智慧法师答: 《瑜伽师地论》里...

释迦牟尼佛为何要我们专念阿弥陀佛

释迦牟尼佛要我们专念阿弥陀佛,是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

「钢梁磨绣针,功到自然成」的晒蜡法师

过去我在观宗寺时,闻谛闲老人有一最器重的学僧持律法...

佛教不是偶像崇拜者

佛教不是偶像崇拜者,如果要说佛教有崇拜的话,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