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应该用什么态度来布施

净界法师  2021/04/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应该用什么态度来布施

这个布施应该怎么做呢?实际上怎么做呢?这个地方有两段,先看过失相,再看这个功德相,这个以下有五种过失相要断,先把它念一遍:

由能损害他人方便而行惠施;自懒惰住教他行施;于来求者呵责嗤笑,旁言轻弄,粗言恐吓而后给与;违越佛制学处而施;不能如有资财而施,长时积集然后顿施,是为应断。

这以下有五种过失是要断除的,在实际的行动要断除,第一个你由于损害他人的方便而行布施,你把别人的钱财偷过来,去损害他人的利益,再来布施三宝,这个不可以,这种布施不能构成菩萨道的波罗蜜,这第一个。

第二个,自懒惰住而教他行施,你自己不布施教他人去布施,你自己没有去参与,这个不能构成波罗蜜,第二个。

第三个,于来求者呵责嗤笑,旁言轻弄,粗言恐吓而后给与。人家来向你求这个钱财,你呵责然后就是嗤笑,你就是轻慢的去讥嫌说:喔,想不到你也有这一天喔,你就讥笑他,旁言轻弄,或者用拐弯抹角的方式来调弄对方,来轻慢对方,或者以粗恶的言词,来恐吓对方然后才给他,虽然你还是有给他,但是这样的给与,不能构成波罗蜜。

第四个,违越佛制而行布施,就是你这个布施的钱财,是透过杀盗淫妄的行为获取的,这个是不可以构成布施波罗蜜的。

第五个,你不能够在如有资财的当下,就是你不能把握当下的因缘。你就是把这个钱财,说我三十年后再布施,二十年后再布施,经过长时间的积集再布施,这个无形中已经产生一种很坚固的悭贪之心,这种布施也不能构成波罗蜜。以上的五种是不能构成波罗蜜的,一个菩萨应该要断除五种过失。

我们再看正修。应该用什么态度布施才能够构成波罗蜜。我们把它念一遍。

谓舒言平视,含笑先言。随对何田,皆应恭敬。亲手应时,于他无损,耐难行苦,而行惠施。

布施当中有三种态度:

第一种,“舒言平视,含笑先言”。我们在布施的时候,最好讲一些柔软的言词来安抚对方。因为接受者本来就有自卑感了,所以你布施者要先低下头来,讲一些柔软的言词来安抚他,而且要用平等心来安慰他,不要有对立的心。“含笑先言”,我们可以主动地来跟他做一些言词上的沟通,消除他内心的罣碍。

第二种,“随对何田,皆应恭敬”。不管面对的是敬田、恩田,还是悲田,我们要把它当做是自己行菩萨道的一个很重要的资粮。我们必须要仰仗众生的相状,才成就我的布施波罗蜜,我们要心生感恩、恭敬。

第三种,“亲手应时,于他无损”,最好是亲自去做。你不能说:“欸,我把钱交给你,你帮我布施。”不可以!因为你亲自去做,你眼睛看到,耳朵听到,你就很容易激发你的菩提心,所以最好是亲自去做。“于他无损”,不要在伤害他人利益的情况之下去做。“耐难行苦”,你要有坚定的意志力,遇到困难也绝不放弃行惠施。

这三种情况的布施就能够构成波罗蜜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佛弟子的一言一行是佛法的表达

问: 弟子的婆婆九十三岁,公公八十九岁。弟子非常想回...

地藏菩萨最初是怎么发心的

【文殊师利。是地藏菩萨摩诃萨。于过去久远不可说不可...

佛书若示有版权,则阻遏流通之罪甚重

然菩萨为利众生,即头目髓脑尚肯捨,况光之芜秽语言,...

缘是我们多生多劫积累而来的

阿弥陀佛因地修行做法藏菩萨,在这个世间发愿修行,而...

观音菩萨久已成佛,以悲心现九法界身

原文: 观音菩萨,久已成佛,特以慈悲心切,现九法界身...

法布施的功德无量无边

《地藏菩萨本愿经》云: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

钱要放在哪里才保险

很多人都知道,把钱放在自己家里并不保险,因为可能会...

尽心布施必解贫困

《法苑珠林》上记载:隋朝的时候,终南山有一位高僧,...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早课(朝时课诵)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

【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

一切善法,欲为其本

以微少善根,成就广大功德,故名方便。 说我们这一念的...

出家以后应该学些什么

佛在《沙弥律仪》中告诉我们,初出家五年学戒,然后学...

正念精进是我们人生的财富

我们说生命很重要,真正生命重要的意义,是在于我们能...

大悲水的加持与服用方法

(一) 大悲水的加持方法 加持大悲水,当发至诚恳切心,...

【佛教词典】伊梨沙掌拏

梵语 īrsyā-pandaka。意译妒黄门。为五种不能男之一...

【佛教词典】思择力

【思择力】 p0851   瑜伽九十八卷十页云:略于一切现...

华严大士赞叹净土法门

宋代长芦宗赜禅师,他是禅宗的大德,这个长芦宗赜禅师...

不了解佛法的人对皈依的误区

现在有许多人因为觉得佛门是劝人向善的,所以愿意皈依...

佛陀遭诽谤的因果故事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有一天正坐在法座上给弟子们说法,...

太虚大师《佛七开示录》

第一日、大师开示云:念佛七以弥陀经中有:闻说阿弥陀...

捐献血小板的德超法师:有什么事比挽救生命更重要呢

有这么一位佛教僧人:从2009年7月起,他在广州、佛山、...

家中佛堂的佛像应如何摆放

问: 弟子家中供奉的佛菩萨圣像比较多。有东林寺请来...

有五种心态,决定五种果报

同样的修行者,有五种的心态,决定你五种的果报: 第一...

积累功德福报的十件善事

一、戒杀放生: 皈依佛法的人,要有慈悲之心。不能戒...

这辈子请为自己而活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活给别人看,也在盯着别人怎么活。...

九大古语人生智慧,受益匪浅

01 宵行者能无为奸,而不能令狗无吠也。《战国策韩策》...

稍得世间智一点皮毛,便以为大彻大悟了

【原文】 智有二:有世间智,有出世间智。世智又二:一...

如何辨别自己的皈依是否如法

皈依是入佛法门的第一步。《优婆塞戒经》说:若男若女...